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十年——紀念內蒙古甘河林業局開發建設六十周年

酈文生

2018年是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甘河林業局開發建設六十週年。1958年撤銷內蒙古甘河森林經營局,成立內蒙古甘河林業局。為支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開發建設,國家林業部決定由黑龍江省小興安嶺林區田升林業局(現雙豐林業局)整體負責籌建工作,職工、幹部主要來自田升林業局。

美麗的甘河林業局地處內蒙古大興安嶺東南坡,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間,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2220─12327之間,北緯51─5228,佔地面積357285公頃,林業局施業區地理面積圖型如似闊葉樹卵形葉溝系,脈絡清晰可見,南北走向長,東西走向窄,適合森林鐵路運輸木材生產方式。甘河林業局局址設在牙林線鄂倫春自治區旗甘河鎮,一個大型貯木場。森鐵管理處機關設在貯木場東側,機、車、工、電、檢、列六大站段一字擺開佈局合理。一條森鐵主幹線起點由甘河森鐵車站向北直達甘源林場車站終點,途中森鐵幹線、庫爾濱車站編組站,向西開了支線有庫中、庫西林場車站終點。從森鐵幹線庫爾濱站向北到了奇力濱中心編組站,向西支線到興濱林場車站。向北森鐵幹線源江林場編組站,向東支線烏里依特林場車站,向北森鐵幹線終點甘源林場車站。甘源林場向北是未開發建設的甘上自然保護區,也是橫跨大興安嶺主脈南北的汗馬自然保護區一部分,是高山植物森林群落、溼地是甘河水系源頭。甘河是嫩江河流主要水系,最後流入松花江、黑龍江匯入大海。開發建設時期甘河林業局施業區森林資源好,中成過熟林畜積量多材質好,落葉松佔80%以上,其它樹種佔20%。落葉松胸徑均在35-55公分,樹幹高達30餘米,森鐵線路每公里吸引集材在萬米以上,7個林場18個木材生產工隊,在一個溝系森鐵岔線木材生產一干就是幾年工隊才搬家轉場。由於生活生產交通運輸主要靠森鐵,沒有簡易公路進入林區,森林資源保護的好,原始天然林、人工林沒有遭到人為亂砍盜伐,杜絕森林火災發生。甘河林業局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木材生產採伐做業工藝的實踐者創造者,堅持落實林業開發建設方針,左手砍樹右手栽樹,保護培育森林資源,青山長在綠水長流,永續利用森林資源。在甘河林業局局址西南山伐區採用蘇式等帶間隔皆伐作業,留有八條帶狀皆伐做業痕跡,當地人叫“八岱山”。在奇力濱林場施業區木材生產採伐方式,採用百米三條J50拖拉機集材道間伐作業,被確定為大興安嶺林區木材生產採伐作業工藝實施。甘河林業局克下苗圃落葉松母樹種籽培育基地,是東北林業大學院企合作林學教材實踐研究基地,國內外林學科研著名。甘河的多種經營起步在六十年代初劉少奇主席視察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發展到七十年代初具規模,農副業產品基本自給自足,飼養業生豬存欄在二萬餘頭,保證了甘河地區人民肉食供應,還銷往兄弟局及加格達奇地區,又飼養野豬獲得成功推廣。甘河的啤酒業起步於八十年初,由林業局家屬生產隊隊長王淑芳領導組織籌建的集體經濟甘波啤酒廠,當年參加在哈爾濱市舉辦的國際啤酒博覽會上榮獲最高獎項“金熊獎”,現更名為“鮮啤源”,在區內外享有盛名。

甘河林業局建局六十年來,為國家建設需要在木材生產、營林生產、林副產品、林下資源開發利用、多種經營、生態建設、企業文化等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一屆林業局黨政領導班子,繼往開來,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學習落實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想理論,在林管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真抓實幹,決勝甘河美麗小康林區再創輝煌。

一、初到甘河工作

1975年9月22日地委組織部通知金廣山、陳寶貴、酈文生三人到地委組織部報到。我們三人立即返回原工作單位交待工作,又按地委組織部赴任時間要求趕到地委所在地加格達奇區。

我主管文教衛生、公安武裝、群團組織,兼任甘河林業局團委書記。一個多月時間我分管的各條戰線調研完成,向黨委寫了書面調研報告,按照黨委會集體討論研究的決定迅速開展工作。

林業局機關是一個四合院平房佈置,南側是林業局科室辦公,西側是林業局工會、木材生產指揮總調度室、職工食堂、小車隊等。我們新到任的金、陳、酈三位局領導宿舍住在黨委平房辦公室,一間二十餘平方米的辦公室改做宿舍,吃飯在局職工食堂吃工作餐,每天早餐鹹菜、米粥、饅頭,中午晚兩菜一葷一素一湯無酒,主食米飯、麵食、花捲、饅頭,每天伙食標準一元錢,當時林區職工家屬每月供應細糧八斤麵粉,二斤大米,其餘都是粗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