立陶宛丨遺失在中古世紀的夢之鄉

立陶宛——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名字多少有些陌生,似乎再難找出一些響亮的名號與它關聯起來。但其實,立陶宛曾古老的歷史和輝煌的文明,在中世紀時的它曾經和俄羅斯一直在北歐及東歐爭雄,更曾把著名的條頓騎團士打得落花流水。那麼,這個曾經如此強大的國家有著怎樣的歷史與美景呢?走進立陶宛尋覓值得一看的景色吧!

1

14世紀末的一天,立陶宛大公在城堡華貴的房間裡端起酒杯,眺望遠近相交的特拉凱湖景,愜意舒適,對腳下的傑作——特拉凱城堡更是志得意滿。

立陶宛丨遺失在中古世紀的夢之鄉

時光回返至13世紀,立陶宛大公娶了波蘭公主,坐擁今天立陶宛、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廣袤土地。這個統一王國的中心,就是特拉凱城堡。

立陶宛丨遺失在中古世紀的夢之鄉

然而,好景不常在,立陶宛王國的光輝歷史並沒有持續太久,正如許多地處東西交匯處的小國一樣,這裡的戰爭和商貿活動一樣頻繁。波蘭、普魯士、沙俄、納粹德國、蘇聯……數不清的大國在立陶宛進進出出。即便是當世的建築傑作,特拉凱堡也不過是如此歷史大潮中的一抹浮萍,逐步傾頹,漸成被遺忘的殘垣敗瓦。

立陶宛丨遺失在中古世紀的夢之鄉

直到上世紀70年代,立陶宛人們燃起重建城堡的決心。現在,經過五次重修的特拉凱城堡仍然是橙紅色的磚石,仍然靜靜矗立在水面之上,環繞城堡的護城河也重開如初。

立陶宛丨遺失在中古世紀的夢之鄉

時光流轉七百年後,如織的遊客乘著小船,悠然地慢慢靠近立陶宛特拉凱城堡,細細打量著這座曾經供達官貴人們居住的湖心城堡,藍色的湖水和紅色的城堡相映,動人心魄。

2

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這個名稱是從立陶宛語“維爾卡斯”(狼)一詞演變而來的,所以著稱“狼之都”。相傳在12世紀時,立陶宛大公蓋米納斯來到這裡狩獵,夜裡休息時夢見有幾隻狼奔上山崗,其中最強壯的一隻戰勝其它狼後,大聲嗥叫,驚動四方。圓夢人說這個夢是吉兆,如果在此地築城,必將名揚天下。立陶宛大公於是就在狩獵地的山丘上修築瞭如今在老城區抬頭就能望得見的紅磚八角形“Gediminas城堡”。

立陶宛丨遺失在中古世紀的夢之鄉

近代史上,維爾紐斯曾被強鄰波蘭、法國、德國、及蘇聯等國輪番佔領統治,歷盡滄桑之後也留下多元文化風貌,保留了大量文藝復興、歌德、巴羅克及古典主義建築,有將近1500座最有價值的歷史建築都集中於舊城之中。

立陶宛丨遺失在中古世紀的夢之鄉

其中包括超過40座教堂,城內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不同教派寺廟共存,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1994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維爾紐斯老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立陶宛丨遺失在中古世紀的夢之鄉

3

作為一個對宗教有著虔誠信仰的國家,一切與宗教有關的事物在這裡都有著特殊的地位,其中,十字架山則被稱為立陶宛的聖地。十字架山位於立陶宛北部城市希奧利艾以北12公里處。這一地區原本只有幾座荒蕪的小山丘,在大約1831年11月的時候,立陶宛人發起了反俄起義,當時就在此處堆放了一些十字架。

立陶宛丨遺失在中古世紀的夢之鄉

這一無心插柳的舉動卻對當時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立陶宛人帶來了莫大的精神慰藉。從這之後,揹負著十字架、神像來這裡朝聖的人們絡繹不絕。1944年之後,十字架山成為立陶宛人用來祈禱、訴說內心秘密的聖地,不斷有人將十字架和各類神像送抵此處。1991年,立陶宛宣佈獨立,十字架山終於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朝聖之地。

立陶宛丨遺失在中古世紀的夢之鄉

曾經的波羅的海古國,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不同事件的洗禮,如今的立陶宛有著自己多民族包容的文化和信仰。虔誠、和平、愛與希望,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人熱愛這片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