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在北魏平城。

這是另外一個世界,

雲岡,

保留了北魏最古老的樣貌,

帝王傾盡全國的力量,

來開鑿這樣壯觀的洞窟,

以至於到現在,

1500年之後,

我們還可以站在這兒,

感受到它的巍峨和莊嚴。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近日,

《博物奇妙夜》之雲岡特輯,

在愛奇藝“一帶一路”高端主題文化對話節目中,

驚豔播出併火爆熒屏,

為觀眾徐徐揭開雲岡石窟的神秘面紗。

特輯共三集:

聽覺——雲岡“入耳”

視覺——雲岡“入眼”

感覺——雲岡“心”

嘉賓們分別從這三方面,

解讀雲岡石窟的開鑿過程及史實故事,

科普不同時期石窟造像的造型變化與藝術風格,

品味其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呈現出的美學意韻。

截至7月5日,

網上的收視率分別為

204.7萬次、264.7萬次和235.9萬次。

網友們紛紛稱讚:

“良心節目,一定會追!”

“超級喜歡,雲岡真美,歷史真悠久。”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嘉賓團成員有:

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

知名演員王勁松

國樂大師方錦龍

藏族女歌手阿蘭

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

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舞者唐詩逸等。

在靜謐的雲岡夜,

沏一壺清茶,

幾位嘉賓,圍坐一堂,

談歷史,談文化,談藝術……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國內知名鑑賞家、收藏家馬未都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國樂大師方錦龍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藏族女歌手阿蘭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靈魂舞者唐詩逸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知名演員王勁松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文博專家張焯

雲岡“入耳”——鳴響的石窟絲竹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有花一朵 擷自雲岡

芬芳潔白 是為善良

蓮花一朵 怡悅吉祥

印在腦海 喜樂無疆

拈花一朵 指尖心房

不著塵埃 如鏡清朗

拈花一朵 指尖心房

不著塵埃 如鏡清朗

天籟“拈花笑”音頻

拈花笑——阿蘭 · 達瓦卓瑪來自文博山西

00:00

02:35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武州山山脊上一曲古琵琶,

一支龜茲古樂,

引出了本期節目的主角——

雲岡石窟第12窟。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雲岡第12窟

第12窟被譽為“石頭上的音樂舞蹈之花”,

生動映射了北魏宮廷的舞樂盛況。

窟內石壁上雕鑿的諸多西域樂器

來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域,

但卻都聚集在1500年前的北魏都城裡,

彼此糅合交融,

演繹出空前繁盛的音樂文化。

這些樂器有的還在使用,

有的已被後人遺忘。

節目中,

嘉賓們走進第12窟,

“聆聽”那些凝固於石壁上的古老音樂。

方錦龍和阿蘭,

從專業角度著眼,

緊扣“音樂”主線,

馬未都和王勁松,

分別以“知識庫”和“禪修者”的身份,

從各自的角度出發,

詳解第12窟石壁上的細節和秘密:

每個時代所盛行的音樂

都切實反應了當時的社會民生狀態。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這場音樂盛事中,

最引人關注的就是

方錦龍所演奏的五絃古琵琶。

在短短90秒內,

他用一把五絃琵琶穿越古今、遊遍世界,

古琴、大鼓、響板、吉他……

中國、印度、阿拉伯、西班牙……

這波逆天操作,

讓很多網友直呼“太厲害了”,

連人民日報也贊其為“神仙彈琴”。

“神仙”彈琴視頻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第一集 “入耳”· 博物大百科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雲岡“入眼”——眸中的飛天伎樂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飛天之舞”視頻

本期節目,

以唐詩逸的“飛天之舞”開場,

國樂大師方錦龍即興演奏,

如神仙般優美的舞姿,

搭配上古風滿滿的琵琶樂,

讓人感覺彷彿穿越至仙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雲岡飛天”,

是雲岡石窟最耀眼的明珠之一,

其神貌上的含蓄溫婉之美,

以及形態、動勢上的飛揚飄逸之美,

也正契合了東方美學中的表意之象。

雲岡“入眼”,

圍繞著雲岡石窟的飛天浮雕,

逐一解讀飛天造像背後的故事

以及雲岡早、中、晚不同時期的美。

馬未都和王勁松,

結合唐詩逸飛天之舞的動作與姿態,

解析第12窟中飛天的舞蹈元素,

還從飛天的起源、鮮卑的民族屬性等角度

解讀舞蹈元素出現在雲岡飛天浮雕中的原因。

此外,

他們還以雲岡石窟早(以第20窟為例)、

中(以第6窟為例)、

晚(以第38窟為例)

三個時期的代表窟為核心,

以“飛天浮雕”為話題切入口,

從不同維度解讀屬於“雲岡石窟”的視覺符號,

品味不同時期雲岡石窟的美學意韻。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第二集“入眼”·博物大百科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雲岡“入心”——開放的融合藝術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雲岡“入心”

即指它所帶給人的感覺。

最後一期節目中,

請來了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先生,

他以雲岡石窟的微笑佛像為切入點,

從史實出發,

以縱向角度分享雲岡石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

為兩位嘉賓講述北魏時期

中國石窟藝術的歷史拐點、“本土化”進程,

以及民族文化的融合。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張焯談雲岡石窟

在節目中,

張焯院長還充當了歷史“大百科”的角色,

和馬未都、王勁松一起,

思想相互碰撞、融合,

給大家帶來一道文化盛宴。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雲岡石窟內佛像的神韻,

象徵著當權統治者,

也表達著皇室與百姓的生活,

以及當時的文化融合。

雲岡石窟早期造像各方面所展現出的西域風格,

也體現了中華文化對外來藝術的包容。

魏晉時期,

鮮卑族漢化,

石窟造像直觀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

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

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

逐漸民族化、世俗化再到本土化的演變過程,

證明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石窟藝術最重要的載體和傳播者,

就是石頭,

它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三位學者從收藏、文獻記載等方面,

感嘆石窟藝術所映射出的民族文化之強大。

雲岡石窟作為一個宏偉的石質建築,

猶如一冊全石化的百科全書,

承載著中國古人的智慧,

是中國歷史中奇特的文化形態。

第三集“入心”·博物大百科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在雲岡面前,

歷史被壓縮了,

並拉到你面前,

這種震撼是巨大的。

站在這裡,

人是渺小的,

必須謙卑,

必須恭敬,

如靜水緩而流深

……

博物奇妙夜 神仙彈撥雲岡,飛天舞動石窟,北魏風華入耳入眼入心

圖|@博物奇妙夜

文/輯| 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南麗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