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羅馬假日》里的那個天使

她是一個墜落人間的天使,她不象有些女星擁有完美的五官和身材,五官有缺陷,比如腮部線條略硬朗、脖子太長、胸小、太瘦,但卻非常瞭解自己,甚至能把缺點轉化為優點和特色。她被很多權威雜誌評為最美,恐怕多靠五官、氣質和獨特性的綜合。她是公認的美女,但卻毫不留戀容貌,不象很多有錢的老女人,拼命在臉上注射各種生化物質挽救青春。年輕時她華服加身,但到了晚年她反而不要珠寶鑽石來虛張聲勢。真誠的笑容、優雅的氣質就是她老年最好的裝飾。任年華流逝,皺紋滋長,優雅老去。這種審美格調在一堆好萊塢女星裡非常獨特。

帶你認識《羅馬假日》裡的那個天使

帶你認識《羅馬假日》裡的那個天使

在人們心中她的確是"天使",但"人間天使"之類的美譽,常常讓她不斷"上綱上線"的被神話,一些對赫本有好感卻瞭解不多的朋友--他們的過度吹捧有時看起來汗顏,這種捧殺和真實間的落差,只是滿足網友自己的意淫,反而是對她的傷害。在當今還老打類似旗號,無疑會讓部分人產生類似"綠茶婊"的誤解。除了早期電影,她沒把自己限制在"聖女"形象上,在生活中亦如此。

她的明星生涯相對低調,但在浮華的娛樂圈不受誘惑是很難。明星的臭毛病,如或真或假,或好或壞的緋聞她也有。一些沒有證據,比如在總統生日會上給肯尼迪獻歌,我認為是小報浪漫的想象。但她曾和男星威廉霍頓短暫交往,比較接近事實。雖然霍頓當時與妻子分居,卻畢竟沒有離婚。赫本牽涉其中難說光明正大,好在短暫的被吸引之後,赫本就冷靜的退出了。不過,從她的一生總體選擇來看,她稱得上潔身自好、不貪慕金錢地位。她有兩次維持10多年的失敗婚姻,最後和"靈魂伴侶"終老。她是尊重婚姻忠於感情的現代女性。

帶你認識《羅馬假日》裡的那個天使

1954年秋季美國上映的電影《龍鳳配》,三位主角。右3是與赫本陷入短暫熱戀的男星威廉霍頓,左1是《北非諜影》的男主角亨佛萊褒嘉。這部電影拍攝時,《羅馬假日》還未公映。赫本尚是無名之輩,卻得以與兩位最偉大的男星搭配,可見派拉蒙製片廠對她能成為明星的強烈信心。

《羅馬假日》是她奧斯卡封后的作品,很多專業評選裡它是最經典的愛情片之一,這部電影大家所知太多就不多提。遺憾的是,很多喜歡赫本的網友只瞭解《羅》,對她其他的電影所知甚少,把"公主"的形象混同於赫本本人。而討厭她的人認識也僅限於此,拿這部電影的青澀來非議她的奧斯卡后冠。赫本的確是本色演員,但她不只勝任這類角色。特別是60年代以來,她演出了很多更復雜的角色,比如《修女傳》、《盲女驚魂記》。《羅馬假日》畢竟是赫本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拿時年23歲的她,來評價其整個事業人生是偏頗的。

帶你認識《羅馬假日》裡的那個天使

1961年的電影《雙姝怨》,由《羅馬假日》的導演威廉惠勒持導筒。圖片裡兩位女性飾演教師。她們被學生誣陷有同性戀關係,頓時陷入社會的鄙夷,在證清白的過程中,沒想到另一個女教師真的愛慕赫本,並因輿論非議絕望自殺,獨留赫本黯然神傷。這個角色,在保守的當時非常大膽。從中可以一窺赫本參演此片的動機,除了力求突破,還有她對同性戀的態度,留待後人評說。

她獲得了5次奧斯卡最佳女主提名,並得獎一次。但是她的演技的確很有時代侷限性。她是靠本色表演的演員,在當時看來比流行的"戲劇腔"表演模式更自然,所以奧斯卡肯定了她。但逐漸流行的"方法派"又讓她的表演顯得矯揉造作。無論哪一派的審美,她都靠不上,這客觀上促成了今日對她演技評價的尷尬。雖然遠遠比不上凱瑟琳赫本、貝蒂戴維斯、費雯麗等偉大演員。但總體而言,她有演技,也能用本身魅力讓電影燁燁生光。

奧黛麗和伊麗莎白泰勒一樣,是50-60年代很長時間內片酬最高的女星之一。1961年的《蒂凡尼早餐》片酬75萬美元、1964年的《窈窕淑女》片酬110萬美元,都是當時女星之最。她在《人物》、《傳記》等雜誌的"20世紀流行文化偶像"排名裡,基本保持經典女星裡前10(更多是前5)的位置。在最權威的美國電影學院"百年百大"(最偉大銀幕傳奇)經典女星25人裡排名第3,這算是對她影史貢獻的蓋棺定論。時至今日,在當代歐美主流的社交媒體、網絡搜索量上,她無論在美國還是歐洲,人氣僅次於傳奇巨星瑪麗蓮夢露,甚至在東亞的中日韓等地人氣更盛。

