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痛恨張飛,爲何偷襲徐州成功後沒有擊殺張飛?原因有三點

《三國演義》中呂布和張飛是一對一見面就罵,罵完了再打的冤家和對頭,自從張飛在虎牢關罵了呂布是“三姓家奴”之後,呂布的壞名聲就徹底傳開了,這個蔑稱實在太難聽了,可以說呂布對張飛是非常痛恨的,如果有機會可以殺張飛,呂布一定不會手軟。但是如果兩人單挑正常情況下呂布擊敗張飛可以做到,但是想要擊殺張飛卻是絕無可能,而且也很少有這樣的機會。

呂布痛恨張飛,為何偷襲徐州成功後沒有擊殺張飛?原因有三點

很少有機會並不等於沒有機會,《三國演義》裡呂布至少有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留下張飛,甚至於擊殺張飛也不無可能,那就是荀彧用“驅狼吞虎”之計使得劉備袁術相爭,劉備主力大軍前往淮南徐州只有張飛一人留守,呂布聽從陳宮之計夜襲徐州得手,張飛只有十幾人護從逃出徐州,當時呂布佔據絕對優勢,張飛又是“酒尤未醒,不能力戰”武力比起平時大打折扣,這時候呂布如果下決心應該是可以留下甚至是擊殺張飛的(至少以弓箭手團團圍住張飛齊射,張飛就很難走脫),然而最後呂布卻是放任張飛離去,呂布明明痛恨張飛現在又有大好機會可以擊殺張飛,為何卻沒有下手?我們分析下原因。

呂布痛恨張飛,為何偷襲徐州成功後沒有擊殺張飛?原因有三點

第一,當時徐州主要是呂布,劉備和袁術三方勢力犬牙交錯,曹操時不時還來插上一腳,呂布的戰略目的只是在於拿下徐州,從原來的寄人籬下一躍成為徐州城的主人,如果這時候擊殺了張飛,那就相當於和劉備結下了不死不休的生死大仇,本來三方還能保持一個大體上的平衡,如果呂布和劉備全面開戰,便宜的首先是虎視一旁的袁術,其次曹操說不定也要騰出手來對付自己。

呂布痛恨張飛,為何偷襲徐州成功後沒有擊殺張飛?原因有三點

呂布拿下徐州,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作為一方梟雄,呂布這點眼光還是有的,放了張飛,他和劉備還有談判和好的可能(後來兩人果然握手言和,劉備屯兵小沛,三方又保持了一個相對的平衡);殺了張飛對大局無益,所以呂布雖然痛恨張飛,還是不想節外生枝放走了張飛。

呂布痛恨張飛,為何偷襲徐州成功後沒有擊殺張飛?原因有三點

第二,張飛的武力極其強悍,從後面兩人打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來看,張飛即使武力不如呂布,但是相差也不會太大,呂布擊敗張飛不難,要想擊殺張飛幾乎沒有什麼可能(當然亂箭齊射例外),殺又殺不了,又沒必要殺,不如放之離去。

呂布痛恨張飛,為何偷襲徐州成功後沒有擊殺張飛?原因有三點

第三,張飛手下有一支戰鬥力極其強悍的親衛隊,就是文中提到的“十八騎燕將”,從日後張飛夜襲曹操大營被張遼,許褚,于禁,李典,樂進,徐晃,夏侯淵,夏侯惇八名大將數萬大軍圍住,而且在手下士卒大都投降曹操的情況下張飛還能“飛殺條血路突圍而走,只有數十騎跟定”來看,十八騎燕將的戰鬥力實在不容小覷。呂布來徐州也有了一段時間,他對十八騎燕將的戰鬥力應該是有了解的,在當時的情形下,張飛和十八騎燕將在絕境中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更會驚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呂布即使能擊殺張飛和十八騎燕將,所付出的代價一定非常驚人,呂布實在犯不著冒此風險。

所以即便呂布痛恨張飛,但是在當時的情形下,不僅殺不得還殺不了,放張飛離去才是上上之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