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籍已故著名學者王富仁藏書捐贈聊城

濃濃桑梓情,拳拳赤子心。

新中國第一位文學博士、魯迅研究領域的兩座高峰之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頂尖學者,“新國學”概念的提出者研究者、聊城走出的學術大家王富仁逝世一年後,其向家鄉捐贈藏書的遺願圓滿實現。

近日,王富仁先生藏書捐贈儀式暨學術思想研討會在聊城大學西校區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其生前好友、同事、學生、親屬等參加。

高唐籍已故著名學者王富仁藏書捐贈聊城

此次贈與聊城大學文學院的藏書,為王富仁先生畢生所藏書,總計9597冊,全部收藏於聊城大學“王富仁圖書室”。這飽含著王富仁先生一生從事學術研究的心血。

精神傳承:憶故人紛紛淚灑捐贈現場

王富仁(1941-2017)先生,是聊城高唐人,著名學者、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原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汕頭大學文學院終身教授、聊城大學特聘教授。

2017年3月,本報記者連線採訪王富仁先生,並推出系列報道“聊城走出的大家王富仁:新中國第一位文學博士”“聊城是我永遠的精神故鄉”,介紹王富仁先生的學術成就和對家鄉聊城的深厚感情。當時,他正在和病魔抗爭,依然在做著關於“新教師論”的研究課題。不幸的是,2017年5月2日,王富仁先生因病去世。

高唐籍已故著名學者王富仁藏書捐贈聊城

王富仁先生(資料圖)

此次捐贈的藏書正是遵王富仁先生遺囑而實施,包括各類著作6217冊,各種期刊3127冊,學位論文208份,總計9597冊。為此,聊城大學文學院籌建了“王富仁圖書室”以茲紀念。圖書室佔地65平方米,其捐贈的全部藏書收藏其中。

王富仁先生為何要將畢生藏書捐贈聊城呢?

據悉,王富仁先生於山東大學本科畢業後,在聊城四中執教多年。其間,聊城師範學院(聊城大學前身)魯迅研究大家薛綏之先生對其有知遇之恩,帶領他走上了魯迅研究之路。可以說,聊城是其人生和學術的重要起點。

王富仁先生長子王肇磊告訴記者:“父親臨終前,對生死總是輕描淡寫。他囑咐我們把我媽照顧好,把孩子照顧好。他說:‘也別指望你過得大富大貴,平平淡淡的,這樣就挺好。’”

另外,王富仁先生放心不下自己的藏書。他曾告訴兒子王肇磊:“我給你們留不下什麼東西,只有一些書。你們又不是搞文學研究的,留著這些也沒用。”說起這些藏書將來的去處,王富仁先生希望能捐贈給老家的聊城大學。

有與會學者說,王富仁先生臨終前將藏書捐贈給聊大,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回饋,更是其精神和心靈的安放與迴歸。

聊城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昭風說,王富仁先生生前與聊城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年來一直關心支持聊城大學,其捐贈的藏書、文獻是他學術成就和高尚品格的載體。王富仁圖書室將成為溝通聊城大學和全國魯迅研究界、現代文學研究界的橋樑。

聊城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吳文立說,王富仁先生將藏書捐給聊城大學,體現了他情繫桑梓、情繫教育、情繫故土的高尚情懷。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勇發言說,此次捐贈藏書是王富仁先生後事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十分神聖且莊嚴的。他從歷年的所見、所聞、所感,指出王富仁先生讀書的意義以及其執著與誠實。聊大文學院教授、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劉東方介紹了王富仁先生的生平及成就。羅鋼、李怡、宋益喬、徐鵬緒、吳文利、王肇磊等其至親好友、門人子弟深情回憶了王富仁先生的生平以及各自與其的交往情況。

捐贈儀式最後,全體人員觀看了王富仁先生的專題紀錄片,其生前講學的視頻資料得以播放,其音容笑貌再次出現在大家眼前。再見故人,憶起往事,大家伴著響起的專題片主題歌,泣不成聲,淚灑現場:“西出陽關路漫漫/北京的月亮也很圓/汕頭的風雨多甜蜜/天地之間誰把你思念/天地之間我把你思念……”

根脈所繫:親朋尋訪其聊城生活足跡

此次,參加王富仁先生藏書捐贈儀式暨學術思想研討會的嘉賓眾多,來自全國各地。其中,聊城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昭風,王富仁先生長子、中央電視臺製片人王肇磊,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勇,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文學院原黨委書記羅鋼,聊城大學原校長宋益喬,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四川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怡,青島大學文學院教授徐鵬緒,聊城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吳文立等出席活動並致辭。

與會者還有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首都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成都大學、臨沂市作協等高校與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聊城大學文學院現當代文學專業的全體教師與研究生。

趁此次藏書捐贈活動,來自五湖四海的嘉賓齊聚聊城。除了緬懷王富仁先生,大家還有一個願望,就是看看王富仁先生在聊城成長、工作的地方。正如劉勇教授所言,尋訪王富仁先生在聊城的足跡,是他們此行另一項主題和使命。

大學畢業後,王富仁先生曾在聊城四中從事教學工作近10年,這裡留下他耕耘的足跡;聊城三中是王富仁先生求學6年的母校,初中、高中都在這裡就讀。專家學者每到一地,都非常感慨,對培養了王富仁先生的聊城這片沃土,有說不盡的敬仰之情。

高唐籍已故著名學者王富仁藏書捐贈聊城

在聊城三中副校長鬍相東的陪同下,專家學者和王富仁先生長子王肇磊走遍了學校的角角落落。其中,一排青磚築砌的平房,是王富仁先生求學時就有的。這是該校特意保留下來的,與如今的現代化教學樓、宿舍樓等形成鮮明對比,是學校波瀾壯闊發展的見證。羅鋼教授說,這樣一所歷史名校,對王富仁先生的成長至為關鍵,是他做學問的真正起點。

在聊城三中,兩株樹齡超過半個世紀的老樹,如今枝繁葉茂。聊城三中副校長鬍相東說,它們植於建校之初,曾見證了王富仁先生在這裡刻苦求學。

“王富仁先生是我校最優秀的校友之一,他是名副其實的文學大家,是聊城三中的驕傲。”聊城三中校長趙振林說,聊城三中為全社會培養了眾多棟樑之才,從王富仁先生看,這裡是培養文學大師的搖籃。

生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王富仁先生曾動情地說:“聊城三中所有老師做學問的認真和嚴謹,是我一生的榜樣。我以後的發展,是他們培養教育的結果。”正是在聊城三中就讀期間,他愛上了文學,開始瞭解魯迅。這是他一生做學術研究的最初基礎。

王富仁先生的學生、著名詞作家孫振春說,祖屋老宅,恩師故交,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在他的散文中出現過。離家幾十年,家鄉的一切始終留在他的心間。正如他生前所言:聊城是我永遠的精神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