帶你認識《羅馬假日》裡的那個天使

2006年在美國Gap的廣告中,赫本在AC/DC樂隊《回到黑色》的配樂下翩翩起舞,為當季黑色主題服飾代言。Gap作為美國最司空見慣的品牌,以赫本代言,可見她至今在美國有很高的群眾基礎。

帶你認識《羅馬假日》裡的那個天使

2012年巧克力廣告,讓赫本以數碼3D形象復活。除此之外,赫本還曾代言過浪琴手錶、LG手機、麒麟奶茶等針對全球各個市場的產品,她依然在全球具有影響力。代言收入被部分捐獻給奧黛麗慈善基金會。值得注意的是,赫本生前沒有為任何產品正式代言,包括紀梵希,當時的大牌女星因為聲譽的顧慮,不願意和產品廣告聯繫在一起,和今天的娛樂圈大不一樣。

帶你認識《羅馬假日》裡的那個天使

2013年赫本逝世20週年之際,美國《名利場》雜誌以赫本為封面發行的一期刊物,是《名利場》上半年銷量之最,顯示了經典女星在美國依然深入人心。

正如東方人看待《羅馬假日》一樣,《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在歐美是赫本的最大標籤。關於奧黛麗的各種評選和排名,她憑藉的作品幾乎都是《蒂》。片中那個和《羅》完全不同的紐約拜金交際花,有著獨特而矛盾的個性-成熟又天真、世故又灑脫、堅定又脆弱,還有點小哀愁。這個角色難度很高,讓赫本獲得奧斯卡女主角提名,這是奠定她影壇地位的作品。《蒂》和《窈窕淑女》在全球其他地區甚至比《羅》更出名。歐美人認為她優雅、經典,甚至性感。和中國影迷非常不同。

帶你認識《羅馬假日》裡的那個天使

1961年的《蒂凡尼早餐》是一部對時尚有很大影響的電影。片中赫本穿小黑裙、持長煙鬥、佩大串項鍊,以及蜂窩盤發的形象,可謂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女性形象之一,可與瑪莉蓮夢露翻飛白裙的形象爭輝。迄今為止電影戲服拍賣成交價的最高紀錄來自圖中的小黑裙。

赫本以優雅的談吐和時尚影響力聞名。是時尚界僅次於可可香奈爾的少數女性超級ICON之一,很多今日司空見慣的搭配因她而走紅。比如襯衫打結的穿法、七分褲、平底芭蕾舞鞋、白天夜晚無時不在的黑框太陽眼鏡、高領毛衣套頭衫、無袖露肩洋裝、風衣配A字裙、標誌性短髮、蜂窩盤發,她所代表的簡約優雅風格,至今流行。又有些人說赫本是女裝設計師紀梵希打造的時尚玩偶。我覺得這不符合事實。很難說是她紀梵希造就了她,還是她捧紅了紀梵希。

帶你認識《羅馬假日》裡的那個天使

1953年夏天她為電影《龍鳳配》選擇戲服,當時剛展露頭角的紀梵希無暇接待她。於是她自行在紀梵希的倉庫中挑了三件衣服做戲服。而這三件與當時流行不同的衣服,公認是《龍鳳配》裡最出彩的三件,並最終讓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也就是說,以她的品味和眼光如果當時挑選的是CHANEL、GUCCI還是DIOR,恐怕照樣也能成為時尚偶像,數十年與紀梵希的合作更多是因為忠誠的友誼。她充滿了主見,不是合作中被動的玩偶。

赫本晚年積極從事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為她增加了傳奇性。她不是單純拿慈善鍍金的明星,她多次不辭勞苦深入世界上最貧困、最惡劣的數個國家和地區。比如,她曾坐在貨運飛機裡的米袋上,輾轉10多個小時飛到戰火紛飛的索馬里。那裡戰火紛飛、飢餓和疾病縈繞,幾乎也沒人知道她是明星,實際上人生安全方面相當危險的。她在那裡看到大批因傳染病和飢餓死去的兒童,被堆在貨車上一車一車的運走埋葬。

在她生命中最後5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日程非常密集。籌款、接受採訪、出訪各國這樣的活動,平均下來每個月都有好幾次。她的演講沒有秘書代筆,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總部,保留有她工作所做的筆記,密密麻麻的有一大抽屜,裡面都是她對各國風俗、自然風貌、政治現狀、醫療衛生等方面的研究。她在最繁忙的幾個月,每天都接受十來家媒體的專訪。要知道,在她做演員聲名最顯赫的時期,每天為自己電影宣傳做的媒體採訪也不過1-2個。所以基金會不是為赫本電影事業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她的全職工作,她對這份工作富有激情、使命感。

她想用知名度吸引大家對兒童問題的重視。她多次在世界上奔走呼籲,並在1992年第一次讓索馬里的難民兒童問題得到全世界關注。比如她曾在美國國會演講,和她的聯合國同事一起,為落後地區的兒童,爭取到了6000萬美元的國會撥款。

帶你認識《羅馬假日》裡的那個天使

她熟練掌握英、荷、法、意、西、德等6-7種語言,很多外語達到類似母語般流暢的程度,熱愛詩歌,有很深的舞蹈功力,還曾經獲得過百老匯戲劇界的最高獎託尼獎。所以她是很有才華的女士。

曾經的天使雖然已經飛向了天堂,但她依然散發出光芒,世人不會忘記她的名字——奧黛麗·赫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