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印象 故鄉趣事之十六——上戈鎮特色農活蘋果套袋

洛寧印象 故鄉趣事之十六——上戈鎮特色農活蘋果套袋

洛寧印象 故鄉趣事之十六——上戈鎮特色農活蘋果套袋

前幾天和父親通電話時他告訴我,今年老家種的3畝麥子過了10號就可以開鐮收割了,但是母親的心腦血管病又犯了,還在鎮上的衛生室輸水,估計還得幾天才能好。家裡目前只剩下老爺子一個人在家,又要下地幹活回來還得自己做飯,一想到這些心裡挺不是滋味的,畢竟過了60歲的年紀了。我們姊妹幾個都在外地,距離他們最近的還數我這個遠在300公里之外的大兒子呢。想到這我立馬決定,暫停手頭的工作,儘快回一趟老家幫他們收麥子。

6月10號早上6點鐘,我一個人就早早地開車上路了,沿著鄭少高速急匆匆地往家趕。老家位於豫西伏牛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交通也很是不便,期間還有一段大約50公里左右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大約中午時分,我才趕到了老家。母親從鎮上趕了回來,在家裡早早地做好了飯等著我呢。儘管清明節的時候已經回過一趟老家,和父母分別才剛剛兩個月。但是今天第一眼看到他們時內心還是有一種莫名的激動,一股幸福的暖流頓時湧了上來。

一陣狼吞虎嚥地吃完午飯,早已是汗流浹背了。今天的天氣確實熱得很,樹葉一動不動,連空氣都感覺也是熱的。院子裡的杏樹上掛滿了累累果實,大多數還泛著青色,估計還要等幾天才能吃。坐在杏樹的陰涼下和父母聊了一會天,睏意上來了這才回屋休息。因為早上起得早再加上一路上開車的勞累,這一覺睡得特別踏實。醒來後已經是下午4點鐘了,看看身上不知道什麼時候不知不覺地已經蓋上了被子。可能是母親怕我受涼,在我睡著的時候給我蓋上的吧。大中午的睡覺還蓋著被子,而且並沒有感覺到熱。這就是山裡的氣候特點。在這裡,熱是相對而言的,在太陽下你會感覺很熱,但是一旦坐在樹下的陰涼地或者屋子裡呆的久了,你就會感覺到冷。特別是夜裡,都要蓋著被子睡覺,山裡的溫差差別就是這麼大!

洛寧印象 故鄉趣事之十六——上戈鎮特色農活蘋果套袋

父母他們已經早早下地幹活了,估計還是在蘋果園裡給蘋果套袋。我也鎖好院裡的門來到了蘋果園。我們當地由於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所以特別適合紅富士蘋果的種植。近幾年鄉里大力推廣無公害蘋果的生產,這才開始給蘋果套袋。套袋是從蘋果有指頭肚大小時開始,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中下旬之間進行。套上紙袋後蘋果就不會受到各種病菌和蟲害的侵害,等到了採摘前一個星期左右再把紙袋去掉,(當地稱作卸袋),讓蘋果自然著色後即可採摘。這經過套袋後的蘋果果面整齊乾淨,著色均勻好看,賣相好自然價錢也會高些。但是給蘋果套袋也是個技術活,需要有一定的經驗。首先要看這個蘋果將來能否長大,如果是樹梢的或者是弱樹枝上結的蘋果,既是套了也沒用。因為這種蘋果壓根就長不大,套了也是白搭功夫白浪費紙袋錢。總之套袋的原則是:“套上不套下,套強不套弱。”

儘管已經是4點以後的時間了,可太陽還是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抬頭看看天空,湛藍湛藍的跟清洗過一樣,不遠處居然還有幾多棉花糖似地白雲作伴。心想:還是山裡的空氣好啊,和小時候看到的天空幾乎沒有大的差別。西藏的天空也不過如此吧!圍著一棵蘋果樹套了一陣子紙袋,累得滿頭大汗的。給蘋果套紙袋這活看似不費力氣,其實一點也不輕鬆。平著的要鑽在密密麻麻的樹枝間套,不小心可能被樹枝掛傷胳膊或臉。高一點的需要惦著腳尖或者上到樹上去套,整個脖子仰的痠疼痠疼的。矮一點的樹則要蹲在樹枝下一邊挪動著雙腿,一邊伸著兩隻手給蘋果套袋,悶熱的空氣讓人透不過氣來。總之,給蘋果套袋確實很辛苦。蘋果從開花開始,先後要經過疏花、疏果、套袋、卸袋、採摘、篩選分級最後才能上市賣錢。一個蘋果前後要經過這麼多的工序賣給果商價值才幾毛錢,想想農民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有的家庭兩個勞力竟然套上七八甚至十幾萬個紙袋。套袋、卸袋、採摘、分級四道工序下來十幾萬個紙袋靠兩隻手在烈日下先後至少需要四十萬次才能完成。這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啊?看看父母那曬得黝黑黝黑的臉膛,鼻子尖一陣的發酸。唉!作為一個農民,真的是太辛苦了!可是他們的辛苦,又有多少人能夠體諒的到呢?(衛培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