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三觀從家務教起,這個未來婆婆絕了!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男孩的三观从家务教起,这个未来婆婆绝了!

上一次在文章裡寫小拍給我們一家做飯,炸出了眾多媽媽的羨慕,感嘆這樣的暑假好有意義。

我要感謝的是學校啦,自從轉來這所學校,每天的家庭作業裡都有一項是完成一件家務。

說實話,我以前並沒有特別在意小拍做不做家務,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手殘星人,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做家務呢?

學校有了要求以後,快10歲的小拍才開始正兒八經地對待家務。因為每次都要認真記錄,她就像在為自己開發新技能一樣,充滿了新鮮和熱忱。

我無比慶幸她開始做家務的年齡,還不算太晚,若是等她一頭扎進青春期,這件事的難度可能要再加上好幾個等級。

就像湖南衛視的《少年說》裡,有個上初中的男生,站在高臺上控訴媽媽的“罪行”。

說在媽媽的逼迫下,他做完作業得刷碗、擦地、摘菜,以前這些活都是媽媽一個人乾的,現在一股腦兒推給他了。

男孩的三观从家务教起,这个未来婆婆绝了!

他還不得不學會了做飯,會做燜飯,煮粥,拌涼菜,可做完這些家務,第二天晨跑都是眯瞪的。

男孩的三观从家务教起,这个未来婆婆绝了!

最後他發出了充滿喜感的吶喊——“我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你能不再逼我做家務了嗎?”

男孩的三观从家务教起,这个未来婆婆绝了!
男孩的三观从家务教起,这个未来婆婆绝了!

我能想象,如果不是學校給小拍佈置的家務作業,而是我們好端端突然讓她做家務,她大概也會滿腹牢騷。

孩子的小腦袋瓜裡,會有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什麼要我做這些呢?這些不都是你們大人做的嗎?

臺下的媽媽笑得花枝亂顫,但依然無情地拒絕了兒子的請求,還列舉了讓他繼續做家務的理由。

男孩的三观从家务教起,这个未来婆婆绝了!

“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長大了,你必須承擔。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家務勞動的能力,它會鍛鍊你的動手能力,它會讓你培養感恩之心,它會讓你有耐心有愛心……”

男孩被媽媽的一番大道理噎得倒吸涼氣,還想到用“我現在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嗎”來反駁,竟然也被媽媽微笑著懟回去了。

在這場有點搞笑的交鋒中,我既想給這位媽媽打call,又理解男孩的委屈和不滿。

讓大孩子做一點家務其實不難,難的是讓他們每天堅持做這些重複的小事。

他們是新鮮和趣味的逐鹿者,反感枯燥和不明所以。

不知道這個節目裡的男孩堅持多久了,小拍這麼大才開始的家務之旅,是緩慢而悠長的。不會讓她一下子做太多,也把期待降到最低。

這種微小而有力量的堅持,也是一種意志力的培養,貫穿在她做的每一件小事裡。

我想,意志力就像一束陽光灑在孩子生命的角落,孩子壯大了它,它便能發出長長遠遠的光芒,照亮孩子的漫漫前路。

節目裡的男孩媽媽,不僅把兒子KO到啞口無言,還在最後提了一個附加要求,“希望今天你能答應媽媽,自己洗內褲,自己洗襪子”!

男孩的三观从家务教起,这个未来婆婆绝了!

