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德國將軍爲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題記:今天是“七七事變”81週年紀念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謹以此文向在抗日戰爭中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們致敬!

2017年歲末,在朋友圈所發文章中認識了一個叫樊建川的60歲男人,深深被其人生經歷所吸引,並由此開始關注樊建川這個人和他所創建的——建川博物館。

“建川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古鎮,熟悉“文革”歷史的人都知道,這裡曾是大名鼎鼎劉文彩“劉氏莊園”的所在地,由民營企業家樊建川所創建的“建川博物館”就坐落在這裡,這也是由民間資本投入最多、展覽面積最大、收藏最豐富的中國民間博物館。

2016年,“建川博物館”修建了“援華義士廣場”,並鑄造了許多銅像群雕,以此紀念和緬懷在抗日戰爭中那些萬千援華義士的英勇壯舉和歷史貢獻。

在“援華義士廣場”的眾多雕像中,尤其以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的雕像特別引人注目,這是一座胸像雕塑,一位身穿德式軍服的德國將軍,卻沒有佩戴軍帽,德國將軍的雕像微微頷首,似乎正處於深思狀態之中。那麼這位名為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的德國將軍為何許人也?他的雕像為何會出現在這裡?

一個德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法肯豪森雕像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1878—1966)將軍是一名德國職業軍人,1878年10月29日出生於德國北部鄂爾敦堡城一個皇家貴族家庭,其家族男性大都有從軍經歷,法肯豪森中學畢業後就報考了軍官學校,法肯豪森於1897年從軍官學校畢業之後,被分配到德國第91軍團服役,軍銜為陸軍少尉。

1900年,法肯豪森曾作為八國聯軍的一員,參加了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此時的法肯豪森已經是一名德軍陸軍中尉,由於他是一名軍階很低的青年軍官,他在此次作戰中的表現如何,沒有任何資料記載,但由八國聯軍組團的這次侵華戰爭,卻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法肯豪森這次不光彩的中國之行,卻讓他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國之後就進入柏林大學東方學院進行專門的東方文化的學習和研究。

1912年,法肯豪森被德國軍方派遣到日本東京,出任德國駐日本大使館武官,他對日本大和民族文化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作為一名職業軍人,法肯豪森自然對日本的軍事也有相當深入的瞭解和研究,並且自然而然地將日本軍事與德國軍事進行對比,這使他對日本和日本軍事都有一種獨到而深刻的瞭解和認識。

1927年,49歲的法肯豪森出任位於德國東部德累斯頓步兵學校少將校長,這是德國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也是培養德國陸軍基層軍官的搖籃,比法肯豪森年輕13歲的德國名將隆美爾元帥,就曾在這所軍校裡擔任過戰術教員。

一個德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法肯豪森將軍

1930年,年僅52歲法肯豪森將軍被迫退役,因為根據《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只能擁有10萬人的軍隊建制,德軍中大量的職業軍人都被迫離開軍隊,法肯豪森就是在此種背景之下退出德軍現役的。

以希特勒為黨首的德國工人黨(即納粹黨)曾極力遊說法肯豪森加入納粹黨,被其婉言拒絕。也就在法肯豪森退役這一年,他被德國政府派往中國,在南京國民政府德國軍事顧問團工作。

1933年1月,希特勒上臺擔任德國總理時,年長希特勒11歲的法肯豪森已經在中國工作近三年了,而且是德國軍事顧問團重要成員之一。

1933年5月,經法肯豪森將軍推薦,南京國民政府特別邀請德國著名軍事家漢斯·馮·塞克特將軍來華作私人訪問。

一個德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賽克特將軍

塞克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出任德國陸軍參謀長,一戰結束之後,還曾出任德國國防軍總司令,一級陸軍上將軍銜,其退役時曾拒絕晉升元帥軍銜,塞克特在軍界素有“德國陸軍之父”之美譽。

塞克特在中國訪問期間,曾向中國政府提供了一份《陸軍改革建議書》,時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對這份《陸軍改革建議書》非常重視,這份建議書後來成為中國軍隊建軍的藍圖,也促使蔣介石下決心邀請塞克特將軍來華工作,以監督和實施這份中國軍隊的建軍藍圖。

