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老帶新分享」:用戶增長的突破口

詳解“老帶新分享”:用戶增長的突破口

在講“老帶新”手段前,我先為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小故事。

我有一位做產品經理的朋友,是名副其實的健身狂人,憑著對健身的熱愛和研究,他慢慢成為了健身圈的一個小KOL。

有一次,他在和健身教練的溝通中偶然瞭解到:現在健身的人多了,找私教上課的人也多了起來;每位健身教練都有很多“學生”,學生的身份主要集中在白領、職場工作者、公司中層和高管等等。

因為這些“學生”平時工作繁忙,經常會出現:即使和私教預約好了上課時間,也會時常的請假、遲到、要求調課等突發狀況;由於很多私教記錄排課表只用紙和筆,所以經常會被他們的突然請假、調課搞蒙圈。

朋友很敏銳的發現到了這個需求,回到家用了2周左右時間,自己開發出了一個非常簡易的“健身教練課程管理”APP,讓他們用手機就可以快速的為學生排課、調課,同時清晰的查看課程。

朋友把這APP拿給教練們一用,非常受歡迎——畢竟是從用戶需求出發去做的產品。

發現反饋不錯,他就把這APP掛到了應用市場上,開始慢慢有了一些自然流量湧了進來。

由於朋友平時還要上班,所以他將這個APP的推廣工作統一放到了下班後;再加上他本身並不打算投入太多資源,所以在推廣上採取了一種很笨但卻有效的辦法:

每晚回到家,他會把兩週前下載註冊APP,並保持活躍的用戶的手機號都導出來(一般不到幾百人左右);然後統一加一下這些手機號的微信,轉化一般在幾十到上百人左右。

然後接下來的日子裡,他會與這些用戶挨個溝通,瞭解一下產品的使用體驗,以及一些BUG反饋;同時向用戶懇求,可否把一張帶有APP下載二維碼的海報發到朋友圈,並且附上一句好評?

由於朋友和這些用戶聊的都很愉快,再加上這個產品確實解決了他們的一個小痛點,大部分用戶欣然同意;將APP下載海報發到了朋友圈,還會貼心的說很多推薦理由。

朋友不斷重複上述這個步驟——白天上班,晚上洗用戶名單,加微信,和用戶聊,求用戶推薦;繼續洗名單,週而復始。

由於健身教練的圈層也比較集中,他們的微信裡一定有著很多的同行,靠著這種方式,朋友很快積攢了5000名優質的種子用戶。

雖然最後這個項目因為不太容易找到商業模式,並沒有產生太大的水花,但我講的這個故事中其實蘊含著一個非常簡單的用戶增長手段:

通過各種方式,驅動老用戶不斷地將產品分享傳播,持續帶來新用戶。

01

為了保證一個較好的用戶體驗,我認為這種“驅動老帶新分享”的方式應該是足夠主動,以及足夠自然。不然就變成了我一打開某APP,彈出一個彈窗告訴我:

重大喜訊,分享產品,每邀請一位新用戶得5元!

咳咳,確實夠主動;但這樣的驅動方式很硬,容易造成老用戶的反感。

最好是能將“驅動老帶新分享”融入到產品的使用場景中來,並主動觸發。

這個使用場景就很多啦:

例如購買前、購買後,功能使用前、功能使用後等等,這些都是產品的使用場景,都可以植入“驅動老帶新分享”。

比如某社交電商APP,會在用戶購買產品的頁面裡,增加一個分享砍價按鈕,並不斷有抖動動效,提示用戶在購買商品前,可以先將頁面分享出去,就能獲得更高幅度的優惠。

再比如現在很多電商平臺,都喜歡讓用戶支付訂單購買成功後,提示用戶只要分享優惠券禮包到朋友圈,就可以得到返現金。

除了電商類產品,這種“驅動老帶新”分享還適用於很多高頻使用的產品:

比如某記賬APP,我每次點完記賬後,它都會彈出一個提示框,提示我點擊分享按鈕,將該APP分享出去,就可以得到紅包或者禮包進行抽獎。

再比如某P2P理財平臺,這個平臺用戶每天投資產生的收益,都可以申請轉存到自己的賬戶中。可以想象,每天有大量的用戶會申請將幾元,幾十元的收益轉移到自己的賬戶中。

在提交轉賬申請後,平臺會給出一個提示框,提醒用戶必須完成分享動作,才能轉賬成功。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我們先不說這些驅動老用戶分享的效果如何,但這種將“驅動分享”置於產品使用場景中的各個環節,還是非常值得大家去學習的。

