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觀音菩薩的倒坐

我們經常在寺院見到倒坐觀音的形象,就是把觀音菩薩的聖像背靠背擺放在佛的後面,有副對聯這麼說:問大士緣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

倒坐觀音的密義,是一種在禪法裡非常深刻的觀照手段。生活裡的那些琳琅滿目的煩惱,需要的不是拒絕,不是迎接,不是詛咒,不是無奈,不是糾纏,不是厭倦,而是一種透徹的觀照,去觀照那些煩惱執著的畢竟虛妄。這裡所謂的觀照,從來就不是指的眼睛,而是從心出發,用一種透徹的智慧,洞徹一切事物 的表相,迴歸內心的清澈、坦然和從容。

學學觀音菩薩的倒坐

如何超越煩惱?不要和煩惱起衝突,溫和地面對,冷靜的思考,心平氣和的去化解內心的障礙,洞徹了那些煩惱的虛妄不實,也就真真切切地超越了那些煩惱。是啊,與其在那些煩惱中糾結,不如用一份透徹的觀照去釋然;與其在那些煩惱中夜不能眠,不如活出那份生活的自在無礙。

生活的禪法,從來就不是一種忙忙碌碌的向外尋覓,也不是一場在煩惱中的隨波逐流,而是一種心地的覺醒。向外尋覓,得到的是內心的糾纏;向內覺醒,得到的是心地的清涼。

智慧在哪裡生起?煩惱在哪裡解脫?經過在哪裡從容?歲月在哪裡美好?有句話這麼說,離心半寸,即是紅塵。那些所謂的疲憊與浮躁,那些所謂的迷茫與脆弱,是一種生命的最真實的呈現,也是一種生活的最真切的教化。

學學觀音菩薩的倒坐

在那些煩惱面前,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藉口,因為還要生活下去。要想微笑著繼續活下去,你能做到的是什麼?是抗爭嗎?那些煩惱的雪球會越滾越大。是無奈嗎?那些煩惱的泥潭會越陷越深。生活是一種歡喜的向前,生活是一種堅韌的力量,那些在煩惱中的迷失,怎麼也不會抵得住你對煩惱的觀照;那些在煩惱中的掙扎,怎麼也不會抵得住你對煩惱的超越。

什麼是回頭是岸?煩惱處即是觀照處,觀照處即是解脫處,解脫處即是圓滿處,圓滿處即是自在處。對煩惱的態度,是即還是離,是陷入還是超越,都只在這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一念之間。

歷練幾份膽識,去正面這生活;歷練幾份水滴石穿的精神,去轉化那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固執己見。生活是一種自我狹隘的突破,生活是一種向前的嶄新,生活是一種對心地的觀照,生活是一種對生命本身的超越。

學學觀音菩薩的倒坐

生活的禪法,不是迴避,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對心地的時時觀照,是一種對煩惱的時時超越,是一種心地的時時自在。生活本來就很簡單,是我們把它活複雜了。

生活裡總是要遇到那些煩惱,但那些煩惱,從來就不應該成為生活的障礙和遺憾,而是應該成為生命的一種訴說、一種塑造、一種磨礪、一種成就和成全。面對煩惱,自己做出的所有原諒與釋放,都會讓生命走向美好,更何況是超越了煩惱。學會照顧好自己,給心地以力量。

學學觀音菩薩的倒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