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直指投機炒房者 長沙樓市調控「藥方」精準效果良好

中新社長沙7月19日電 (白祖偕 付敬懿)中環、新環境兩家房產中介千餘門店關閉近半、數家開發企業被納入失信“黑名單”、暫停企業購房資格……7月,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最嚴厲的樓市新政在湖南長沙正式實施,“反炒房”殲滅戰全面上演。

作為中部省份湖南的省會,長沙房價歷來位列中國省會城市的末端。2018年上半年多地出現搶房潮,長沙房價漲幅一路領先。雖然調控政策一再收緊,但房價卻一路看漲。

6月19日至22日,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報《湖南日報》連續發出四篇評論,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長沙房地產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投機炒作,而非供需矛盾。評論還批評長沙“調控政策前後不一,強化看漲預期”,同時將炒房客、黑中介、部分開發商以及相關部門的“內奸”視為“敵人”。

這是一場炒房與反炒房的戰鬥。長沙房地產市場出現的林林總總怪現象,根源癥結在“炒房”。炒房者包括開發企業、中介機構、投機投資者,其投機行為與惡意炒作疊加,將樓市推向短期結構性失衡的境地。

6月25日,長沙市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九項綜合措施,從保障市場供應、嚴格購房條件、戶籍管理、打擊炒房等方面對樓市進行全面調控,其中不少內容更是直接逆轉此前已出臺的相關政策,重點針對投機炒房精準化調控。

新政首先便是遏制投機炒房現象,封死傳統炒房客退路:個人在長沙市限購區域內買房,房屋產權證書滿四年後才可交易;被視為捷徑的企業購房直接暫停,已買房屋禁售五年。即便是為搶奪“人才”鬆綁的“落戶購房”政策亦被翻轉收緊。

除了炒房一族,被打擊的群體當屬違規中介及部分房企。發佈二手房虛假價格信息、哄抬市場價格的二手房中介公司行業整頓;新房銷售中介嚴控樓盤搖號人數,禁止收取認籌金、捆綁銷售等違規銷售行為;“惜盤捂售”“捂地惜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一律納入“黑名單”管理。

左拳整頓市場秩序,右拳保障市場供應。儘管投機炒作是長沙樓市面臨的主要問題,但加快供給仍是這波樓市運動的主要目標。

具備預售條件的33個共132.67萬平方米項目集中在六七月份組織入市。對已監製價格但未申報預售許可的48個項目、18266套、279.22萬平方米新建商品住宅建立臺帳,強力對接協調,為加快項目入市排憂解難。

政策出臺首周,長沙市限購區域內共批准預售項目25個,預售面積47.07萬平方米,共有4296套商品住宅流入市場,供應節奏明顯加快,供應量明顯增加。

而據長沙市國土資源局透露,長沙今年預計供應住宅用地633.19公頃(合9497.85畝),預計比2017年實際供應量增加66%。在新掛牌出讓的商品住宅用地中,安居型商品住房供地比例提高至60%以上。

“反炒房”政策使市場秩序逐步恢復,省市聯合調研組提供的數據表明:長沙“反炒房”措施出臺首周,長沙市樓盤來訪指數環比下跌31%,且呈擴大之勢,“一房難求”的非理性恐慌得到有效緩解,房價上漲預期明顯減弱,“恐慌性”購房現象明顯減少。(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