1934年,年近七旬的漢斯·馮·塞克特再次來華,應邀受聘擔任南京國民政府德國軍事顧問團總顧問,塞克特在華工作期間,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禮遇,蔣介石對其非常尊崇和信任,可作為蔣介石的委託人與國民政府各機關首腦進行談話。

塞克特將軍對促成德國對華軍事貿易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方的孔祥熙、朱家驊、俞大維等人也都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塞克特將軍尤其對中國軍隊的建軍思想貢獻頗大,他將軍事顧問團編為五個組,分別為部隊組、裝備補給組、軍事教育組、人事組和編譯組。

1935年3月初,塞克特將軍因病辭職回國,臨回國時向蔣介石推薦了自己的得力助手法肯豪森將軍接替自己的總顧問職務,他在回國後又向希特勒建議,將德國駐華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以方便加強中德雙方之間的合作。

法肯豪森在升任德國軍事顧問團總顧問之後,繼續執行和推進塞克特將軍的計劃,還積極倡導南京國民政府自行發展軍事工業,以實現自給自足的建軍目標,來滿足中國的國防需要,可謂對中國的國防佈局、國防建設和軍工建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一個德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法肯豪森在工作

由於法肯豪森曾在日本擔任武官之故,對日本和日本陸軍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精心擬就的《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對中日之戰的預測和走向,判斷極為準確,對國民政府部署對日作戰極具指導作用。

按照塞克特和法肯豪森的計劃和建議,中國軍隊需要組建60個國防作戰師和10個重炮兵團,每個師下轄1個炮兵營,1個戰車防禦炮連,1個高射炮連。

截止1935年11月,中國從德國進口了1924年式毛瑟步槍10000支(含子彈1億發),M1932型毛瑟自動手槍5000把(含子彈500萬發),捷克產ZB26輕機槍5000挺,以及一批戰防炮和迫擊炮,這些軍事裝備優先裝備了一線作戰部隊。

由於中國財力有限,滿足不了全部裝備德械師的實際需要,以俞大維為署長的南京國民政府兵工署開始仿製德式武器,以滿足中國的國防需要,俞大維在德國留學多年,其所學專業又是彈道學,我們所熟知的中正式步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由中國科研人員自主研發並大量生產的。

中正式步槍是模仿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進行生產的,使用7.92毫米尖頭型毛瑟步槍彈,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種制式步槍,其性能優越,堅固耐用,射擊精度高,有效射程500米—600米,殺傷力極大,彈頭打到人體軀幹部位,即便不能當場斃命,也能使人身負重傷,徹底喪失戰鬥力,在抗日戰爭中被大量裝備中國軍隊併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國民政府兵工署又先後成功仿製了捷克ZB26式輕機槍、美國馬克沁重機槍(民二四式重機槍)和法國二十式82毫米迫擊炮等步兵武器。

尤其是把捷克ZB26作為中國軍隊統一制式輕機槍,就是看中它可靠的性能,該槍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故障率低,使用7.92毫米槍彈,與中正式步槍子彈一致,二者可互通使用,這樣大大簡化了生產工序,也極大方便了軍需後勤供給,中國軍隊士兵所佩戴的鋼盔也是德國的M35鋼盔。

一個德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佩戴德式鋼盔的中國軍隊

在“七七事變”前後,法肯豪森還主持了長江江陰要塞的佈防,以及淞滬線、吳福線、澄陰線等國防工事的構築, 法肯豪森還曾抵達華北抗日前線,積極協助華北軍事當局籌劃有效的抵抗。

尤其是在“八.一三”淞滬會戰中,全德式裝備的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主力悉數投入淞滬戰場,給予日軍重創,徹底粉碎了日本企圖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野心。

由於日德之間已經結盟,中國與德國的“蜜月期”中止,中德之間的軍事貿易陷入低谷,希特勒也嚴令禁止德國軍事顧問參與第一線的作戰,但法肯豪森並沒有聽從希特勒的指示,還是親赴上海協助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進行部署、防衛和作戰。

一個德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法肯豪森

1938年7月8日,法肯豪森將軍在廣州登船回國,在中國抗戰最艱難的時刻,他並不願意回到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他想盡一個職業軍人的職責幫助中國抗日,甚至打算放棄德國國籍,但希特勒以懲罰其家族進行死亡威脅,他本人也將以叛國罪懲處,在這種情況之下,法肯豪森不得不揮淚告別中國,並向蔣介石再三保證,他不會向日本透露任何有關中國的軍事秘密。