首先它夠自然:

我購買完商品,提示我分享朋友圈就能返現金,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不會讓我產生反感,與使用場景深度結合。

再其次夠高頻:

對我們來說,用戶足夠高頻的分享產品到微信或者其他平臺,是我們樂於看到的,如何讓他高頻分享還不夠討厭,就是要將分享佈置於他的使用場景中。

最後足夠高性價比:

比如當用戶用記賬APP記完賬之後,大概率就會產生離開的意願;這時候通過彈窗,廣告提醒他做一個有利益驅動的小分享,既不會影響他的用戶體驗,同時也有大概率讓他去傳播的可能。

所以各位可以仔細想一想自己運營的產品,是否可以在一些用戶的使用場景中,植入“驅動老用戶分享”的手段,既不會太傷害用戶體驗,同時也能獲得新的增長點。

02

但並不是所有產品的使用場景都適用於這樣的方式。比如一些短視頻、新聞、內容APP等,用戶在使用這些產品的過程中會長時間的浸入式體驗,這時候如果你在使用場景中加入“驅動老帶新分享”的點,一定會讓用戶感到不爽。

比如用戶在瀏覽新聞的時候,這時“啪”你給他一個彈窗,提示他去分享,就會讓用戶體驗非常差勁。

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另一種手段驅動老帶新。

那就是造分享池。

這種方式已經應用到了很多產品中,呈現的形式也是不同。比如每日簽到分享領紅包、整點搶紅包、全民答題、每日搶福袋等等,這些都是造分享池,驅動老帶新的經典案例。

比如某社交電商APP,每天簽到都有紅包拿(其實也就幾毛錢甚至幾分錢),當用戶簽到完之後,它會彈出一個大紅包,提示用戶分享到朋友圈就能得錢。

據說,該APP每日簽到人數在幾十萬左右,分享人數保守估計十幾萬。

這絕對是該APP一個新的用戶增長點。

再比如某XX頭條APP,每日晚上7點有一個整點搶紅包的活動,獎池100萬人民幣(目測獎金數額誇張了10倍甚至幾十倍);只要你在8點後入場,就可以直接瓜分獎池裡的紅包。

它的分享驅動方式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提示你,分享鏈接到朋友圈,每邀請一人,獎池就會多加1元;

第二種分享驅動則是每分享一次,就能提高瓜分紅包成功的概率。

某某頭條的每日整點紅包,一種分享池

詳解“老帶新分享”:用戶增長的突破口

該整點紅包非常火爆,每日峰值近百萬UV,所帶來的分享傳播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增長點。如果你對紅包拉新這種行為非常不恥的話,那知識問答同樣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造分享池手段。

某新聞APP就採用知識問答的方式驅動老帶新分享。每日用戶在指定的時間內連續回答對10道問題,就能瓜分高額獎金,由於該新聞APP的用戶質量不錯,每日都有數十萬人參與此活動。

而驅動分享傳播的方式則是:當用戶一旦答錯了某道題,則會迅速彈出提示框,提示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即可有復活機會。

通過這種趨利+內容的“造分享池”手段,該APP也找到了穩定的用戶增長點。

所以你看:如果為了用戶體驗,你無法在產品的使用場景中佈置“驅動老帶新分享”的話,那用造分享池的方式也是非常好的——既不會干擾產品體驗,也給了用戶更多的可玩性和樂趣。既能解決拉新,還能解決日活。

03

所以你看,“驅動老帶新分享”無非就是這兩種手段:

  1. 融入產品使用場景
  2. 造分享池

那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驅動老帶新分享”到底要注意哪些細節:

很多做活動運營,用戶增長,或者運營負責人會發現,即使你完全複製了別人的增長手段,也無法獲得同樣的增長效果。

究其主因,就是因為有很多細節問題沒有做好。

尤其是很多關鍵細節,會大大影響驅動和拉新的最終效果。

第一個關鍵細節就是驅動利益要足。

能否不斷的讓用戶去分享,去傳播,就在於能否給到用戶有吸引,有針對性的驅動利益。

包括紅包、權益、積分、身份、資源等等。

為什麼大家現在分享都喜歡用紅包進行驅動,就是因為紅包很實在,可以打穿大部分用戶的利益點。

動動手指分享一下,幾毛紅包到賬,看的見摸得著。

而如果資金不是很充足的產品,也可以通過一些資源置換的方式,包裝出一些高性價比的驅動利益。

比如某大型電商APP,通過商業方面的合作,與某視頻網站達成協議,只要用戶完成該電商APP的轉發任務,就會得到視頻APP七天免費體驗券——既進行了傳播分享,為電商APP拉來了新用戶,還為視頻網站進行了引流,雙方各取所需,利益最大化。

