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爲什麼有些女孩子,總是反覆被同一種男人騙?

枕著《論語》,睡出更美好的自己,這裡是小梁在2018年為您帶來的《睡睡平安》。本文內容節選於喜馬拉雅音頻節目《睡睡平安》054期。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梁冬|為什麼有些女孩子,總是反覆被同一種男人騙?

01

“溫故”可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對生活有充分洞察的人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朱熹註解:“故者,舊所聞。新者,今所得。”

現在是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很多朋友的焦慮來自對新生事物的渴望——又有什麼新書,又有什麼新觀點,又有什麼新商業模式……這些是否可以成為談資?但大多時候大家都活在囫圇吞棗裡。

其實,花點兒時間看一些早就熟悉的老文章,你會發現,那些舊所聞往往能夠為自己帶來新所得。

幸好我兒子目前在讀小學,有一天讓我有機會看到一篇久違的文章——1921年魯迅先生寫的《故鄉》(記得我們小時候還背過《故鄉》中的某些段落)。

文章中一個主人公叫閏土,他會叉魚、捕獵,他甚至可以用鋼叉捕猹。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閏土的童年充滿了靈性。但中年的他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成了一個沉默、無趣的人,似乎什麼話都不愛說了。

小時候,我們常常痛恨學魯迅先生的文章,因為關於他(所寫文章)的作業很多,考試時關於他的題目也很多。但現在,當我們成為一箇中年人時,那個曾經鮮活的自己,也變成了一個新版本的閏土,心中有苦,卻不知是什麼樣的苦。

如果不是“溫故”——重新看一下這篇小說,我們都可能忘記了自己還讀過那麼有意思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早早就預言了幾乎所有人的人生。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不斷地看小學課本,已經足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對生活有充分洞察的人了。

梁冬|為什麼有些女孩子,總是反覆被同一種男人騙?

02

只要把過去學過的東西捋清楚,就已然有充分的智慧迎接未來

你還能想起哪些舊的東西呢?

你看過一部叫《姿三四郎》的電影嗎?導演是黑澤明,這部作品講述了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傳統的柔道高手,在保持著自古傳下來的種種習性同時,面臨西洋文明衝擊的痛苦。這難道不也是今天許多人的焦慮所在嗎?

曾經有一位作家朋友告訴我:“一個人活到三十歲,基本上後半輩子就可以藉由不斷地審視、描述、反芻自己在三十歲以前經歷過的人、事、物,一輩子的小說題材都夠了。”

確實,如果我們不反芻自己的童年,不溫習曾經學過的,哪怕是最基礎的東西,是不會有新知的。而且可能一輩子都活在模糊的回憶中,不能真正地突破自我。

《黃帝內經》裡有一個詞叫“發陳”——新的枝丫在老的樹枝上長了出來,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面向未來,卻從來沒有意識到,只要把過去學過的東西認認真真地捋清楚,已然有充分的智慧迎接未來了。

現在小梁日常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看老書。比如我喜歡看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一切寫作文的秘訣幾乎都在這本書裡),他對人性的洞察;對那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現自己能力的知識分子的觀察;對一個男人反覆陷入類似感情糾葛的描寫;以及對比喻的運用,都精妙之極。

難道我們超越了民國時期那些知識分子嗎?沒有。世界有什麼巨大的變化嗎?——如果看《圍城》,也許會覺得沒有太大變化。人們還是在不確定中慌忙地生活著,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裡,仍然一邊在裝,一邊在掩蓋,一邊在瘋狂跑路……

安全感,並不來自你對未來的洞察。

梁冬|為什麼有些女孩子,總是反覆被同一種男人騙?

03

為什麼有些女孩子,總是反覆被同一種男人騙

獲取“新所得”有一個更簡便的方法,就是對過去深刻反省——我們走過的路、見過的人、歷經的輪迴,其實早已可以為我們帶來足夠多的新鮮體會,所以“溫故而知新”,是一個特別深刻的發現。

有些女孩子,總是反覆被同一種男人騙,如果你不“溫故”,下次還會被這樣的男人騙。有些男人總是會為同樣的事情而生氣、憤怒,如果你不瞭解上一次憤怒的真正原因,下一次仍然會被這樣的情緒所裹挾。還有一些老人,都活到七八十歲了,仍然沒有真正地瞭解自己這輩子到底活出些什麼……

拜兒子所賜,我現在常常可以看一些小學生的語文課本,我覺得特別好看。其中有一篇講的是放牛娃帶著日本鬼子進入了一個山谷,其實這是八路軍的埋伏圈,後來,日本鬼子發現自己上當了,於是無情地殺害了這個放牛娃。這時八路軍來了,他們像下山的猛虎一般迅速地殲滅了敵人——這個小孩就是王二小。

以前聽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最多覺得這個孩子好勇敢啊,完全不以自己的生命為意。我跟我兒子講這篇課文的時候,問他:“你害怕失去生命嗎?怕痛嗎?你能體會到他的恐懼嗎?”