1938年秋,法肯豪森回到窮兵黷武的德國,1939年春,已過花甲之年的法肯豪森被重新召回現役,在西部戰線部隊擔任指揮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法肯豪森參與了攻克法國、比利時等國的作戰。

1940年5月,法肯豪森被希特勒任命為比利時軍事總督和法國北部戰區司令,成為戰時比利時的最高軍事統帥和統治者,他對所管轄的佔領區採取了比較寬容的政策,期間他還曾兩次幫助中國留學生錢秀玲,在納粹槍口下拯救了比利時從事抵抗運動者,為此還受到蓋世太保的注意和監視,也曾引起希特勒對他的不滿。

一個德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法肯豪森

1944年7月20日,德軍軍官施陶芬貝格上校在“狼穴”用定時炸彈刺殺希特勒失敗之後,導致希特勒進行瘋狂的報復。

法肯豪森和隆美爾元帥等人都因涉嫌參與而受到牽連,因謀反證據不足,法肯豪森沒有被槍殺,而是被逮捕並關押在達豪集中營,隆美爾元帥則被希特勒逼迫服毒自盡,1945年,盟軍佔領德國之後,法肯豪森才被盟軍釋放出獄,還以自由之身。

1948年,法肯豪森被盟軍和比利時政府指控犯有戰爭罪而被起訴,並被從德國押送至比利時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

1951年1月27日,法肯豪森被指控驅逐25000餘名猶太人和處死比利時抵抗運動者,被軍事法庭判處12年勞役。

法肯豪森被判刑的消息傳出後,已經成為比利時公民的錢秀玲與眾多曾被法肯豪森拯救的比利時人出庭作證,證明法肯豪森在任職比利時總督期間,曾極力挽救猶太人,並從納粹槍口下拯救過比利時人,法肯豪森在服勞役僅3個星期後就被無罪釋放。

已是古稀之年的法肯豪森回到德國之後,並沒有回到自己的家鄉,而是選擇在德國西部黑森州偏遠山區的一個叫拿騷的小城安度晚年,這裡很少有人知道法肯豪森過往的人生經歷,在鄰居的眼中就是一個年邁老人而已。

一個德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法肯豪森在家中

法肯豪森晚年生活十分拮据,臺灣有關方面瞭解到這一情況之後,曾向法肯豪森提供了救濟金,以使其沒有生活之憂而安度晚年。

1958年,在法肯豪森將軍80壽辰之時,臺灣當局還曾指派專人前往西德,向法肯豪森將軍祝壽並授予獎章。

一個德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法肯豪森接受臺灣授勳

1966年7月31日,88歲的法肯豪森將軍在拿騷寓所逝世,被安葬在拿騷公共墓園一個角落裡,法肯豪森的墓地顯得落寞而清高,墓碑上面已經佈滿青苔,這是因為年代久遠而形成的自然現象,也表明長年沒有被人清理過。

一個德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法肯豪森墓地

2002年,由許晴主演的16集電視連續劇《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曾在電視熒屏上熱播,其中德國佔領軍統帥霍夫曼將軍就是以法肯豪森為人物原型塑造的,此後,也曾有許多中國媒體到拿騷小城採訪,想要進一步瞭解法肯豪森的一生。

一個德國將軍為中國的抗日出謀劃策

《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

法肯豪森是德國一位職業軍人,但他對中國卻充滿了深厚的感情,曾以自己的全部智慧,真誠地為中國政府和人民服務,尤其是他在“七七事變”前後,對中國政府在軍事和國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法肯豪森對中國的軍事建設和國防建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還有待學者們進行深入地挖掘和研究,並給予客觀、公正和歷史的評價。

凡是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做出過傑出貢獻者,歷史都不應該忘記,都應該在抗戰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最起碼也應該留有痕跡,讓後人知道當時的歷史真相。

我們不應該忘記法肯豪森將軍的存在,我們應該牢記和緬懷,曾經有一位德國將軍在中國,並曾真誠地、不遺餘力地幫助中國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