還有某積分牆賺錢APP,由於他們產品的用戶多貪圖一些小恩小惠,所以該APP做了一個每日簽到領流量的活動:簽到後分享到朋友圈即可獲得幾M不等的流量。

由於用戶簽到人數眾多,流量可以進行集中採買,得到了運營商很大的優惠。

均攤下來發現:要比直接給用戶發紅包成本要低得多,並且用戶門對於流量這樣的獎勵也非常的喜歡。

再比如某美劇APP,採用的是分享免費解鎖劇集的模式——只要用戶分享,就能免費解鎖新上映的高清劇集等等。

第二個關鍵點就是要儘可能的提升用戶的分享頻次

不要怕用戶高頻的分享是否會刷屏他的朋友圈,這不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我們的目的是為用戶創造高頻分享的機會

例如前面所說的那個簽到分享、整點紅包分享,都是致力於提升用戶的分享頻次。

讓用戶從使用產品後偶然的分享,變成每日都有利益驅動刺激他去分享。

由平均每月分享1次,變成每週分享一次,甚至變成每日分享一次。

相信大家的朋友圈經常會被XX閱讀APP舉行的英文原版閱讀打卡活動、某某流利說APP舉行的英文單詞打卡活動分享刷屏,類似這種閱讀打卡、健身打卡的打卡類活動;給森林、大樹澆水、金魚養成等養成類活動,也都可以督促老用戶進行高頻的分享。

第三個關鍵點就是提升用戶分享通道的針對性

由於微信和QQ的龐大用戶數,現階段“驅動老用戶分享”的本質都是以薅騰訊的流量為目的。所以就有多個場景供用戶進行傳播選擇:

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好友、QQ好友、QQ空間……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很多產品在驅動老用戶轉發的時候,會給用戶多個轉發通道,微信好友、朋友圈、QQ好友、QQ空間排一列,讓用戶自主選擇到底轉發哪一個。

事實證明:很多時候給到用戶足夠多的傳播通道,被證明是非常低效的。

比如某輕小說APP,他們在不斷的測試中發現:如果驅動用戶轉發朋友圈,或者微信群,無論是轉發鏈接的流量,還是拉新的用戶數,都是非常低的——因為他們的用戶主要以青少年為主,這些青少年主要活躍在QQ和QQ空間,很少有微信。

所以這就造成了傳播浪費。

後來經過優化,他們關閉了分享到微信的通道,直接驅動用戶傳播到QQ群或者QQ空間,收穫了非常好的效果。

所以可見:有時候,並不是給到用戶足夠多的選擇就是最好的。

在這一點,X社交電商產品做的就非常好,他們不僅有針對性的引導用戶去做分享傳播,並且儘可能的讓用戶分享多個場景,提高轉化。

我也將在本文最後的案例為大家詳解一下,該社交電商產品是如何通過運營和產品手段,一步步的提升用戶分享場景的針對性。

第四個關鍵點就是打磨分享的“鉤子”

我們前面說了這麼多驅動老用戶分享的內容,無非還是寄希望於能多多促進分享傳播,帶來更多的用戶。

那分享的內容能否是一把好“鉤子”,把新用戶更多的鉤進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這個鉤子可能是利益。

比如X頭條的分享海報文案寫的非常清楚:

恭喜你(新用戶)獲得18元,下載就能領取

由於X頭條的用戶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那這樣的獎勵無疑是一個銳利的“鉤子”,足以鉤住大量用戶。

天天賺現金,這樣的鉤子對於三四線用戶非常有吸引力

詳解“老帶新分享”:用戶增長的突破口

這個鉤子還有可能是焦慮。例如某閱讀APP,分享的文案則是:

我在這裡免費讀了32本書,提前完成年度閱讀目標,你呢?

是不是讓你很有危機感?

所以這個“鉤子”可能是任何一點,但要對你的用戶有足夠針對性。

就怕分享出去的“鉤子”很普通,比如某金融理財APP分享出去的鏈接文案只有短短一行話:

要理財,就上XXXX!

這樣的“鉤子”絕對不會有任何誘惑力;即使被分享出去的頻次足夠多,也不會拉來大量的用戶。

04

可能有很多讀者會對這種“驅動老帶新分享”的用戶增長手段提出很多質疑。比如這樣的拉新方式因為很多是用利益驅動的手段,是否會消耗很高的成本?以及如何控制成本?

