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年近八旬的老黨員夫妻發揮餘熱用科技帶動農民致富

定邊:年近八旬的老黨員夫妻發揮餘熱用科技帶動農民致富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定邊縣有這樣一對年近八旬的老黨員夫妻,他們退而不休、義無反顧的投入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幾十年如一日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和奉獻精神。

張秀峰76歲,原是定邊縣經貿局退休幹部、高級農業經濟師,老伴高育林80歲,原是農業局幹部、高級農藝師。他們退休後並沒有閒著,而是於2004年、2006年先後加入了定邊縣老科協。他們希望自己始終能發揮黨員帶頭作用,老有所用、老有所為。

張秀峰:【出錄音:我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現在強了,有這麼好的國家、有這麼好的政治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所以說,作為我們來說,退休下來,雖然都七、八十歲了,力所能及,能幹多少算多少,不能閒下,反正只要組織提出來,要求我們幹什麼,我們就無話可說,不講條件、不講代價】

作為農業大縣,定邊縣長期受傳統農業的影響,農民生產方式相對滯後,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差。精準扶貧以來,夫妻倆不顧年老體弱、不怕酷暑嚴寒,上山下鄉、走村入戶,深入農村開展工作。始終堅持老科協的工作重心,以“三農”建設、科技扶貧為重點,常年深入農村,開展科技培訓,壯大農民科技隊伍。

高育林【出錄音:我們3000多戶百分之80%都是貧困戶,主要是科技扶貧,33個村、3個合作社,主要六個鄉鎮。】

十多年來,夫妻倆培訓的農民達31000多人次,為定邊縣水、旱地科學種田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受幫扶的農戶王力【出錄音:跟我們吃在一塊兒,住在一塊兒,關鍵都跟農民談心呢,給我們不但帶來技術,還帶來了許多經濟效益】

多年來,夫妻兩榮獲過省、市、縣諸多獎項,他們不僅參與定邊縣老科協科技論文的編寫,還積極推廣獲得了榆林市科技成果二等獎的“GM”生物技術。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自己的晚年生活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