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全球手機廠商都該感謝這家「倒著爬富士山」的企業?

為什麼全球手機廠商都該感謝這家“倒著爬富士山”的企業?

1789年7月14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日記中寫下“今日無事”。然而這一天發生在巴黎的故事,之後寫進了全球的歷史教科書。

由於時間的不可逆性,人類往往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環境,卻無法自知。比如路易國王,以及今天的我們。信息時代的互聯網不斷推動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而我們置身其中卻難以察覺,回首時才恍然發現,於是感慨風雲變幻。

這在手機行業尤為顯著。

為什麼全球手機廠商都該感謝這家“倒著爬富士山”的企業?

轉機:智能手機的“全面屏”元年

9月,一年一度的手機新品發佈季。蘋果、三星以及眾多中國手機廠商紛紛使出洪荒之力,以重磅新機拉開消費者錢包。在消費經濟略顯疲態下,OLED屏卻突然火了,這甚至有點出乎行業巨頭三星的意料。

2010年,史蒂夫·喬布斯向世人發佈劃時代的iPhone4時,其960x640像素的“Retina”顯示技術(也被稱為視網膜顯示屏),成為最為得意的賣點之一。智能手機從此開啟了沒有鍵盤的“多點觸摸(Multi-touch)屏”時代。

其時距離OLED屏在三星工廠實現全球量產,已經過去三年。然而素來引領潮流的喬布斯顯然沒有預見到OLED屏的大趨勢。

如今的手機市場,已是另一番光景。

隨著全球智能機市場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各大手機廠商紛紛尋求手機屏幕的突破性創新。從三星上半年發佈的Galaxy S8、最近問世的Note8,到蘋果iphone8、十週年紀念款iPhone X,再到華為、VIVO、小米、金立等國產品牌,全面屏儼然成為智能手機市場的一支興奮劑。在眾多品牌廠商們看來,行業重新洗牌的絕佳契機來了。網友們則認為,“(全面屏)這才是智能手機該有模樣子”。

為什麼全球手機廠商都該感謝這家“倒著爬富士山”的企業?

未知:量產OLED屏相當於倒立著爬富士山

消費者對於智能手機迭代升級的熱情,正被手機生產企業傳遞給上游的供應商,而這就不得不提到OLED顯示屏。目前,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等品牌的高端產品線,都採用三星生產的中小尺寸OLED屏幕,包括剛剛問世的蘋果iPhone X,色彩鮮明的三星OLED屏是其核心賣點之一。

話說回來,今天全球手機廠家能夠用上高質量的OLED屏,還得感謝三星多年前近乎執拗的堅持。早在本世紀初,OLED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日本企業占主導地位,技術突破面臨很大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三星作為後起之秀,一度被日本業界嘲諷,稱之為“三星量產OLED屏相當於倒立著爬富士山”。

為什麼全球手機廠商都該感謝這家“倒著爬富士山”的企業?

憑藉在科技領域的多元佈局,三星可能敏銳地嗅到了機會——OLED代表著未來顯示技術發展的方向。因為相比傳統的LCD液晶屏,OLED在輕薄性、對比度、室外能見度、彎曲靈活度等方面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簡單來說,OLED能最大化滿足人們對顯示器“薄、輕、省、好”的需求。

如今,經過十餘年的耕耘,三星對於OLED行業曾經的預判力和現在的領導力,讓諸多手機生產廠商所歎服。誠如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新清所說,“三星在顯示行業十幾年中都處於龍頭位置,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正是基於三星的這一次預判,才有了今日今時OLED的爆發。

為什麼全球手機廠商都該感謝這家“倒著爬富士山”的企業?

等待:十年“隱忍”推動OLED行業發展

中小尺寸OLED的發展繁榮,除了三星精準的戰略眼光,還有其多年的“隱忍”沉澱。

正所謂“十年蹤跡十年心”,2007年,三星的OLED屏成功實現量產,並全球首次發佈,卻是一片波瀾不驚。十年之間,手機市場紅海之爭愈演愈烈,三星卻始終沒有放棄對OLED的投入,鍥而不捨的堅持創新性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如今,三星的OLED屏幕終於憑藉色彩豔麗、成像生動、待機時間更長等優勢,成為手機上游產業的領跑者。

去年,三星旗下主營面板業務的SAMSUNG DISPLAY高層曾表示,“2017年華為、OPPO等中國手機廠商將大舉推出OLED手機,2017年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生產量將大幅增加。”

為什麼全球手機廠商都該感謝這家“倒著爬富士山”的企業?

如今,這一預言也已經成為現實。

正是由於三星多年的“隱忍”,推動了手機屏幕從LCD向OLED的技術升級,帶來了如今OLED的爆發式普及,使之成為手機行業的大趨勢,從而引發了新一輪的手機產品技術變革。

伴隨著大眾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手機屏幕的操作性和體驗感將是任何手機生產企業都不容忽視的“命門”所在。面向未來,三星的“隱忍”及其OLED屏幕的爆發,都為中國手機品牌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模式借鑑。唯有在佈局的前瞻性和研發的創新性上多做文章,方能加速中國手機品牌走出國門,成為世界手機市場上的“中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