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會兩個《決定》誕生記

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和《中共成都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決定》誕生記

兩個決定、三個改革攻堅計劃、一套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不久前召開的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對高質量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進行了系統部署。連日來,隨著一系列戰略謀劃和決策部署相繼對外發布,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早在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成都就在全國率先提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此次全會籌備之初,成都市委再次強調,必須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貫穿始終,堅定落實省委治蜀興川戰略部署、主動服務全省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構築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形態,確保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市委全会两个《决定》诞生记

兩個決定,是新時代成都黨員幹部踐行新思想、貫徹新理念、落實新要求的行動綱領。《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和《中共成都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決定》,著眼新時期治蓉興蓉的重點和關鍵,全景式地描繪了願望可期、發展能及、人民有感的高質量發展藍圖。

三個改革攻堅計劃和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則是圍繞兩個決定進一步狠抓落實的路線圖、任務書。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高效能社會治理體系和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發揮好評價體系“指揮棒”和“檢測尺”作用,一條條科學有效、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是美好藍圖能夠變為群眾美好生活的生動落筆。

思想指引前進方向,奮鬥鑄就成功道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成都正搶抓機遇、服務大局,真抓實幹、奮勇爭先,充分體現“主幹”的擔當和“中心”的氣場,書寫著新時代高質量的“新”答卷。

市委全会两个《决定》诞生记

——兩個決定的誕生過程,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堅定貫徹,是對省委治蜀興川新部署新要求的全面落實,是對新時代成都“三問”的科學回答

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成都市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戰略;推動社區治理與社會治理協同發展……6月初,在全市“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成果交流彙報會暨市委中心組學習會上,20個市級重點調研課題集中“交卷”了。

20個市級重點調研課題,是一場由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副市長牽頭,市級有關部門參加的大調研。他們走進田間地頭、走入企業社區,開展外地考察、蹲點調研,充分挖掘市級部門486個課題成果的智慧結晶,借鑑國際國內先進經驗,廣泛蒐集民智民慧、聽取各方意見。可以說,高質量完成的調研報告,成為了兩個決定起草最堅實的基礎。

這只是成都在全國乃至全球城市體系大格局中主動謀劃自身發展的一個“縮影”。“把脈”高質量發展,“問計”公園城市建設,籌謀兩個決定,成都始於數月之前。

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四川視察,以寬廣視野、深刻洞察和戰略遠見為四川工作把脈定向,對成都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成為新時代成都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根本遵循。

牢記總書記囑託,不負新時代機遇,兩個決定出臺的過程,就是成都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對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堅定用以指導成都各項工作的過程。

6月29日至30日,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召開,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省委書記彭清華指出,四川地處西部地區,整體發展水平和發達地區存在一定差距,必須有一個綜合實力較強、產業和人才集聚度較高、創新力競爭力優勢明顯的經濟中心城市,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吸納優質資源要素,輻射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成都已初步具備這方面的條件。

如何在全川區域協同、全域開放中充分展示“主幹”擔當和“中心”氣場,更好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成為成都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回答的重要命題,在兩個決定起草過程中被重點考量、貫徹始終。

市委全会两个《决定》诞生记

回顧兩個決定的誕生之初,啟於省委“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思辨支點,積極回應總書記對成都的重大要求,不負省委的重視和厚望,在全市局級主要領導幹部讀書班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範銳平接連拋出新時代“三問”——

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旋律,我們能貢獻什麼?

答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新考卷,我們能貢獻什麼?

置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時代,我們能貢獻什麼?

“責任之問”“民生之問”“機遇之問”,責成每一名黨員幹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都要認真思考、細緻作答,成為了成都謀劃推進高質量發展、構思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的邏輯起點。

全面對錶,主動作答,一場場關於高質量發展、聚焦公園城市建設的“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在蓉城大地蔚然成風——組織開展推進高質量發展研究,著力構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統計體系、政策體系和評價體系;組成8個聯合研究小組,重點研究區域協調發展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問題,聚焦更好發揮首位城市引領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全省區域更高水平協調發展;緊扣建設美麗城市、創造美好生活,科學判斷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趨勢性變化,深入研究民生領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用腳步丈量蓉城大地,深入一線解剖麻雀,一批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加速形成,一系列具有引導性、影響力的課題成果加快推進,作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成都方案”,被一一寫進了兩個決定之中。

7月6日,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召開,與會代表仔細翻閱手中的兩個決定後,一種感受深刻而清晰——兩個決定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堅定貫徹,是對省委治蜀興川新部署新要求的全面落實,是對新時代成都“三問”的科學回答。

