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

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

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 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在推薦本期佳片之前,特意問卷調查了一番“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可是得到的答案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溫馨、友愛”,超過百分之三十的調查對象給出的答案都偏向“坑貨、么蛾子製造者”,更是有些不小心成為了“再也不見”或“相見就是拌嘴的仇人”等。

可儘管如此,對於情感中唯一不可選擇的血緣親情,尤其是兄妹、姐弟之情,我們姑且來看看日本“庶民劇大導”山田洋次是怎麼用電影語言來闡釋這份情感的。

本期關注主題為“無法言明的兄妹親情”,推薦的佳片為《兄妹 あにいもうと》(2018)。

編劇找來了有“日本人心靈的代言人”之稱的山田洋次,而對於擅長喜劇和反映大眾階層生活影片創作的他來說,不論是《男人之苦》系列,還是《家族之苦》系列,無不是“道盡人性最深層次的心事”,雖然很疼痛、很平凡,但是那就是人情之味啊。

而主演也找來了大泉洋、宮崎葵、瀧本美織等擔當。

劇中的主線大致以東京下町經營工務店的赤座一家為舞臺展開,哥哥伊之助從事木匠工作,姐姐桃子是一位長途貨運卡車司機,妹妹佐知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心理學大學生。

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

因為“桃子流產”這件事情,讓伊之與桃子之間的兄妹關係變得微妙起來。身為哥哥的伊之為桃子隻字不提男方的事情而動怒,更是對疼愛有加的妹妹拳腳相加,不甘示弱的桃子也在哥哥手臂上重重的咬了一口,出面調解的父親一口應下了桃子氣頭上的“只要哥哥在家一天,自己就從家裡搬出去住”。

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

半年後,嘴上不說心裡卻無比疼愛妹妹桃子的伊之,假借要舉辦父親七十歲家庭賀壽之際,讓妹妹佐知通知桃子一定要回來。可是本來在佐知得知姐姐桃子答應會回來參加父親生日聚會,再加上父親打算在生日會上將祖傳的“鑿刀”傳承給哥哥伊之,一切令人高興的消息卻被一位不速之客的拜訪徹底攪亂了......

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

因為本劇是室生犀星名作《兄妹》(1934)第10次映像化,在當代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你會發現關於“未婚先孕”這件早已習以為常的事情,本劇關注側重點也轉變為事後兄妹之間的情感變化走向。

一、兄長伊之助。

身為哥哥的伊之助,按學心理學的妹妹佐知來說,“他只是一個把姐姐當成自己的女兒來疼愛,以至於自己沒有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大人,沒有認識到怎麼樣才算是獨當一面的男人。如果依照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哥哥雖然是個年近四十出色的大人,但是個人還處於青春期,或者說是在成年期附近徘徊。”

這就要附帶提及一下“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埃裡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而作為12-18歲的青春期是一個“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的時期,是一個青少年本能衝動高漲和自我形象與情感的塑造期,很容易就會導致角色混亂。而作為18-40歲的成年早期是一個“親密對孤獨的衝突”時期,有意思的是埃裡克森把愛定義為"壓制異性間遺傳的對立性而永遠相互奉獻",更是提到因為“自我犧牲或損失,才能在愛情中建立起真正親密無間的關係,從而獲得親密感”。

而對於父親赤座忍來說,伊之明明和自己一樣不擅長情感表達,卻為了自己疼愛的妹妹桃子“小聰明”不斷。就像在自己70歲生日家宴上大大動手的伊之和桃子,他也只是打了伊之一巴掌說道“你們適可而止”,但是他心裡明白,“伊之那樣做只是為了保護小桃,自己扮演壞人角色,刁難小桃的話,家裡其他人就都會站在小桃這邊,而不會將未婚先孕的她當成麻煩”。

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

可以對於繼承父親性格的伊之來說,雖然口中說著身為師傅的父親只是一個“有血緣關係過分的老頭子”,但是卻能在不擅情感表達的性格之上,還是疼愛著自己的妹妹桃子。儘管因為方式的原因讓桃子很受傷。但是導演很巧妙的用一些片段有意淡化這種表層衝突的同時,昇華哥哥對妹妹的無比疼愛之情。

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

就如伊之說的,“我在當學徒時幹了那種事(作為手藝人,分不清金子和垃圾的區別)後,就突然被師傅暴揍一頓。因為用嘴說很麻煩,所以就打一頓讓我長長記性,有時我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被打。”

就如被伊之暴打之後再次相遇桃子的小畑裕樹說的,“雖然被打的眼冒金星疼的要命,但是我並不討厭,就感覺你那火爆的哥哥對你的心疼與愛護,從他全身上下一股腦兒的奔湧出來。因為我喜歡你,所以也能夠感受到你哥哥對你的關愛,雖然被揍了,但是一邊還在想居然還有如此互相關愛的兄妹”。

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

就如最後雖然一直堅持不去參加妹妹桃子與小畑裕樹的婚禮,但是當想到自己將是那個代替自己父親,將自己最疼愛的妹妹親自雙手交給別人的人。雖然擔憂、不捨,但是除了給自己妹妹無盡的祝福之外,還能做什麼呢?

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

也許正如伊之暴打小畑裕樹之後說的“如果你有妹妹的話,你就能懂我現在的心情了”更能說明一切吧。

二、妹妹桃子。

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

身為妹妹和姐姐的桃子,按妹妹佐知來說,“因為最小的她從小就是在父母的關愛下長大的,哥哥則像父親般疼愛著和我性格截然不同的姐姐桃子,也就是說哥哥將自己的人生融入到姐姐的人生以此確保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這對於姐姐而言,當然是一種多餘的好意”。

雖然導演相對於兄長,對妹妹這一人物細節的刻畫用的筆墨偏少,但是在宮崎葵精湛的演技下,還是將一位堅強、獨立且敢愛敢恨的感性女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因為流產,一個人跑醫院,在家裡和哥哥吵了一架後直接“搬出去住”。雖是無心之話,但是當父親同意之後還是不捨的對正準備去工作的父親說“要保重身體”。

身為居酒屋的老闆娘都在為她感到委屈之時,她說的只是“管它委屈還是不委屈都無所謂,反正我和他是不可能結婚的。即使結婚了,我們也一定不會幸福的。給他這樣的負擔只會影響他的學習,他會太在意而不能專心搞研究。我不想這樣,才和他分手的”。

兄妹、姐弟之情是何種體驗?

父親對於小畑裕樹的上門拜訪的辯解,只是用一句“不要再造孽了”就打發他走了。

但是,對於再次相遇小畑裕樹,桃子卻還能被他的話語所感動,很大程度上突顯了桃子堅強表面之下,那作為女性在情感面前易於感性和敢愛敢恨的一面。

就像劇本中妹妹佐知這一形象,對於赤座一家或者說對於伊之和桃子來說,更像是情感調解員和衝突緩衝地帶。就像她自己所言,“想成為一名心理理療師,通過傾聽打開他的內心讓他走出來”。雖然直接被身為姐姐的桃子否定“那像哥這樣話多的人就不需要了”,但是她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可能越是像哥哥這樣話多的人,內心深處越有封閉起來不讓人知道的東西”。

也許,最後的大智慧者還是作為伊之和桃子二者之外的旁觀者佐知。

就像咲江說的“吵得起架的家庭可是好家庭,因為有自信可以和好才敢吵架不是嗎”。

就是不知道,對於你們來說,吵架之前有沒有這種自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