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次!樓市調控一聲令下,房價可能要暴跌了?

房子一直是我們永不可逃避的話題,而今年5月的樓市刷新了一項記錄,單月全國樓市調控政策累計發佈多達50次,去年一年,全國樓市調控次數大概是250次,今年1-5月,全國樓市調控次數已經約160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0%。這一組數據最近頻繁的被房地產圈當中被提及。

160次!樓市調控一聲令下,房價可能要暴跌了?

但是,也有人跳出來驚呼,泡沫伴隨著房價的上升不斷被吹大,為何出臺如此密集的調控政策下,房價還是沒有得到控制,依舊堅挺如初,難道調控僅僅只是做做樣子,走走過場嗎?甚至還出現了調控越多房價越漲的論調。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還是需要冷靜下來仔細捋一捋思路: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樓市密集調控的背後是什麼?它將如何指導人們的購房行為?對未來的樓市如何判斷?

樓市密出現集調控潮 但整體熱度依舊在上升

五一前後住建部約談了成都、太原等12個城市,緊接著是在5月19日,住建部再次重申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明確了住房不炒的要求,隨之而來的是9個城市也出臺相應的政策應對,看起來確實是行動了起來。

但是,在政策密集出臺的同時,5月樓市也同樣存在著讓人感受到“房子要大漲、再不買就虧大了”的事件——成都7萬人搶1千套房子,西安搖號出現大量關係戶,杭州有人排隊買房以致暈倒,深圳購房需先交500萬誠意金。毫無疑問,這並不是我們所期待當中的樓市調試帶來的最終結果,因為房地產市場整體熱度依舊在上升。

按照常規,調控政策收緊之後,成交量回落而庫存去化週期拉長之後,名義房價環比將會出現向下調整。但是根據中指院研究數據顯示,5月樓市成交環比、同比齊升。其中,一線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上升33.91%,同比上揚4.18%;二線代表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上升11.27%,同比增加 28.48%;三線代表城市環比上升 31.97%,同比下降 14.68%。

而在另外一方面,在市場成交熱的背後,大中型房企收入頗豐。TOP100房企前5個月總體銷售規模達到了3.47萬億元,同比增長33.5%。在融資渠道收緊和銷售規模增長雙重因素影響下,大中型房企補倉意願強烈,在人才引進、城市輻射利好下,這些城市的樓市也引來更多關注。

160次!樓市調控一聲令下,房價可能要暴跌了?

房價要跌?不會過快上漲≠不漲

其實,對於樓市調控很多人都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頻繁的調控將會導致市場更加發熱,或者是市場密集調控就會導致房價出現下滑的觀點,其實都是有失偏頗的。

從整體來看,本輪調控政策只會降低熱點城市房價上漲的幅度,並且引導市場迴歸正常的價格規律,避免出現驟然過熱,但最終改變不了房價上漲的趨勢,更不會趨勢樓市出現大面積的降價。

限購確實可以降低這些城市房地產的需求,但是在庫存較低的背景下,限購只是降低了邊際上房地產的需求,但是無法改變這些熱點城市房地產需求大於供給的事實。限貸則降低了房地產市場的槓桿空間,也會壓制購房的需求。但是在熱點城市,購房需求的根基來自老百姓的改善需求,也來自沒有投資渠道背景下的投資需求。

160次!樓市調控一聲令下,房價可能要暴跌了?

而在購房需求依舊強勁,依舊存在上行空間的時候,對於房地產這樣的資產型產品,決定投資者持有還是拋售的主要因素是對未來價格的預期。一旦因某種突發性事件出現而導致投資者產生一致性悲觀預期,就會出現集中拋售和踩踏,形成價格暴跌,這顯然也不是調控所需要的結果。

換句話說,樓市收緊調控只是改變房價上漲的節奏,一旦房價面臨下跌壓力之時,或許也會進行對放鬆的調控。

頻繁調控不意味著房價要跌,但是卻明確的意味著樓市出現了不符合規律的波動,而樓市調控的結果不會過快上漲≠不漲,當然,當市場下行時,不會過快下跌也≠不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