市委全会两个《决定》诞生记

——兩個決定的誕生過程,是成都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戰略部署;是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時代要求規劃好建設好天府成都的行動指南

如何建設公園城市?作為“公園城市”的首提之地,天府新區再次做出新的探索。7月18日,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公園城市建設局在天府科學城菁蓉中心A區9號樓正式掛牌,標誌著天府新區全面展開新時代公園城市建設的嶄新一頁。

研究公園城市的內涵、生態、功能、形態以及指標體系、公共空間和品牌價值等內容,協調推進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各項工作,為世界城市發展提供中國的規劃建設解決方案……這也成為該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指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更加註重公園城市的生態價值屬性,“關於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決定”在起草過程中,正是沿著這樣的思路,將城市工作的“一尊重五統籌”和公園城市建設的“人城境業和諧統一”作為主線,圍繞公園城市“六問”,著眼彰顯公園城市美學、生態、人文、經濟、生活“五大價值”,通過工程、項目、場景、機制、技術、產業等推動公園城市建設新理念、新模式落地落實。

科學回答如何理解公園城市的問題,包括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圍繞彰顯公園城市五大價值,回答怎樣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問題;回答公園城市建設落地落實的問題……該決定共三大板塊十個部分,對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好天府成都作了系統謀劃。

公園城市是實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成都正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努力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城市建設發展的生動實踐,走出一條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電子信息產業建成萬億級產業集群;全面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建設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對全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謀劃、明確實踐路徑、提出創新舉措,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作出具體安排。

該決定共六大部分,涵蓋全面增強對錶看齊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信心決心、努力走在中西部高質量發展前列;系統提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的五個原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等;努力實現勞有所得、勞有豐酬,努力實現幼有所育、學有優教等;深化社區發展治理營建美麗家園、實施大氣綜合治理保衛“成都藍”等;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面提升領導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等。

兩個決定,是成都尊崇新思想,踐行新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戰略部署;是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時代要求規劃好建設好天府成都的行動指南。

“兩個決定全面謀劃了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的‘成都’方案,並配套出臺三個改革攻堅計劃,彰顯了堅決全面落實的‘成都決心’。”溫江區委書記王道明表示。“兩個決定通篇貫穿了對新思想的學思踐悟、對新理念的積極踐行、對新要求的全面落實,充分彰顯了市委堅強的政治定力和責任擔當。”市經信委主任陳志勇也表示。

市委全会两个《决定》诞生记

——兩個決定的誕生過程,是充分發揚民主、彙集各方智慧的過程,必將為成都下一步發展凝聚起廣泛共識、匯聚起強大力量

兩個決定印發之後,民進成都市委會主委楊建德欣喜地發現,決定在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描述中,吸納了他提出的加入“堅持非禁即入原則”的建議——針對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決定修改形成了更加科學完善的表述。

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召開前半個月,一場專題協商座談會在市委召開。

會上,10位各民主黨派市委、市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暢所欲言,大家圍繞兩個決定提了許多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意見建議。楊建德就激發民營企業積極性提出的建議,正是其中的一條。

為使決定的起草和誕生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彙集力量的過程,成為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過程,市人大、市政協黨組和市委統戰部在全會前分別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進行了集中討論。

一位起草小組成員清楚地記得,“運用智能綠化、虛擬綠化等新技術提高城市綠化水平。”被寫進決定,也正是來自於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集中討論。

與此同時,為集思廣益、廣開言路,市委先後將決定印發各級各部門徵求意見,各級黨委(黨組)召開常委會、黨組會、專題會等會議組織副處級以上幹部專題研究討論、提出意見建議。

兩個決定的起草工作,始終在廣大成都人民的偉大實踐中尋找答案。

起草組成員辦公桌上厚厚一摞報告和建議,也不乏來自全市黨員幹部、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等的建言獻策。“凡是好思想、好經驗、好建議,在實踐中可行可效的,我們都予以採納。”

“市委每一個重大決策出臺前,都廣泛傾聽各方面意見和建議,這在成都已成為慣例。”市委黨校的專家表示。

專家們評價,經過一次次思想碰撞、反覆推敲以及字斟句酌地修改後,兩個決定留下的都是有用的實在的“乾點子”,真正成為了吸納各方智慧、體現幹部群眾意願的綱領性文件。

方向明確,靶向精準,廣聚民智,科學務實。

兩個決定的誕生過程是深入貫徹中央、省委精神,深度分析成都實際、科學謀劃成都未來發展思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振奮精神的過程,彰顯了全市人民奮發有為高質量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的堅強意志,必將為成都下一步發展凝聚起廣泛共識、匯聚起強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