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書畫,到底讀什麼書?

《書法報》從今年第一期起,每期安排三個人對當今書壇名家作品進行批評。這個欄目閱讀率很高,受到廣泛好評。三個人中的楊吉平語言直率辛辣,雖常有不中肯綮之處,但叫好的人不少。楊先生幾乎在每期的點評中,都會說到某某讀書少了、某某學養不夠、某某的字沒有書卷氣之類的話。這說明讀書是很重要,但還要看讀什麼書。

搞書畫,到底讀什麼書?

通常來講,人世間的很多事,要想做得出彩,都離不開讀書。而學書畫畫是文人雅事,對讀書要求更高。學書畫,如不在讀書上下一番工夫,是難能進入深境探得驪珠的。學書畫要多讀書,儼然是一個常識,也是很多人都強調過,或專門寫文章論述過的。

問題是,多讀書,就一定能讓書畫獲得滋養嗎?相信很多人給出的答案都應該是肯定的,而其實不然。以究竟的眼光來看,現在的一些書完全可以棄置一邊,甚至應該付之一炬的。一些書看了,只會汙染我們的心靈,讓我們變得更世俗、更錯亂、更躁動、更攪擾、更狹隘。“開卷有益”這四個字,可不要輕易相信,特別是現在。不然,中毒就會成為常有的事。

搞書畫,到底應該讀什麼書?哪些書於書畫滋養大?少有人詳談過。筆者以為,一個想在書畫上有所作為的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讀書。

要讀書畫本體書。學書畫畫,在起步階段,如沒有老師領路,首先要看技法介紹類的書。然後儘可能地蒐集歷代的名碑法帖和流傳下來的名畫,認真閱讀品味,在頭腦中積累經典圖式和法則標準。其間,可以穿插閱讀書法史、繪畫史方面的書。書法史有潘伯鷹、陸維釗、王鏞、劉濤、陳振濂等人獨立撰寫或牽頭主編的書。各家著作中以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卷本《中國書法史》最為權威,其中每卷的著者均為當代研究某段書法史的享有盛譽的名家。另外,徐利明先生的《中國書法風格史》雖只有不到40萬字,但對書家價值定位和書作美學意韻描述準確,分析評論言簡意賅,值得一讀。繪畫史有陳師曾、潘天壽、王伯敏、鄭為、蔣勳等諸家著作。其中王伯敏先生的《中國繪畫通史》是迄今最完備、最全面、最具規模的一部關於中國繪畫發展史的學術專著。同時,書論、畫論方面的書也可涉獵。

要讀文化知識書。除書畫本體書之外,與中國書畫關聯度比較大的書就是中國文化基礎知識方面的書,如古代漢語、古典詩文、傳統文化簡介等方面的書都可以翻翻。古漢語方面影響力最大、最可靠的書,當然是中華書局出的王力先生的四卷本《古代漢語》。古詩文方面的選本比較多,精粗並存,良莠不齊。其中比較權威的書有朱東潤先生主編的《歷代文學作品選》、徐中玉和金啟華先生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袁世碩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傳統文化思想概要方面的書,可以看看呂思勉的《中國文化常識》、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徐復觀的《中國藝術精神》等。此外,宗白華的《美學散步》、李澤厚的《美的歷程》、葉朗的《中國美學史大綱》、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等也可讀讀。

要讀學問增加書。這類書基本上就是人們常說的國學方面的書,即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方面的書,也可以說就是經史子集方面的書。這方面書很多,就現在從事書畫的很多人而言,要全部都認真加以研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曾國藩認為:“古今書籍浩如煙海,而本根之書不過數十種。”陳寅恪也感慨:“中國書雖多,不過基本幾十種而已。”怎麼去有所選擇地讀,可以聽從張之洞、梁啟超、胡適、朱自清等人的指點,按照他們開列的書目進行閱讀。其中胡適“中學國故叢書”目錄列的31種書,相對來說較少,作為讀書津樑較適宜。

要讀心性改善書。很多人講讀書,基本上講到上述第三類書就終止了,看不見心性改善方面的書之於書畫的重要性。這類書也不少,如不作專門研究,無需逐一閱覽。具體看什麼書,可以錢穆先生的“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為準。其所列的是針對所有國人的書,其實也是於人德行完善、心性修煉、本我呈現最為重要的幾種書。作為書畫人士,如已能熟用技法,再把錢穆先生所列的書讀進去,領悟吸收,無住無染,化為言行,做到知行合一,書畫與修養互融互通,就會實現墨禪同境、藝道合一,就會達至古來少有人進入的書畫高境。此時,就能真正理解弘一法師講的“餘字即是法,居士不必過於分別”。錢先生所列的“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非常精要,只有七種:《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這幾種書似乎也可歸入上述第三類,但又具有第三類一些書所不具有的奧義,是黃山谷所講的能使“書乃可貴”的“聖哲之學”方面的書。這幾種書,搞書畫的人可作為安身立命的真正本根之書而時時研習。

上述幾類書,特別是後三類,其實界限並不明顯,所作分類,只是勉強大體為之。

多讀書,可以有知識,但有知識不一定就有學問,有學問不一定就有修養,切記,切記。要想有修養,還必須讀轉化性靈的書,並踐行、歷練。讀書與修養和書畫作品格調是畫不上等號的,但書畫作品格調卻取決於修養,修養提升一般來講則必須藉助讀書。趙壹在《非草書》中說:“人品既殊,性情各異,筆勢所運,邪正自形。”人品高即屬於修養好

要讀書,還要讀對書。好書才能給我們營養,增加我們修養,使我們日益變得充實、善良、寬容、平和、超然,從而才能進補書畫、提升書畫品味。讀的書不對,又不善讀,讀多了,就把自己讀成腐儒了,還怎麼可能滋養書畫?

搞書畫,到底讀什麼書?

(作者:江永龍,原文刊發於2018年7月25日《書法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