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慌稱挨揍,家長帶人暴打班主任!父母言行決定孩子一生!

小學生慌稱捱揍,家長帶人暴打班主任!父母言行決定孩子一生!

01

近日,在安徽淮北相山第二實驗小學,一個孩子與同學在學校鬧了矛盾,跑回家對家長說,在學校捱揍。

家長聽說孩子受欺負了,便召集七大姑八大姨,集結去學校,上來就把班主任一頓暴打,之後,又對班裡多名同學謾罵警告,誰再欺負他們家孩子,就打斷誰的狗腿。

孩子受欺負,換哪個家長都不淡定,至於家長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衝突,則會成為孩子人生中,為人處事的模板。

據說,孩子並沒有真捱打,平常在學校,也是霸王一樣的存在,打架鬧事、擾亂紀律,更是家常便飯。

很明顯,這孩子的行事作風,青出於藍的複製了父母的模式,能動手絕不吵吵,拳頭之下打天下。

所以說,想知道父母的教育是否成功,看孩子就知道,想知道孩子背後,有一對什麼樣的父母,也是看孩子就知道。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示,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社會屬性。孩子的第一社會接觸者,就是父母親人,父母處理事情的態度,都滲透到孩子的三觀裡。

02

當一個小生命,在母親肚子裡安家時,育兒專家就告訴我們,胎教是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這裡除了對孩子進行部分藝術情操的培養之外,更多的需要母親保持心緒平和、性格溫順,生出來的孩子才能乖巧可人、體貼懂事。

由此可見,一旦有了準父母的身份,言行舉止,都將成為決定孩子性格的根源。

然而,性格又是決定人一生命運的關鍵。

社會心理學中的“費斯汀格法則”也表示過: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的。

一次,帶兒子去一家從未去過的遊樂場玩。

剛進去,兒子就被角落裡堆放的拼裝玩具吸引,彼時,旁邊有個男孩也在玩,看上去,比兒子小一點。

原本相安無事,突然的,男孩伸手拿走了一塊兒子已經使用了的零件,孩子當然不依,又順手拿回來。

小學生慌稱捱揍,家長帶人暴打班主任!父母言行決定孩子一生!

男孩大哭起來,孩子的媽媽走過來,不問青紅皂白,直接從兒子手裡搶過零件,放在男孩手裡。

拿到零件的男孩,看著兒子,露出勝利者的微笑,囂張的向兒子示威。

我安撫好兒子,上前理論了幾句,女人言語中,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興許是音量過大,引來了其它父母的圍觀,大家不約而同的,將“槍口”對準了她們母子。

見寡不敵眾,女人罵罵咧咧的拉著孩子走了。

眾人感嘆,這種性格的媽媽,教出來的孩子,也是唯我獨尊,欺軟怕硬的,這個遊樂場裡,很多孩子都吃過他們家的虧。

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複印件。父母給孩子的,不僅有血源、外貌,更重要的,則是性格和處事方式。

一個遇事冷靜的人,往往更能看見背後的真相,給最好的決定上一道保險;

一個遇事暴跳的人,則總是被情緒所折磨,先傷人,再傷已;

一個行事規矩的人,心中自帶界尺,平衡了自我,也穩定了人生;

一個行事獨斷的人,眼裡只有自己,外界的一切,給予他的都將是痛苦。

03

教育界有這樣一句話:“孩子的心是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

前兩天回老家,聽父親說,老張家的兒子大鵬長臉了,在外面賺了大錢不忘本,回來給鄉里的老鄰居翻修了房子,將村裡的孤寡老人張奶奶接到了鎮福利院,所有費用都是他出的。

聽著父親的讚揚,腦海浮現起他家以前的光景,在村裡倒數幾家,家裡有個長年躺在床上老人,膝下是五個張嘴要吃的孩子,任叔叔阿姨如何勤勞,日子依舊清苦。

叔叔阿姨卻為人熱情,即便自家日子過得再難,哪家有需要幫忙的,他們都會不遺餘力,為此,村裡人也願意幫他們,有穿舊的衣服、好吃的東西,都會先想著他們家,甚至家裡孩子沒人帶,村裡的老人也幫著拉扯,張奶奶就是其中一位。

大鵬的知恩圖報,正是老張夫妻待人熱情、樂於助人、受恩不忘報而播下的種子,如今,已然結成了甜美的果實。

小學生慌稱捱揍,家長帶人暴打班主任!父母言行決定孩子一生!

為人父母,教育子女,與從事什麼職業、收入多少,以及有多大學問,關係不大,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體力行,上傳下孝。

幾年前,有這樣一則廣告至今難忘: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媽媽在給家裡的長輩洗腳,於是,孩子立刻去廚房,戰戰兢兢,端來一盆水,要為媽媽洗腳。

父母的言行,便是孩子為人處事的參照。

父親將顧客遺落的零錢,追還給人家,孩子看到了誠信;

地鐵上,父親讓孩子給老人讓座,孩子體會到了尊重;

孩子考試落後,被父親責罵,生氣之餘,看到父親冒雨,依然工作,孩子感受到了毅力。

與外貌比起來,這些潛藏性格里的東西,都無法通過血源,從父母那裡直接複製過來,需要為人父母者,身體力行,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一點點浸染,一點點滲透。

正如人們常說的:你看那孩子,和他父母一個模子裡刻出來。這裡說的不僅是外表上的相似,更是行為舉止上的複製。

04

美國詩人惠特曼寫過一首詩: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

他就變成那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他的一部分......

人的一生,需要經歷家庭、學校、社會三個階段的教育,而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老師一直在更換,社會環境一直在變化,只有父母是跟隨一生的。

有時候,孩子就如同我們的影子,做什麼、說什麼,都通過他們那雙乾淨透亮的眼睛,傳遞到心裡,指示著他們,如何為人處事。

小學生慌稱捱揍,家長帶人暴打班主任!父母言行決定孩子一生!

當父母回家時,葛優躺伺候,拿起手機,玩得不亦樂乎,孩子看見的,便是滿足於眼前的樂趣,才是人生的真諦。

當父母手裡有書、心中有夢、腳下有行動,孩子看見的,便是終身學習、不斷成長。

父母性格里藏著堅韌和毅力,在遇到困難時,便會想方設法,迎難而上,此時,教給孩子的,便是不屈不撓。

父母性格里藏著規矩與責任,在為人處事上,便會規行矩步,替他們著想,此時,教給孩子的,便是自律自尊。

為孩子的命運,父母們,請謹言慎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