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女子有什麼禮儀?大家閨秀是怎樣練成的?

中國禮儀之邦的名頭,絕對不是白叫的。翻閱古籍文獻,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對於各種禮儀的要求。禮與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概念,禮是概念,儀是表現。可能很多人都對“大家閨秀”有過自己的想象,但是,作為大戶人家的女兒,絕不是僅僅出生在大家族,就可以被叫做大家閨秀的。在注重禮儀的古代,女子們有專屬的禮儀要求,而今天要帶來的,就是這些禮儀的具體內容,俗稱“大家閨秀練成法”。

古時候的女子有什麼禮儀?大家閨秀是怎樣練成的?

並不是所有大戶人家的女兒都叫做大家閨秀,我們來看一看“大家閨秀”的定義:指世家望族中才貌雙全、品行優良的女子,也泛指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兒。不管是哪一種,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出身。出身於名門望族,這只是成為大家閨秀的第一步,不過這都是在等級制度比較嚴格的古代,放在現代來說,即便家庭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家,如果能夠擁有良好的教育,同樣也是能夠擁有“大家風範”的。

這也就提到了,大家閨秀的第二步,良好的教育。這裡所說的教育,決不簡單只是文學方面,雖然文學也很重要,但只是一方面,另外一點,就是禮儀。我們常常用來形容的詞有什麼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三從四德”,但是,儘管學習古代的禮儀也需要明白,這些都是封建社會制度之下產生的規則,適用於古代,並不適用於現代。曾經有過人用這些當做教條,教導現代女性,這是很落後且不合時宜的,可以去了解,但是不值得去學習。

古時候的女子有什麼禮儀?大家閨秀是怎樣練成的?

說到具體的“儀”,不僅現代有解讀的書籍,古代也有。限於古代女子的地位和普遍現象,所以古時候的禮儀書籍,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集中在婦德、婦職和閨門禮儀等方面。因為女子沒有辦法像男孩子們一樣出門去讀書,只能在家裡接受一些教育,或者是父母,或者是親屬,也有專門在外面聘請的老師進行教授。

女孩子們學習所用的書籍,也有很多種。比如,為婦女立傳的《列女傳》,宣揚遵守禮法的婦女的同時,也讚揚了很多關心國事、具有很高的才學的女子。再比如講道理的《女誡》,從理論方面講明女子立身處世的道理,並且對女子言行進行了具體的規範和約束,被奉為是古代女子教育的經典。

古時候的女子有什麼禮儀?大家閨秀是怎樣練成的?

除此之外,《閨範》《女論語》同樣也是為女子教育而寫,還有帝王后妃、重臣名儒所寫的讀本,比如長孫皇后的《女則》,武則天召集士人所寫的《孝女傳》,明朝數位皇后的《女訓》《女鑑》等。

講述女子禮儀的書籍非常之多,不僅有面向皇宮后妃的,還有面向官宦閨秀的,也少不了面對普通人家的女子們的,各個階層不盡相同,身處不同階級,學習自己該學的禮節。

這些禮節,要求都是很嚴格的,比如露腳的問題,古代女子,尤其是還沒有結婚的閨秀,絕對不能輕易在外人面前露腳,尤其是陌生男子。走路的時候,要“步從容”,不急不緩,落落大方。站立的時候,不能夠站在門口,這樣會妨礙到別人,而且顯得非常不端莊。

古時候的女子有什麼禮儀?大家閨秀是怎樣練成的?

走路遇到轉彎的時候,拐的角度要大一些,免得碰到稜角,或者其他不必要的傷害。從尊長身邊離開的時候,動作一定要緩慢,表達出一種不捨和敬重的感情。而如果是自己在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面前經過的時候,要低頭彎腰,小步快走,表達自己的尊敬。

這些規則,有一些對於現代人,不論是男還是女,都仍然是很有意義的,比如離開尊長的時候要緩步,雖然並不是一定要這樣做,至少能夠有一些教育作用,也就是一直提倡的尊敬長輩。尊敬其實只是一個理論,畢竟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行動,那麼怎麼樣才是具體行動呢?我們或許可以從很多古籍當中去尋找答案,小編就不多贅述。

古時候的女子有什麼禮儀?大家閨秀是怎樣練成的?

但是,畢竟這些規則誕生於封建社會,並不是所有的都能夠適用於我們,比如不能隨意拋頭露面,或者前面提到過的露腳問題。如果按照這種理論來看,現在每一個女性都是“有違婦德”的。所以,辨別好壞,也是很重要的環節。

只不過,歷史上卻總會出現幾個一反常態的女子,小編印象最深的,當屬李清照了。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如果按照一般概念來說,她的出身也足夠她成為一個大家閨秀。但是,這位千古第一才女,卻不按常理出牌,書香門第的教育之下,她卻成為了一個賭徒、酒鬼,可是,偏偏卻又有著世人無法比肩的才情。這樣的女子,同樣是大家閨秀,只不過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不同尋常的大家閨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