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輕鬆拿高分?先要培養他的「考試體質」!

要想孩子輕鬆拿高分?先要培養他的“考試體質”!

有一類學生,被同學和家長們奉為“學霸”。

他們在每次的大考、小考中,都以優異的成績名列前茅,基本沒有失手過。

一些家長很好奇,為什麼能上前三名的基本就是這幾個同學,今天你第一明天我第一.......

十名開外的都分外眼紅好不好!

要想孩子輕鬆拿高分?先要培養他的“考試體質”!

其實這些學霸早已練就一身本領應對緊張的考試,我稱它為“考試體質”。

成績的決定因素有很多,比如課堂效率,比如課後複習。

可不穩定的成績,說明了孩子不是沒有拿高分的能力,而是考試狀態總是不夠好。

那些成績穩定、分又高的孩子,是一定具備“考試體質”的。

他們對考試沒有非常懼怕的心理,更是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考試的結果。

這次這裡失了分,整理錯題,總結知識漏洞,並填補它。

習慣了考試,習慣了一個學習、檢測、查漏補缺的過程,才能在今後更重大的考試中,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畢竟,有的考試,一次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要想孩子輕鬆拿高分?先要培養他的“考試體質”!

1.考試前不懼怕考試,不立過高的目標

明天就考試了,孩子有沒有焦慮的情緒產生呢?

其實但凡是考試,學生自然就會有一種緊張的情緒。

而這種激動狀態,帶來的是高度調動的學習狀態,還是焦慮不安,什麼都複習不進去?

要想孩子輕鬆拿高分?先要培養他的“考試體質”!

懼怕考試首先是因為對結果的擔心,對自己所學知識的不確定。

家長更不要給孩子過高的期待,不要讓他們心裡立下一個“我要拿100分”的想法。

滿分並不代表什麼,考題也只是海量題庫中挑出的萬分之一。

“考試體質”就是,不立過高的目標,而是發揮出全力,盡力去交一張滿意的答卷。

成績只是數字,紮實的知識積累才是真功夫。

2.考試時有積極狀態,高度調動知識庫

開考時,“考試體質”是大腦處於高速運轉的狀態,而不是昏昏欲睡,滿是抗拒。

孩子應該把平時的每次小考,都當成一次自我檢測的遊戲。

尤其是哪次發現認真作答後,還是錯誤較多,那就要感謝這次的題目正中下懷!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錯題出現,學生可能永遠不知道原來這裡沒學會啊!

要想孩子輕鬆拿高分?先要培養他的“考試體質”!

知識儲備主要靠平時的積累,但輸出才是考試的目的。

如果學生認為自己把書本上的學會了,不僅記好筆記,也記在腦子裡了,可一到做題就是搜尋不到這項題目的做法。

那是因為,知識庫沒有被調動起來,應用不到實際解題中。

所以考試不是一場地獄般的折磨,而是一次昇華學習的過程。

想要讓知識“變現”,平時多做自我檢測,讓備考狀態變成常態,讓“考試體質”更強健!

3.考試後不過度自責,不拿成績作比較

“這次又沒考好,78分要是能多兩分看起來就沒那麼低了!”

“嗚嗚嗚,59啊,就差一分就及格了!怎麼這麼倒黴......”

“哇,上90分了,好開心,接下來可以偷懶了。”

“還好比他高1分,排名也在他前邊。”

以上就是一些學生們拿到成績單後的心理感受。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只關注成績的高低。

“恭喜xxx同學,經成績檢測,您已進入好學生行列。”

如果真有這麼一個系統,只以成績論輸贏,多少有能力的大人物將要被抹殺?

是不是一出生就應該有一個“哭能力”測試?

尤其有二孩兒的,兩個孩子誰的成績高就重點培養誰!

要想孩子輕鬆拿高分?先要培養他的“考試體質”!

“這次沒考好,應該多複習一下這一章節的。”

“和自己期望的還是差了好多,看來我得更加努力了!”

“這道題這麼簡單我竟然錯了,太馬虎了!以後多花時間認真讀題。”

和盲目的以成績論高低相比,這樣的反省就更有意義,多在學習中找問題,而不是單憑一次考試的試卷就滿腹自責,影響學習效率。

  • 培養了以上三條能力,孩子能更輕鬆的應對考試。

  • 因為考試本身真的不可怕,不正確的態度才可怕!

  • 它會讓你白受了學習的累,還覺得考試是種罪。

  • “考試體質”是不是很必要呢,轉給孩子看看,讓他享受學習,輕鬆應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