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齊爾退出德國隊後,技術化的德國足球還能走多久?

從2009年首秀到2018年退出國家隊,正是厄齊爾們的出現,才改變了人們對德國足球簡單、粗暴的認識。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時候,球迷們都在感嘆,原來踢球只講究“實用性”的德國隊也能踢處如此具有觀賞性的足球了!如果都看著德國隊一路走來的人,都會知道厄齊爾給德國帶來了什麼,他本來就像一個翩翩蝴蝶,輕巧靈動,又充滿想象,思維和球商也是有目共睹。從純足球的角度, 分析厄齊爾退出國家隊對於德國隊的影響。

1、進攻方式是否還能多元化:

厄齊爾和羅伊斯是德國隊中目前唯一具有創造力的球員,厄齊爾大多數進攻威脅依靠傳球製造,但本身缺乏突破,然而突破方面正好是羅伊斯擅長的,可以互補。厄齊爾一退出,對手就會很容易有針對的進行防守,防守效率將大大提高。具體例子,可以參見,世界盃上,厄齊爾在對方禁區前拿球后,對手的防守佈置,無人跟防全部退守禁區或者單人上來干擾,意圖很明顯,只防傳球,盯德國隊其他隊員,其他隊員要想突破或者攻門,隨便來,因為進攻方式太單一了。

2.進攻效率的降低:

這裡要提一下,不是說厄齊爾不在德國隊的進攻完全沒有,而是覺得進攻效率不夠高效,不能很好的匹配德國這樣的強隊進攻核心的位置。

(1),所謂威脅球,這個數據定義範圍比較廣,只要你的一次傳球,讓隊友形成一次射門,就算作一次威脅球。直白一些說出來的話,也就是,你送出很有威脅的直塞單刀讓隊友打門,算一次威脅球;你在中場橫撥給隊友,讓射門,也算一次威脅球;你傳中,隊友爭頂攻門,也算一次威脅球;你罰定位球,隊友爭頂也算一次威脅球。看到這些有的人應該明白了。。。雖然數據上看都算是威脅球,但這幾種情況所造成的實際威脅卻不可同日而語。

(2),再翻回頭看看厄齊爾,他不是沒有直塞,但比例很小,更多的製造威脅依靠的是邊路傳中,45度傳中,橫傳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邊路傳中,橫傳這些工作,邊後衛和邊鋒同樣能夠完成,而且邊後衛和邊鋒還不需要佔據中場中路的進攻資源。。。說句大白話,用厄齊爾打中場中路的話,等於花100元卻只幹了60元的事,資源形成了浪費。

(3),所謂隊友前插,厄齊爾被擠位置,無奈後撤這種說法,個人認為這個邏輯順序就是錯的。個人覺得順序應該是(1)德國隊進攻效率不高,手段單一,無法打開局面。(2)隊友插上想要打破僵局。(3)隊伍整體位置輪換,厄齊爾後撤。這一系列事情的順序應該是由於(1)所以導致(2)和(3),而不是一些人所謂的由於(2)導致(3)再導致(1)。

3.更衣室的平衡:

雖然不能說這次德國隊一定有多大的內訌,但是更衣室氛圍肯定是存在問題的。無非又是“拜仁幫”與“非拜仁幫”的隔閡。厄齊爾一退出,海外幫又少了一重量級,傾斜拜仁幫已經證明了德國隊是不會成功的。由此看來,厄齊爾退出德國隊後,技術化的德國足球必將又要走一段很長的“恢復道路”。

厄齊爾退出德國隊後,技術化的德國足球還能走多久?

厄齊爾退出德國隊後,技術化的德國足球還能走多久?

厄齊爾退出德國隊後,技術化的德國足球還能走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