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觀點:電商促銷的套路怎麼看

講觀點:電商促銷的套路怎麼看

------本期內容導讀------

眼下的中國網民,早已經經歷了相對成熟的市場經濟的洗禮,又與中國的電子商務一同走過了這麼多年。就算是再多的商家在網上放出再具有鼓動性的廣告用語,真要是完全盲信的又能有幾個

------以下正文詳情------

年底都拼雙11,年中就看618,又這麼過去了一年。電商巨頭們吆喝的“狂歡盛景”是否達標?消費者們渴望的抄底掃貨是否如願?這些問題可能無法籠統地使用兩個簡單的肯定句或否定句就能回答。畢竟在消費模式日益成熟併發達的今天,買賣雙方之間的關係以及得失,已經不能再用樸素傳統的“誰賠誰賺”的思路來理解了。

不管是這些天,還是接下來的2018年雙11,以及再往後的好幾次電商促銷節,一定不會有一些老生常談的“陳年濫調”持續出現在各類媒體端頭,最爛大街的說法也就是“促銷少點套路,打折多點真誠”之類的口吻。

也許立馬就會有人來質問剛剛了,難道你是想為那些“奸商”們辯護?難道你不贊同公平公正交易?難道你會視消費者權益為草芥……當然,類似的大帽子還有很多,這也正是上述那些貌似“立場正確”的套路觀點、套路文章能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但其本質卻是荒謬與不現實的。

促銷必然是有套路的:

什麼是促銷?許多媒體呼籲的“真誠”,只能是商業環境下的烏托邦。希望人類社會的交易倒退到標準一口價的地步。但是別忘了商業環境原本就是複雜的,任何商家,都需要時刻關注一定區域內的供需關係的變化、產品供應鏈的順暢與否以及庫存壓力、未來市場預估,來給自己的商品確定不同的價格。這其中,也就包括有各種各樣的定價策略,這是其一!

促銷也是儘可能體現出商品經營者精確細緻地成本核算能力。在“薄利多銷”的宏觀原則之下,五花八門的各種折扣券、滿減券以及買贈規則,其實無非都是在大玩與消費者之間的心理戰,無非是期望通過各種手段,刺激並強化消費者們的購買慾望,並以銷量的提升來支撐自己的降價成本,這是其二!

促銷更是賣家與買家鬥智鬥勇的角力過程。“買的不如賣的精”這句諺語在如今互聯網的環境並不是太適用了。由於互聯網的無限延展性,以及電商交易的特徵。在各種優惠促銷的活動中,可能賣家的一個極小的失誤或是測算出錯,就很容易被萬能的網民抓住機會。比如標價出錯被網民下單買得快破產的事,再比如許多並不太嚴謹的促銷手段會被專業“捋羊毛”的網民瞬間秒光推廣費用。在此環境下,各種電商節裡也就應運而生了各種複雜、多變的促銷打折規則,其本意,無非也是商家設法對自己的保護,這是其三!

打折一定是有噱頭的:

誰都希望一過節日,商品都能兩折三折地大降價。可是又能有多少人仔細考慮過其中的邏輯?如果促銷時的折打力度這麼大?那豈不是說明平時的價格過於黑心麼?商品的價格一定會圍繞著它本身的價值來做文章。一件正常的商品,無論如何促銷,它的打折一定是有底線的。如果出現超正常的幅度,那至少會滿足以下幾點條件:

總量限制,比如100件、10件,就算虧本,也有天花板,等同於促銷廣告;

機率限制,比如滿100元減99元券,這種券搶到的機率一定極低;

真假限制,除上述打折超出正常範圍的,要麼質量要問題,要麼真假有風險;

但是,有人就問,就不能簡單一點,不玩太多花哨玩法嗎?還真是不行。雖然說國內的廣告法管理已經日趨嚴緊,但是在當前的激烈競爭環境下,商品促銷廣告都在追求“語不驚人誓不休”。各種打折文案也是在競爭各家的創意、各家的算法、各家的小小心計。

眼下的中國網民,早已經經歷了相對成熟的市場經濟的洗禮,又與中國的電子商務一同走過了這麼多年。就算是再多的商家在網上放出再具有鼓動性的廣告用語,真要是完全盲信的又能有幾個?

這麼說吧,大街上到處是“老闆虧本,跳樓大拍賣”,你會相信老闆會跳樓嗎?

同樣,網上“史無前例大降價,錯過這次再等十年”,你也只會對此呵呵吧!

當然,促銷文案有位於上方的高壓紅線,那就是“是否形成欺騙或欺詐”。對於這方面,相信廣告監管以及物價監察部門應該會忠於職守、嚴格執法。一旦核實確定,必然需要出手整治,以維護正常的商業經營環境。而在合法的規範之下,各式各樣的網絡促銷,也是不斷培養更加冷靜、更加精明、更加適應於這個電商大發展時代的消費者。

對於媒體,每逢這個時候,別再去寫這種毫無用處的哲理雞湯呼籲文,真是有心傾向於消費者,不如祭出專家的風格,發揮專業的特色,多寫幾篇“折扣券巧用妙用技巧”、“謹防滿減券裡的消費衝動”、“各種滿贈優惠標準下的實際優惠計算方法”等等這些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文章與視頻指導作品。

最終,還是得牢記幾點古諺:

羊毛出在羊身上!

真實折扣強度與成功機率呈反比!

薄利必須多銷,多買卻並非多賺!

然後再加上互聯網環境下的忠告:

別輕易相信你能撿漏!

力度有限的促銷有時反而優惠真實!

商業得失都是信息不對稱之中!

永遠只買需要的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