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山海經》|源自上古吃貨的一部美食指南(一)

綜觀《山海經》全書,內容荒誕不經卻又暗藏玄機,有著千般知識萬般神話。

但是,你可知道,它其實還是一本源自上古吃貨的美食指南,意不意外?

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飢;

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其名曰鵸鵌,食之無臥;

其味酸甘,食之已狂;

……

以上,可都是《山海經》對異獸的記載,是否聞所未聞,萬分詫異?

這些看似荒誕不經的奇珍異獸,被現代研究者找出了原型,加上《山海經》的記載,我們完全有理由聲明:全世界只有中國,才會在連描述怪獸的時候,還會仔細記載它吃起來怎麼怎麼樣,口感如何如何。

舌尖上的《山海經》|源自上古吃貨的一部美食指南(一)

文鰩魚

NO.1文鰩魚

原文: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文鰩魚長得像鯉魚,卻多出來一對鳥翅膀,它吃起來,口味酸中帶甜,還可以治療治癲狂病,文鰩魚出現,意味著天下五穀豐登。

舌尖上的《山海經》|源自上古吃貨的一部美食指南(一)

飛魚

很明顯,這就是飛魚。

的確,飛魚可油炸可清燉,吃起來鮮甜帶酸。

舌尖上的《山海經》|源自上古吃貨的一部美食指南(一)

何羅魚

NO.2何羅魚

原文: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

請注意文中“一首十身”的記載,有沒有感覺很害怕?

其實,就是這貨!

舌尖上的《山海經》|源自上古吃貨的一部美食指南(一)

好吃,我們一起擦口水先...

舌尖上的《山海經》|源自上古吃貨的一部美食指南(一)

九尾狐

NO.3九尾狐

原文: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九尾狐長有九個尾巴,這個物種顯然是不存在的,是不存在的。

不過,有種動物的尾巴有九節,人稱其“九節狼”。

舌尖上的《山海經》|源自上古吃貨的一部美食指南(一)

它就是小熊貓,有著長長的尾巴,棕色與白色相間,恰好九節。

小熊貓這麼可愛,古人也吃嗎?

不過,乾脆面的確挺香的。

舌尖上的《山海經》|源自上古吃貨的一部美食指南(一)

赤鱬

NO.4赤鱬

原文: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鴦鴛,食之不疥。

“赤鱬”的名字帶有“赤”字,而長的紅色的魚,面部還像人,就是水滴魚,迄今只在澳大利亞發現過。

舌尖上的《山海經》|源自上古吃貨的一部美食指南(一)

水滴魚

這種魚渾身長滿了膠質,肌肉極少,不大好吃,故而《山海經》只說明瞭它的藥用功效。

本來,這種魚不好吃,但偏偏它卻老和螃蟹、蝦啥的混在一起,所以這個倒黴蛋也常常被漁民捕撈起來。

舌尖上的《山海經》|源自上古吃貨的一部美食指南(一)

鯥魚

NO.5鯥魚

原文: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這可是神魚,竟能死而復生!它長得像牛,尾巴像蛇,還有翅膀,這不四不像嗎?

其實這種魚是“牛角箱魨”。

舌尖上的《山海經》|源自上古吃貨的一部美食指南(一)

牛角箱魨

牛角箱魨,長有牛一樣的角。原文說它“陵居”,就是生活在礁石裡面。

“冬死而夏生”是啥意思呢?大白話說就是冬眠。

“食之無腫疾”就是中醫裡說的,吃了可以利溼去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