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多大的孩子適合讀四大名著?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四大名著?

人人都應當閱讀經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齡段,經典的含義肯定不一樣,因為不同的年齡段,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的閱歷等等。

而對於思維和觀念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究竟該怎麼閱讀經典?閱讀什麼樣的經典?家長對此困惑不已。

尤其是經典之最——“四大名著”,它們究竟是否適合孩子呢?聽聽閱讀引導專家李宗磊老師怎麼說。

究竟多大的孩子適合讀四大名著?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四大名著?

(推薦:湖南教育出版社)

什麼叫名著?名著首先必須是經典,因為不是經典的作品是不可能成為名著的。名著應該是經典裡面的經典,經典裡面沉澱出來,名氣比較大的,那就可以稱為名著了。

所以,應該是先有經典再有名著。我們中國就有“四大名著”,並且在小學和中學都是考點,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早接觸深閱讀。

這也由此引出了以下四個問題:

孩子什麼時候可以接觸四大名著?

如果我們的孩子心智很普通(非天才),那麼,他閱讀原版四大名著的最佳年齡應該是十一二歲,也就是在上五年級的時候。

請注意,我說的是原版。

但是讓一個五年級的孩子接觸原文,不表示他就能把原文看透。

可能在一開始的時候也只能接觸一些裡面的故事情節,可能會有一些有感觸的地方,但是對於書籍的理解,是伴隨終身的。

小學、初中、高中、工作後再讀,每一個階段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可能到五六十歲再讀的時候,就更理解了“滾滾長江東逝水”、“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霽月難逢、彩雲易散”……

當然,讓孩子提早接觸四大名著,也不應該排斥。只要你給孩子選擇的是適合他的版本,就沒有什麼問題。

所以,提早接觸,涉及到的就是版本和角度的問題

你可以在三四歲或者五六歲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和四大名著相關的故事,五六歲、七八歲的時候看一些這方面連環畫、動畫、電視劇、電影、兒童話劇等。年齡再大一些就可以選純文字的青少年版本。

總之,家長在這個過程中,目的是激發出來的是孩子的興趣。只要孩子對四大名著這類題材沒有畏難和討厭的情緒,那就是一種好的引導。

究竟多大的孩子適合讀四大名著?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四大名著?

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四大名著?

引導孩子閱讀一本書之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學習是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舒適區

第二階段:學習區

第三階段:恐慌區

究竟多大的孩子適合讀四大名著?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四大名著?

從舒適區到學習區這個階段,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有挑戰,而從學習區到恐慌區,就意味著讓孩子放棄了挑戰。

讀四大名著的原版,難的是讀完,難的是讀出來作者和書中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比如說,《水滸傳》是對當時封建社會一種反叛的折射;《三國演義》是對於人性的折射;《西遊記》裡面對於人心,對於權力鬥爭和現實社會的折射。這個一時半會,孩子是理解不了的。

一開始給孩子艱澀難懂的原版,這就相當於在孩子面前樹立了一座大山。他是不可能翻越過去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引導,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出孩子對四大名著的興趣。

那麼如何激發孩子對書的興趣?一開始時肯定要從故事性、趣味性入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先從孩子喜歡的孫悟空入手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幾乎所有孩子都會喜歡的孫悟空大鬧天宮、偷吃人參果、大戰紅孩兒等故事。

也可以找來一些以《西遊記》為主題的電視劇、電影、動畫片,比如廣受好評的《大聖歸來》《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等電影,給孩子看,讓他首先對《西遊記》產生興趣。

然後再給他文字版本的圖畫書,再逐漸過渡到以文字為主的青少年的版本,最後再到原版書進行閱讀。

閱讀《水滸傳》也是一樣的思路。家長可以從書裡的人物的綽號開始,比如青面獸,及時雨,拼命三郎等到底是誰,這些綽號的由來等,都是可以吸引到孩子的。

從這個角度來入手,帶著孩子先去了解,可能一開始變成了一個個的故事,最後再整合進來,孩子再進行閱讀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累了。

(另外,需要告知大家,閱讀四大名著,是有先後順序的。由《西遊記》入門,再看《三國演義》,再看《水滸傳》,最後再看《紅樓夢》。請注意這個順序,一般《紅樓夢》是放在後面看的。)

究竟多大的孩子適合讀四大名著?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四大名著?

可以讓孩子聽書、

或者聽評書嗎?

想要讀懂四大名著,可以用聽書和聽評書的方式嗎?

當然可以。

但是聽書的話,如果是原文,包括青少年版本的四大名著,在引導孩子興趣方面還是很難的。

聽評書就不同了。評書是經過評書者一人的加工,它就不純粹是在讀書了,他讓說者從講的過程變成了有豐富的展現形式的過程。

你會發現當孩子聽評書的時候他很容易聽得津津有味!

把讀書與評書結合起來,再把電視劇結合起來,多種形式的準備,讓孩子從不同地角度切入,比如讀《紅樓夢》,先讀青少版或者原版,再看電視劇,再聽解讀,這樣全方位瞭解,孩子對於故事線索、人物的活動、性格特徵都會有比較有清晰的認識了

這樣就可以達到深閱讀的目的。

究竟多大的孩子適合讀四大名著?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四大名著?

書中兒童不宜的環節

怎麼給孩子解讀呢?

這幾乎是每個家長都十分擔心的問題:

比如《水滸傳》中,有很多打打殺殺的情節,有一些感情戲。如果很小的孩子讀了這樣的書,它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情緒?培養孩子什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愛情觀呢?

《三國演義》裡面那些所謂的計謀,真的適合正在成長的孩子嗎?

這個就需要我們給孩子有一個引導的過程,需要給孩子提前埋設下一些價值觀的東西。家長和孩子之間有探討,有思辨的過程,孩子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

如果我們不讓他去閱讀,就一定是對他好嗎?要知道真實世界教育孩子的可能更多。我們家長的陪伴,家長的脾氣秉性,某種程度上也在影響著孩子。所以,在我們閱讀過程中,只要你願意陪著孩子讀,一起討論,分享,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三觀,那麼書中的暴力環節,情愛環節,就不會影響到孩子。

再說了,小孩子對於這些愛情這些環節,他還不關心。他關心的是故事情節。《西遊記》中他關心的是孫悟空打妖怪,根本不是唐僧的女兒國。

我們對於這種環節的教育,跟我們對孩子缺少的性教育是一樣的,屬於教育的缺失。

我們能做多少做多少,不需要刻意迴避。

我們家長可以反思一下,我們不讓孩子看這些東西,是不是意味著孩子就看不著了?不是的,孩子不看這些,他還可以追青春偶像劇,孩子看網頁、打遊戲時彈出來的圖片也會有一些在我們大人看來很彆扭的圖片。

擋是擋不住的,還不如主動引導。

再說了,如果孩子看的是原文,孩子也不一定能看的懂,家長不必擔心,也不用刻意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