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意境絕美的小詞,詞中有畫,詞中有情,千古傳誦

“漁翁”是我國古詩詞中常出現的形象,文人筆下的漁翁,並非反映漁翁生活現實,而是詩人自己的志趣的客體化,體現了詩人嚮往的理想人格。古詩詞中有各式各樣的“漁翁”,柳宗元《江雪》藉助歌詠隱居山水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而張志和《漁歌子》則是借漁翁形象表現自己悠閒自在的生活樂趣。

一首意境絕美的小詞,詞中有畫,詞中有情,千古傳誦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鱖魚:俗稱“花鯽魚”,也稱“桂魚”。

箬笠:用竹葉或竹篾編成的斗笠。

蓑衣:用棕麻或稻草編成的雨衣。

一首意境絕美的小詞,詞中有畫,詞中有情,千古傳誦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正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在微風細雨中垂釣,用不著回家。

一首意境絕美的小詞,詞中有畫,詞中有情,千古傳誦

全詞描繪出一幅和諧的垂釣畫面,色彩鮮豔亮麗。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西塞山前白鷺自在地飛翔,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鱖魚正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垂釣,樂而忘歸。寫漁翁垂釣。景美魚肥人沉醉,自然不須歸,不忍歸。

這首詞以動襯景,白鷺、流水、斜風、細雨動態十足,垂釣的漁翁恬靜置身其中,更顯一派悠然自得,可謂是詞中有畫,詞中有情,真乃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