哪怕他裝作很鎮定的樣子,我也能輕易地覺察到他的恐懼——當時王二小一定也很害怕。

如果你能體會到他的恐懼,那就學會了仁;如果你能體會到王二小把自己當作“人肉魚餌”,讓敵人進入一個容易被殲滅的狹小空間,為八路軍立下戰功,為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事業做出巨大貢獻,那就學會了義。

在仁、義兩者之間不能兼得的時候,要用義來覆蓋仁,義要超越仁。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把敵人帶進埋伏圈也是要有智慧的。所以,在這篇文章裡我們看到了義、仁、智這三個維度的信息傳遞。小時候讀《王二小》,怎麼能體會到這些呢?

小梁不一定有足夠的權利建議你在仁和義之間,要以民族大義為重,個人體驗為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過,我們倒是可以藉由對小學生課文的學習,重新發現那些偉大的人們。

也許這個故事是假的,但我相信,在抗日戰爭中,有過無數類似的真實故事,有無數不知名的大人,甚至孩子,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民族的獨立,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難道不值得當今我們每個中國人向他們致敬嗎?

梁冬|為什麼有些女孩子,總是反覆被同一種男人騙?

04

新東西不是你沒有聽說過的,而是你聽過很多遍卻從來沒有體會到的

故事可能是假的,但這類事情卻是真的;課文是舊的,但對此的體悟卻是新的。所以沒有“溫故”就不會“知新”,世界會有多大的變化呢,未必有。

一個人是不是開始學會反芻自己曾經學過的課、曾經認識的朋友,就變成“老人”了呢?小梁倒是覺得,這其實是一種很環保的做法。我們可以用更少的過去,凝練出更多對自己生命的洞察。

在上一個十年,發生過一次很大的金融風暴,到了2009年、2010年,經濟又慢慢地重新回到了上升的軌道。再往前推,1998年、1999年、2000年的時候,互聯網泡沫破滅,所有人都感到很悲觀,最後世界還是在往前走,這就是“故”。

如果我們對1998年、1999年,2007年、2008年的債務問題、資金流向問題……好好學習一下的話,大概能看到現在我們面臨的2017年、2018年、2019年經濟社會狀況的走向將會怎樣。

我為什麼那麼喜歡巴菲特?巴菲特說在他的投資生涯中,經歷過一戰、二戰,經歷過美國出現的各種通貨膨脹,經歷過伊朗石油危機,經歷過“9·11事件”……但這個世界仍然在往前走——他是一個堅定的樂觀派,這是一種信念。

如果你看看自己的周遭,就會相信這個世界的確是這樣的。

現如今連埃塞俄比亞的人均壽命都快接近六十八歲了,我們有什麼資格不樂觀呢?世界不會怎樣的。如果你再看一下中國元朝、明朝、清朝、民國時期種種時代的變局,會發現這個民族總是在歷次的震盪中保持著一種堅韌不拔地往前發展、生生不息的能量,這就是“溫故而知新”。

我們對未來的信心,來自對歷史的學習。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變得更好,這是人類發展的大趨勢。

有一天,我和中國最頂尖的公募基金團隊吃飯,我們很深入地探討了宏觀經濟形勢的走勢。我發現他們能夠成為最賺錢的基金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永遠保持樂觀。

這是我在“溫故”之後得出的一個新知——事情早就經歷過了,只是我們忘記了,或者從來沒有認真地複習過而已。

溫故聞,得新知。用華杉先生的話來說,新東西不是你沒有聽說過的,而是你聽過很多遍卻從來沒有體會到的。

我們只有不斷地回頭溫習,不斷在實踐中觀照,反知於心,才能夠從那些熟視無睹的舊經驗中發展出自己全新的體悟。

梁冬|為什麼有些女孩子,總是反覆被同一種男人騙?

——互動話題——

你最喜歡反覆觀看/閱讀的

一部電影/一本書叫什麼名字?

最近一次重溫後,

你有哪些新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