全場一陣爆笑,男孩氣得攥著拳頭髮抖,也無奈地答應了。

不知道回到家,他會不會一天天堅持下去,但等孩子大了才開始做家務的方式,還是讓親子之間充滿些許對抗和被動的味道。

這樣想來,寧寧和lisa是我們家最大的受益者。她們耳濡目染,從小做起,待到10歲時,能做的事情就越來越多了,對家務的心態也許更自然平和。

記得7月初在深圳上clive老師的課,他曾經說過一句,永遠不要幫孩子做他會做的事情。

2歲半的寧寧已經會穿鞋了,阿姨每次出門都幫她穿好鞋,風風火火抱起就走。但遇上我,會更願意留時間給她,讓她自己穿。

她坐在地上,一隻小手拿起一隻鞋,另一隻小手掰起左腳搖搖擺擺,笨拙地鑽進小涼鞋裡,再用力按一下魔術貼,哈,穿好一隻啦,她抬起頭朝我嘿嘿傻笑,臉上綻出花來。

我定睛一看,小傻妞,左腳竟然穿進了右鞋裡,提醒差點脫口而出,但我下意識抿了抿嘴,默默地看著她繼續穿。

男孩的三观从家务教起,这个未来婆婆绝了!

像是過了一個世紀,她的兩隻腳上終於都有了鞋,我問她:“寧寧,你兩個腳會不會不舒服呀?”

寧寧低頭看了看,奶聲奶氣地回我:“不會啊。”

“那好吧,沒事啦。”我拉著她歡快地走出門。

寧寧現在還分不清左右,我想她一旦被我強勢地糾正,自己穿鞋珍貴的成就感,就隨風飄散了吧。

想要培養孩子從小做自己會做的事,大人替他代勞的衝動,就要狠狠扼殺在搖籃裡。

即便讓他洗個碗,他可能洗不乾淨,還哐當打碎一隻;

即便讓他收拾玩具,他可能懵懵懂懂,收拾得並不整潔;

即便讓他擦個桌子,他擰不幹抹布擦得溼噠噠……

都要永遠記得自己的角色只是一個“幫手”,幫他拆解目標,剋制而謹慎地提建議。

我的一個針灸醫生,曾經對我說,他父母對他的教育幾乎全是失敗的,他唯一感謝的,是他爸爸教會了他做飯。

醫生的妻子坐月子時,即便請了月嫂,他仍然堅持每天回家給妻子做飯。

他認真地說:“做飯,是要有‘情’在裡面的。”

從每餐計劃吃什麼,買食材,到洗菜切菜炒菜,或者洗米煮飯煲湯,每一道工序都細細流淌著,一個男人對妻子溫暖的體貼和眷注。

他享受自己能用這種方式向妻子表達愛,而他的妻子,在吃著老公悉心料理的月子餐,心頭會湧現怎樣的感動和欣慰。

看來會做家務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長大以後的生活也會過得更幸福。

男孩的媽媽也是深諳這一點,站在未來兒媳的角度,也堅持要讓兒子做家務。

男孩的三观从家务教起,这个未来婆婆绝了!

“將來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她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她也要學習,她也要工作,她還要帶孩子,為什麼她要跟你受委屈呢?為什麼她要承擔全部的家務?”

聽到這段話,簡直振聾發聵,直達我的心坎。我還是第一次聽見有男孩的媽媽,表達如此公正和開明的想法,實在太難得啦。

我這個養了三個女兒的“未來丈母孃”,也好一陣激動。

以前看《少年說》不少孩子控訴父母,我都替孩子們揪心和難過,這一回,看見一個懂得換位思考的理性媽媽,我毫不猶豫要站在她這邊。

想起作家王安憶曾說:

我是很崇拜高倉健這樣的男性的,高大、堅毅、從來不笑,似乎承擔著一世界的苦難與責任。

可是漸漸地,我對男性的理解越來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夠體諒女人,為女人負擔哪怕是洗一隻碗的小小的勞動。須男人到虎穴龍潭救女人的機會似乎很少,生活越來越被渺小的瑣事充滿。

可見王安憶的要求多麼多麼低,而大環境裡的男人們,是多麼多麼不會做家務。

如果每個孩子從小就開始習得真實生活的能力,不論男孩女孩,都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

那當他們有一天被渺小的瑣事包圍時,幸福和溫情依然從四面八方湧來,我們做父母的,也真的可以老懷安慰了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