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端午習俗之賽龍舟

農曆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是華夏子孫世代相沿的民間傳統節日。潮汕地區在這一天也有著極為隆重的慶祝活動,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賽龍舟了。潮汕水鄉,江河交錯,池塘遍佈,歲逢端午,龍舟競渡,鑼鼓喧天,旌旗召展,划槳如翼,競奪錦標,萬人空巷,潑水助威,熱鬧非凡,潮詩《端午賽屯舟》雲:“端午雲開陣雨收,萬人江上看龍舟;心隨鼓點聲聲急,忘卻屈原當日愁。”這是詩人描寫人們觀看賽龍舟的真實情景。

潮汕的龍舟分為兩種:有“真龍”和“假龍”。“真龍”,有龍頭、龍頸、龍身、龍尾,龍船全長20多米,寬1.5米;設15對槳有30人,打鼓、敲鑼、潑水、舵手各1人,共34人。“假龍”,通稱為輯船,船全長10米,設5對槳,有10人,打鼓、敲鑼、潑水、舵手各1人,共14人(有的也沒設敲鑼) 。

潮汕端午節的龍舟競渡這種戲俗既歷史悠久又很有地方特色。《汕頭市志》在其《風俗志》中對此事的記述月以說明這一點:“潮汕有韓江、榕江和練江三條主要河流,下游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是賽龍舟的好地方。” 潮城賽龍舟,由韓江東岸橋頭、東津等村,民間組織扒龍船活動,比賽時觀眾密集兩岸,激情觀賞,助威吶喊,比賽結果:奪得錦標者則喜氣揚眉;落後者則垂頭喪氣。潮州有句俚語形容他們的情緒場面:“贏哩食桌;輸哩食粉葛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