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憑什麼過審?


《我不是藥神》上映第一天就破3億,目前已經達到17億。

《我不是藥神》憑什麼過審?

這部點映期間就刷爆朋友圈,豆瓣評分高達9.0的電影,憑什麼讓觀眾說出“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這樣的話?

有人說在這部電影上看到了韓國批判性電影的影子,很多人看完電影之後在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竟然能過審。是啊,這部涉及走私、抗議、法與情、醫藥昂貴等諸多社會問題的電影,竟然能過審?

有朋友答:但主角程勇(徐崢飾)被判了刑,電影表現的也都是主流價值觀,所以過審是正常的。

我當時反駁的是,雖然判了刑,但只判了5年,後來減刑到3年,而且從電影給人的整體感覺來看,通篇都沒有批判他行為的態度,反而透露著一種積極看待的態度。判刑才是正常的,如果不判刑倒顯得“童話”,不合常理,我看電影的時候甚至以為程勇(徐崢飾)會被判15年。

但是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這部電影在片頭就告訴我們,該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我看完電影,竟然忘了這一點。當我想起這一點之後,我去查閱了電影原型“陸勇事件”的報道,稍微深入地反思了一下,覺得這部電影能過審,其實真的理所當然。

《我不是藥神》憑什麼過審?

這部電影是根據2015年“陸勇事件”改編而成。陸勇是一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人,他吃了兩年瑞士諾華生產的格列衛,23500元一瓶,花費56.4萬,實在無力承受。後來他閱讀閱讀資料文獻的時候發現印度有一種格列衛的仿製藥,藥效和正版差不多,但價格才正版藥的1/20。

他將這些藥推薦給病友,還幫忙代購,為了方便代購,他網購了信用卡,不想警方追查網絡銀行卡販賣團伙時,將使用網購信用卡的陸勇抓獲。

檢察院對陸勇提起公訴,罪名有二: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未經國內審批的藥品一律屬於假藥。陸勇面臨牢獄之災,一千多名患者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辯護聲援,事件最終以檢察院“撤回起訴”告一段落。

所以,其實程勇(徐崢飾)的原型陸勇並沒有被判刑。

我看到報道時十分驚訝,覺得“陸勇事件”自身就尺度很大了,“情大於法”的事情在生活中發生了。但電影中的程勇(徐崢飾)還是象徵性地被判了刑,所以電影仍然向我們傳導了一種“錯了就是錯了”的理念,電影並沒有越過尺度。

就像電影中程勇說的:我犯了法,我應該受法律制裁。法大於情,這是其一。

《我不是藥神》憑什麼過審?

電影的結局是瑞士格列寧被納入醫保,印度格列寧藥廠被斃。而現實中與電影格列寧對應的藥物格列衛(伊馬替尼)依然很貴。

格列衛為什麼那麼貴,因為他貴得有道理。

“一顆藥成本只要5美分,為什麼他要賣500美元?”

“因為那是第二顆,第一顆的成本是50億美元。”

如果人人都去追隨便宜的“仿製藥”,那請問正版藥的權益誰來保護呢?正版藥的權益得不到保護,誰還願意搞科研呢?沒人搞科研,那些疑難雜症豈的治療豈不是永遠得不到發展?我們需要“保護正版藥”的價值觀,所以電影中印度仿製藥廠死了,同樣因為錯了就是錯了。保護正版,這是其二。

電影和現實都給了這次事件最好的結局:將該藥納入了醫保,報銷率達80%。

2002年慢粒白血病的存活率不到30%,而2018年慢粒白血病的存活率達到了85%。這個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國內醫療體系的進步,同樣就像程勇(徐崢飾)說的:“我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吧。”

這一天就真的到來了。電影末尾直接用各種真實數據的對比告訴我們,孩子們你們看,祖國媽媽會讓你們過得越來越好的。這恰恰給了我們一種民族自豪感、給了我們信任感,給了我們希冀。如此積極向上的數據,憑什麼不過審,這是其三。

《我不是藥神》憑什麼過審?

程勇(徐崢)賣藥,初衷是賺錢,當遇到舉報威脅等問題時,他毅然決然地丟下了這個爛攤子,後來卻完全為了病友,拋下儘管唯唯諾諾卻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生活,大量倒貼錢,冒著隨時入獄的風險重新開始賣藥,可他哪裡是在賣藥,分明是在行善。

程勇(徐崢)問片中的黃毛小子:“你是不是特看不起我。”黃毛小子答:“是,以前是。”以前看不起你,現在看你是英雄。

片中兩幕對眼神的刻畫讓人印象深刻。

一幕是當程勇(徐崢)從呂受益(王傳君)家出來的,穿過人群的時候。這裡的特寫用得絕妙,將觀眾的情感完全拉到病友的眼神裡。病友們戴著口罩,一雙雙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他,眼神裡充滿了無奈、充滿了絕望、甚至充滿了憎恨。

另一幕是片尾,程勇(徐崢)被警車帶走時,一排排病友站在馬路旁註視著他,一雙雙眼睛裡充滿了感激。

這樣的對比更是直觀地體現了程勇(徐崢)的英雄主義,也稍稍表現了一種浪子回頭的氣概,這是其四。

《我不是藥神》憑什麼過審?

有人說從這部電影裡看到了韓國批判電影的味道,就連海報也是滿滿的韓國電影風,一群人開懷大笑,笑得有多開心,內心就有多難過。可中國電影始終不能像韓國電影那樣自由,他們肆無忌憚地表達著一切,而中國電影依舊不行。

這部電影能過審,是因為表現的價值觀都是主流的,且其實都是在尺度內的,法依然大於情,走私和假冒依然要被打擊、社會問題會慢慢改善、英雄仍然存在,且沒有出格的劇情,講的都是新聞裡的事情,都是大庭廣眾之下可以隨意談論的事情,所以這部電影過審,理所當然。

但這樣一部尺度剛剛好,且如此有深度的電影,真的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中國急需這樣的電影,多多益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