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爲何再度「自罰」?馬化騰:競爭到最後都是人品的競爭

最近,騰訊突然發佈公告稱,將對在30天中累計消費達到500元人民幣的未成年人進行消費線上提示,難道一向在遊戲領域寸土不讓的騰訊要“吃素”?

騰訊為何再度“自罰”?馬化騰:競爭到最後都是人品的競爭

相關媒體6月15日報道,今日頭條即將進入遊戲直播領域並由旗下西瓜視頻團隊負責,隨後細心的網友發現今日頭條手機客戶端的錢包功能中,悄悄上線了“今日遊戲”板塊。

五天以後的6月20日,騰訊發佈了“未成年人消費提醒”的公告,這究竟是針鋒相對還是純屬巧合?隨著頭條開始進入騰訊最賺錢的“遊戲”後花園,或許“頭騰大戰”續集又即將上演。

騰訊為何再度“自罰”?馬化騰:競爭到最後都是人品的競爭

在遊戲領域一直靠技術實力吃飯的網易遊戲,這些年在騰訊這顆參天大樹下很難得到喘息的機會,也就是偶爾靠一兩部現象級作品探出頭來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因為除了微信和QQ這兩大傳統流量入口外,網絡遊戲最關鍵營銷渠道幾乎全部被騰訊控制著,比如遊戲直播界的“雙雄”虎牙和鬥魚,都是騰訊旗下的,作為競爭對手的網易,騰訊抵制還來不及呢,更不可能為對手搭臺唱戲了。

騰訊為何再度“自罰”?馬化騰:競爭到最後都是人品的競爭

因此網易戰略級遊戲《第五人格》無法在騰訊系的遊戲直播平臺(鬥魚、虎牙)開闢直播專區,在這一點上網易與頭條的目標應該是高度一致的,一旦頭條和網易強強聯合,這種一加一大於二的優勢資源互補,足以讓騰訊再度不能自已。

除了遊戲地位面臨挑戰之外,騰訊的老對手阿里巴巴在支付市場也是一點也沒有客氣的意思,微信支付也一直被支付寶壓一個身位,權威機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支付寶佔據移動支付的市場份額為54.26%,微信支付份額環比卻有明顯下降,四個季度以來首次跌破39%。

騰訊為何再度“自罰”?馬化騰:競爭到最後都是人品的競爭

一位不願意透漏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騰訊在移動支付方面發展勢頭減弱的情況與其用戶活躍帳戶下降不無關係,面對支付寶已然領先的優勢,使得騰訊不得不在3月公佈的2017年財報中承認“紅包發放量減少”。

從8月1日起,你在微信上還1萬塊信用卡的費用,就要收取10塊錢手續費。前幾年為了保證用戶體驗,微信方一直不惜成本進行手續費補貼用戶,現如今微信“免費紅利”階段已經結束,開始收費也屬於正常現象。

騰訊為何再度“自罰”?馬化騰:競爭到最後都是人品的競爭

按理說,騰訊沒必要為這點錢冒著丟失流量的風險降低微信用戶的產品體驗,或許另有隱情也不一定,但是不管怎樣,作為國內第一大社交流量入口的微信,這種半路突然降低用戶體驗的舉措算不上明智。當然也沒必要因此對騰訊過度的批評,畢竟騰訊不是慈善機構。

騰訊為何再度“自罰”?馬化騰:競爭到最後都是人品的競爭

總之騰訊現在面臨的壓力不小,雖然跟友商們的競爭火藥味十足,但平心而論也算不上多麼惡性的競爭,有競爭才能驅動發展和創新,可以說利國利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是騰訊也好阿里也罷,誰真正俘獲了用戶的心誰就能笑到最後,就像馬化騰曾經說的那樣,競爭到最後都是人品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