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外賣對陣美團打車,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滴滴外賣對陣美團打車,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美團打車3月21日在上海開始的運營,滴滴管理層或許早有預料,但給市場及滴滴員工所帶來的心理衝擊不可謂不大。衝擊其實並不來自於美團打車開業三天日均拿下30多萬單的不錯成績,而在於出行市場滴滴一家獨大的狀況開始發生動搖了。再加上嘀嗒拼車、高德地圖和攜程等選手進來攪局,這更讓本已穩定的出行市場競爭狀況,變得那麼的不可預測。

滴滴慌一慌是很有必要的,就此開展相應的反擊也在情理之中。4月9日滴滴在無錫上線了外賣業務,日均千萬元級別的補貼讓無錫用戶度過了相當甜蜜的兩天。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滴滴在外賣市場的行動沒有進一步持續,但這種強行將戰火燒到競爭對手地盤的做法,多少也為滴滴扳回了幾分氣勢。氣勢對於當前的滴滴異常重要,儘管美團打車的威脅也許最終會被驗證沒那麼大,但氣勢散了會失去很多東西,這一點對滴滴十分關鍵。

滴滴出行是見過大陣仗的,血拼幾年投入無數金錢之後,成功將快的和Uber中國收入囊中,佔據了出行市場接近於壟斷的最大份額。之後又在監管收緊的情況下耐心研磨,逐步將過去幾年貼出去的錢慢慢補上。待到今年把虧空補得差不多就能實現盈利,而盈利之後就可以更高一些的估值上市了。這原本是個順理成章的程式化路徑,沒想到一夜之間出來這麼多競爭對手進行截胡。關鍵之處不在於截胡能不能成功,而在於截胡者出現這件事的本身。贏者通吃是一個尋常認知,因競爭者的出現而導致贏者無法通吃,是很尷尬的事情。

從整體出行市場來說,滴滴一家獨大之後,確實會在價格、體驗等環節上與自身的發展需求產生一些平衡問題,稍有不慎就會出現一些競爭空當,從而被競爭對手趁虛而入。當前屬於資本充裕時期,資本可以削尖腦袋無孔不入,發現機會當然要不惜代價進入。出行市場從變幻莫測進入波瀾不驚,雖然時間也不算太長,但這卻足以讓一些嗅覺靈敏的競爭者抓住機會搞事情了。不能怨美團打車等對手殺出來截胡,當前的市場機會是明擺著的,不去主動抓住機會反而是不符合商業邏輯的行為。

美團打車的終極目標目前還不可測,但有一點是明確的,至少從微觀運營環節來看,美團打車手上所具備的條件不錯,滴滴對此感到緊張是正常的,也很有必要。一個最有利條件是,美團的生活服務場景中,會自然溢出打車需求,因為打車是與吃飯、看電影等這些消費場景密切相關的,是出行活動中的一個主要需求來源。這意味著,美團打車並不需要花什麼錢去引入新用戶,僅利用好生活消費與出行場景之間的相關性,就能低成本收穫出行業務的種子用戶,而這與出行市場最初能夠低成本獲得用戶的狀況相似。

不同的是,在出行市場發展這麼幾年之後,包括滴滴出行在內的所有出行玩家獲客成本已高企,誰都沒辦法以如此低的成本獲取新用戶了,但美團是可以的。如果美團APP中每天有幾十萬次打車搜索請求,這就是很強的需求,任誰都不會對這些需求無動於衷,這是美團打車能夠問世的主要原因。美團從2017年初開始就已在南京上線打車業務,打磨了長達一年之久,進入出行市場的決心十分堅定,而在決心的後面加以支撐的,自然是強烈的用戶需求。需求面前,已不是美團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怎麼做的問題。

美團打車在前三天取得的成績,加上滴滴外賣在無錫激起的兩天動靜,具有很強的媒體效應,但實際意義並沒那麼大。投資界和業內人士深知,開頭幾天不過是討個好彩頭,關鍵的是隨後一段時間的運營情況如何。打車和外賣都是有供應鏈的,打車的供應鏈就是司機和車輛,另外一頭對應的是需求即用戶,供應鏈越強則用戶越多,用戶越多則能進一步促進供應鏈的發展。在外賣這頭,供應鏈複雜一些,需求方和供應鏈即餐廳之間多了箇中間環節即送餐員,搞定餐廳後還必須搞定配送環節,業務才有可能持續下去。

從供應鏈環節來看,美團打車的另一個優勢又出來了,只需要搞定司機和車輛,就能與美團app中的需求做匹配,相對於外賣來說,這個業務實現模型相對簡單一些。初期美團打車可以進行一些補貼,讓需求儘可能得到滿足,之後再在這個短暫的過程中將技術系統打磨好,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從而不斷從海量的生活服務用戶中開發出源源不斷的打車需求。當然了,這只是理論上的優勢,實際操作中的實現難度是超乎尋常想象的。但即便再難,多少也比搞定外賣還要容易一些。

尤其是,美團的外賣業務並非盈利項目,市場的客觀競爭環境並不允許其盈利。美團的解決方案是,用這個龐大而不盈利的業務所帶來的巨大流量去發展別的業務,如機酒、旅遊等,這兩年美團給人的印象是四處出擊,但這與企業是否狼性關係不大,實際上也是客觀發展需求所致。用戶在外賣需求滿足之餘,提出了一些生活服務方面的其他需求,你不去滿足也不妥當,滿足需求是用戶體驗的最大保障。如果美團的外賣業務可以不盈利,滴滴直接深入腹地去打這一塊,難度應該是可想而知的,這也讓美團在競爭上獲得了一些優勢。

但是從滴滴出行的角度來說,遇到這種情況又能怎麼辦呢?相信無論換誰來做決策,都會做出直接去打美團外賣這一決定。其實滴滴也並非沒有優勢,滴滴在出行市場佔有絕對份額,但美團外賣則還有強勁競爭對手餓了麼。美團去啃打車業務是直接對標滴滴,但滴滴去啃外賣業務則不僅需要對付美團,還要對付餓了麼。在這種一鍋亂粥的情況下,也不好說外賣競爭態勢究竟偏向何方,目前還看不清方向。

其實美團打車也好,滴滴外賣也好,要想獲得成功並達到既定的業務目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這裡面光供應鏈、IT系統、品牌建立、用戶認知等環節,都需要很長時間建立。但很多事情的重點並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在於不能被單方面吊打,而是要創造纏鬥局面並維持下去。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就罔論其他了,在這一點上滴滴並沒有做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