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機翼一度被視爲「天才」設計!但是現代隱形戰機卻不再採用!

一款戰機的綜合性能,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包括氣動佈局、複合材料、發動機等。比如機翼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甚至一度成為戰機設計師考慮的“重頭戲”。

機翼分類最通用的,是按照平面形狀分類,分為平直翼、後掠翼、前掠翼、三角翼、菱形翼等。曾經,有一款所謂的變後掠翼,一度被視為“天才”的發明。而其名稱緣於“變”字,其較之一般的機翼設計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就是機翼後掠角在飛行中可以改變的機翼。

這種機翼一度被視為“天才”設計!但是現代隱形戰機卻不再採用!

F111

從外形看起來,機翼外形有平直、三角、後掠、前掠等,可謂是五花八門。但不論採用什麼樣形狀,都必須具有良好氣動外形,且結構重量儘可能輕。以達成升力大、阻力小、穩定操縱性好等目的。

變後掠翼這種設計,是為了讓機翼變後掠,用不同的後掠角去適應不同的飛行狀態。因為大後掠角、小展弦比的機翼,可以降低飛機的激波阻力,提升飛行速度;但此時機翼在亞音速狀態時升力較小,誘導阻力較大,效率不高。於是有了變後掠翼飛機——內翼段固定,外翼同內翼用鉸鏈軸連接,通過液壓助力器操縱外翼前後轉動,改變外翼段的後擦角和整個機翼的展弦比。

這種機翼一度被視為“天才”設計!但是現代隱形戰機卻不再採用!

狂風戰機

世界上第一種變後掠翼戰鬥機F-111,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於1965年研製成功的。1964年12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1967年10月首批生產型正式交付使用。F-111最後僅為空軍採用。2011年12月2日,澳大利亞空軍在昆士蘭州的阿姆伯利(Amberley)空軍基地舉行最後一批F-111C戰鬥轟炸機的退役儀式。這意味著從首架原型機F-111A首飛至今已服役46年的變掠翼、遠程打擊飛機F-111將退出歷史舞臺。

米格23、F14“雄貓”、狂風戰鬥機都是典型的變後掠翼戰鬥機。但是,變後掠翼的缺點是,結構和操縱系統複雜,重量較大,故障率比較高。要命的是複雜的機構設計限制了飛機的載荷、外型、隱身等一系列性能提高。

這些都與如今先進戰機的設計理念格格不入。而隨著空氣動力學、航空技術等的不斷髮展,現在採用的諸如前緣機動襟翼、升力機身、邊條翼等技術手段後,某種程度解決了兼顧高低速度下的飛行與控制問題。

這種機翼一度被視為“天才”設計!但是現代隱形戰機卻不再採用!

F14

正因此,變後掠翼的時代已經過去,因為難以滿足對最新戰機的全方位要求!比如,一度相當成功的F14,其主要型別有F-14A(最初生產型)至 1979年交付美國海軍342架,另有 80 架賣給了伊朗空軍。B、C型已停止發展。D型為A型的改進型,主要改進了雷達、電子設備,並換裝了推重比更高的F110發動機,已於1988年交付使用。F-14/TARPS偵察型,可執行戰術空中偵察任務,不掛偵察吊艙系統時亦可攜帶大量武器執行任務。雖然在伊拉克戰爭中展現了多用途能力,但是大量的現役F-14已到達服役壽命。更重要的是,F-14與新型戰鬥機相比,需要太多的維修,尤其是老式的液壓和電氣系統,使維修更為困難。其實,在20世紀90年代,海軍就決定讓F-14開始退役,代之以新型的F/A-18E/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