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來華演出,且聽他們是如何走進哈佛大學的

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來華演出,且聽他們是如何走進哈佛大學的

哈佛女孩、哈佛教授、哈佛招生官……只要與“哈佛”相關的人士,幾乎都能夠成為國內美國留學市場的“金字招牌”。而今,樸新啄木鳥擺開“大陣仗”,邀請12名哈佛大學在讀學生組成的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來華助陣美國留學。

昨天上午,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的學生們與樸新啄木鳥的學員們進行了分組討論,分享了哈佛精神、名校申請策略以及所需具備的能力。下午,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與北大附中童聲合唱團共同奉獻了一場“聲如夏花、唱響青春”的合唱演出。

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來華演出,且聽他們是如何走進哈佛大學的

可以說,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是實打實的哈佛大學“金字招牌”。每年在接受嚴格專業學習的同時,合唱團還在美國本土大約舉辦150場演唱會。而每逢夏季,合唱團則進行全球性巡演,每年海外演出場次達到200多場,足跡遍佈亞洲、歐洲、大洋洲的國家和地區。

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來華演出,且聽他們是如何走進哈佛大學的

哈佛大學鱷魚(Krokodiloes)合唱團的歷史頗為悠長。1946年,四位喜愛音樂的成員發起了合唱團活動,並且一直延續至今。當時,哈佛大學Hasty Pudding俱樂部二樓的甜品店牆上有一隻鱷魚玩偶。出於對這隻玩偶的喜愛,四位創始人便用希臘文Krokdiloes(鱷魚)作為團名。

漸漸地,合唱團壯大起來,形成了12人的固定規模,並在每年選拔不同的成員保持團隊的新鮮感。這個由12名哈佛大學在校男生組成的團體以幽默詼諧的表演方式和專業、精彩的編排,將上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的熱門歌曲和傳統音樂帶給了全世界的聽眾,並以無伴奏和聲Acapella演出形式風靡全球。

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來華演出,且聽他們是如何走進哈佛大學的

哈佛大學合唱團的無伴奏合唱,即僅用人聲演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多聲部音樂表演方式。至於演唱的曲目,則多改編自各地民謠的經典歌曲,也有原創的純粹無伴奏合唱的曲目。當天下午,400多位國內學生及家長領略了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的風采。

事實上,在欣賞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表演的同時,國內學生及家長們更關注他們走進哈佛大學的切身體會。演出間隙,合唱團團員的分享滿足了廣大觀眾的心願。

作為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團長,三年級學生邁克爾分享了自己對於領導力的看法。在哈佛大學錄取過程中,領導力是一個重要的標準。對此,邁克爾從自己的頭銜開始剖析,“領導力並不是頭銜。領導力是對所做事情充滿熱情,並能夠將這種熱情感染更多的人,帶領大家一起去完成任務。

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來華演出,且聽他們是如何走進哈佛大學的

邁克爾表示,領導力的具體體現,應該是給團隊帶來的貢獻。無論是在中層,還是在底層,只要真正遵循自己的內心,投入到自己關心、熱愛的事情,並分享給其他人,體現自己的價值,都是領導力的外在表現。

鱷魚合唱團團員山姆是哈佛大學文學和音樂專業三年級學生。在談及申請哈佛大學的“軟實力背景”時,他特別提醒,在個人陳述中,儘量避免過多地羅列課外活動,而應該突出最能反映自己個性的地方。其實,個人成長過程中,一件有意義的小事情更能夠反映自己成長的歷程。

山姆成功申請哈佛大學,得益於自己對於音樂的專注與熱愛。在中學階段,他每週花費10個小時的時間進行音樂專業學習。在音樂學習的同時,山姆還將自己的所長用於豐富社區精神障礙人士生活,並且是發自內心地幫助社會困難群體。他表示,課外活動必須能夠具有回報社會的價值。

哈佛大學學生的現身說法,確實更能夠“打動”國內學生及家長。實際上,樸新啄木鳥教育所倡導的重要一點正是——

不要進行單純的活動羅列堆積,而是要突出活動和自己個性之間的聯結,有特色的活動內容才能夠獲得招生官的青睞。

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來華演出,且聽他們是如何走進哈佛大學的

雖然樸新啄木鳥老師們做過很多相關的分享,但是此次哈佛大學學生的現場親述更能讓國內學生及家長體會到美國名校申請理念上的差異,也讓更多申請人發現自己在申請理念及準備上的不足。

據稱,哈佛大學鱷魚合唱團訪華的全程服務,也是樸新啄木鳥提供的一個課外活動項目。那些國內的志願者們,能夠從哈佛大學學生身上獲得更多潛移默化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