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融合:清醒吧,這次是突圍而不是出擊

講融合:清醒吧,這次是突圍而不是出擊

------本期內容導讀------

根本就不需要去分析什麼體制的問題、人才的問題、管理的問題、營銷的問題,其實這些所有的問題,在傳媒黃金髮展的那些年都沒有成為過問題,為什麼?因為那個時間裡,媒體有錢啊

------以下正文詳情------

打仗什麼最重要?就是戰略方向。

想像一下,一支部隊,在全體動員進入陣地準備戰鬥的時候,對於這一場戰役到底是想戰略突圍?還是戰術進攻?都沒能夠搞清楚,那麼,接下來的戰鬥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只是可惜,這麼淺顯的道理,就在當下傳統媒體所策劃準備的融合戰役之中,往往被許多單位所忽視!

為什麼這麼說?當然是現實中有了太多的證據!至少兩大關鍵如此:

一、時間觀念:

傳統媒體對於所有涉及資金較大的項目,一般都會按部就班地予以各種複雜慎重的考察、權衡、立項、規劃、審核等等流程,才能推進到相對具體的招投標、開標、溝通、部署、實施、驗收、試運行等等這些階段。剛剛在這裡,也不是說流程不重要,只是時勢已經不再一樣。如果還是在當年媒體的黃金髮展時期,步伐邁得稍慢些,損失的不過是能夠賺取到的利潤稍少些,換來的卻是事情的成功機率能更大些。這種得失差別還是比較能夠接受的。

但關鍵問題就在於形勢變化了,媒體之所以要提出融合的思路與融合的規劃,當然是充分意識到了當前所處的困境,這是一次標標準準的突圍之戰,而不再是當年辦個網站、做個手機臺、上個APP時所規劃的“錦上添花”。只是,既然這是突圍之戰,卻依舊採取的是過去“一慢二看三等待”的標準動作還合適嗎?

剛剛所見過的有些融合媒體項目的提出、規劃到終於開始有具體動作的,長則一到兩年以上的廣而有之,半年多的那都還算是快速。可是,恰恰就在這一年半載之間,無論是廣電,還是報業,形勢惡化面之普遍、局勢危急之惡劣,都已經是傳媒有史以來之最快。

往往,事情的主要目標,已經從原先的期望能過突圍實現自救,就會在這樣的懈怠猶豫之中,變成了通過加緊,突圍能不能成行?

二、資源觀念: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自然要仰重於輜重資源,而這其中,對於將士們最核心的,自然就是他們的薪資給養。在一首足夠洗腦的網絡神曲裡是這樣唱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你還沒有女朋友;雌雄雙兔傍地走,你還沒有男朋友;一江春風……”這裡只需要把那句不斷重複的話換成“你就沒法漲薪酬”,就足以精準概括出當前傳統媒體所遭遇一切難題的原因了。

真的!根本就不需要去分析什麼體制的問題、人才的問題、管理的問題、營銷的問題,其實這些所有的問題,在傳媒黃金髮展的那些年都沒有成為過問題,為什麼?因為那個時間裡,媒體有錢啊!工作不努力?加錢啊!人手不足夠?多招人啊!有人佔位不幹活?另外招合同工啊……在過去,所有的這一切問題,在廣告收入不斷上漲,經營創收一片大好的傳統媒體身上,只需要大把地撒錢出去,就都不會是問題。

但是,現在不再是主動出擊攻佔新陣地了,而是陷於越來越困難的境地裡,要組織進行突圍的計劃了。在媒體融合的規劃中,真正需要考慮的並不是“儘可能地少花錢”,而應該是“讓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能辦成事!”當然,或許是受制於如今僵化刻板的招投標政策,還是有大量的媒體堅持“最低價中標”。結果卻是,再少的價格與投資,都已經是失血過多的媒體身上最後的資源,但卻根本沒有考慮過,通過這低價低成本的投入,換來的卻是幾乎毫無進展的突破。

儘管大家都懂得高呼“媒體融合”的口號,儘管大家都開始邁出改革轉型的步伐,儘管眼下的傳媒大勢都盡呈一片融合發展的火熱場景。但是,正如我們開頭所說的,太多的部隊,都沒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突圍還是出擊?自己的行動是戰略還是戰術?所以,太多的戰況結果,都是可以可想而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