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巨龍:在中國發現的50英尺長的恐龍物種,對以前認知提出挑戰

根據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生物學家在中國西北部發現了以前未知的恐龍的部分骨骼。北京科學院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和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Xing Xu)率領的一個研究小組發掘了這些化石,這些化石可追溯到距今約1億7400萬年前的中侏羅世時期(1.74億至1.63億年前)。

靈武巨龍:在中國發現的50英尺長的恐龍物種,對以前認知提出挑戰

徐星在接受《新聞週刊》採訪時發現,這些化石是在寧夏靈武市寧東鎮磁窯附近的一座小山坡上的幾個採石場中發現的。2004年11月初,一位名叫馬雲的回族青年在寧東鎮磁窯南磁灣山樑挖刺蝟時,無意間發現一塊褐色的“石頭”,形狀很像動物骨骼。靈武市文物工作者趕赴現場,從沉積泥岩中挖掘出一隻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根據發現的骨骼,據研究人員稱,恐龍被稱為Lingwulong shenqi(靈武神奇龍),其長度約為50英尺,包括一條長長的鞭狀尾巴,據徐說。

靈武巨龍:在中國發現的50英尺長的恐龍物種,對以前認知提出挑戰

雖然人們對其行為知之甚少,但徐認為“龍”可能成群活動,在湖泊附近的植被上吃草。Lingwulong shenqi屬於恐龍家族,被稱為雙線科動物,這又是蜥蜴類食草動物恐龍的一個更大的群體的一部分,包括一些曾經生活過的最大的陸地動物。事實上,新種是已知的最早的二倍體蜥腳類動物,徐說。

靈武巨龍:在中國發現的50英尺長的恐龍物種,對以前認知提出挑戰

研究人員表示,最新研究結果為恐龍進化提供了新的視角,並對雙足動物和蜥腳類恐龍的起源和傳播的普遍觀點提出了挑戰。“據認為,雙線恐龍和其他一些主要的蜥腳類動物譜系在亞洲東部從超大陸的其餘部分分裂之後進化,分裂阻止了這些蜥腳類動物,包括二倍體科動物,進入亞洲。這就是為什麼這些群體在亞洲侏羅紀化石記錄中不存在的原因,”徐說。

靈武巨龍:在中國發現的50英尺長的恐龍物種,對以前認知提出挑戰

“但我們的發現是亞洲已知的第一個二倍體蜥腳類動物,也是全球最早的已知成員,表明這可能不是真的。”新二倍體生活在1億7400萬年前的事實表明,新的蜥腳類動物(包括二倍體)的多樣化的蜥腳類動物比以前認為的要早得多,並且在泛大陸超級大陸開始分裂之前已經遍佈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