另外通過利益帶來的用戶因為都是趨利的,質量是不是會很差?

以及是否會被羊毛黨薅羊毛?

以上的擔憂我覺得都有道理。這本質上也是兩種不同推廣思路理念的探討。

第一種推廣思路:產品用偏實用性的文案,用較貴的價格(幾元,甚至是幾十元),投放正規的渠道,收穫一枚較高質量的目標用戶;這樣的目標用戶不是趨利而來,他肯定會有交易,有購買,或者後續有投資等等。雖然這樣的用戶很貴,但他一定是高質量的用戶。

第二種推廣思路就是:通過傳播分享,小恩小惠的利益驅動,帶來了大量的趨利性用戶,這些用戶質量肯定不如第一種好,但用戶的單個成本足夠低,足夠便宜,基數足夠大;只要這其中有一些轉化,那最後綜合估算下成本,其實也不一定會虧。

兩種推廣思路都有各自的道理:

第一種的劣勢在於很多時候,你花的價格足夠高,但並不會找到很多高質量的用戶。

第二種看似來的都是趨利的用戶,質量或許會很差,但通過“老帶新”的方式,會稍稍彌補用戶質量的不足。

因為用戶都是呈圈層化分佈的,車主的朋友圈裡一定有很多車主,媽媽的朋友圈裡一定有很多媽媽,家長的朋友圈裡一定有很多家長,醫生的朋友圈裡一定有很多醫生。

如果你能通過適當的利益、紅包、錢、優惠券、獎品,將老用戶圈層的用戶裡“鉤”出來,那為什麼不用利益去驅動呢?

所以在做用戶增長的時候,一定不要排斥利益驅動的方式。

很多時候,簡單粗暴的手段反而更有效。

05

當然問題還是要解決的。比如如何監控用戶質量,如何控制成本。首先要監控老帶新分享帶來的新用戶的質量。

包括監控用戶的次日留存、3日留存、7日留存、用戶的IP、用戶的操作行為、拉來的用戶數量等等,不斷去判斷用戶的來源質量,以及是否是羊毛黨,是否做假。

比如大部分老用戶,通過分享能夠帶來1~5個用戶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人了,但有的用戶,居然邀請了上百人甚至數千人——這不是羊毛黨這是什麼?可以進行封禁賬號的處理。

還有的用戶,邀請了十幾人之後發現:邀請的用戶下載APP後沒有任何後續動作,或者只登錄一次便杳無音信,這種也可以判定帶來的都是垃圾用戶——停掉他的分享獎勵。

其次是設立提現門檻,控制預算,同時不斷洗出用戶。

在通過利益傳播分享的操作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點就是要為用戶設立提現門檻。

比如某某頭條APP,有多個驅動用戶分享得現金的任務和活動,但提現門檻高達20元。大部分用戶可能獲得的獎勵也就在5~10元左右,所以他們基本上有很大程度是提不出這一筆費用的,那這部分的成本是不會算進推廣費用中的。

所以,設立提現門檻是一個控制獎勵成本非常好的辦法。

雖然很多簽到、整點搶紅包每天看似要消耗大量的金錢,但其實大部分用戶的費用都無法達到提現門檻,那這筆費用基本上也就永遠不會發生。

某產品提現門檻,10元提現需要連續24天活躍

詳解“老帶新分享”:用戶增長的突破口

另外就是很多簽到搶紅包,整點搶紅包在設計獎勵機制的時候,會不斷的有“洗”用戶的機制。比如如果這個用戶連續簽到分享三次,收到了1.5元的獎勵,但他並並沒有拉來任何的新用戶。那該用戶後續的分享得到的金錢就會大幅度縮水,可能得到幾分甚至是優惠券。

通過這種前期獎勵刺激用戶去傳播,用戶如果帶不來新用戶,則獎勵幅度大幅縮水,我稱之為“洗用戶”的方式;配合提現門檻,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而不是讓費用白白的砸在很多無效用戶身上。

05

我認為某社交電商APP的“驅動老帶新分享”手段在傳播思路,傳播細節方面做到了業界巔峰。下面我以該社交電商APP某首頁活動,為大家完整覆盤他們的驅動流程,通過此流程你可以看到諸多很“鬼”很雞賊的細節。

首先該活動叫天天領現金,打開該頁面,提示你有現金可以領。

頁面交互很醜很俗,但足夠簡單,不花哨,大道至簡:

詳解“老帶新分享”:用戶增長的突破口

在這個頁面,整個內容,頁面樣式被儘可能的簡化,並沒有提示你去分享或者多餘內容,只有一個不斷抖動的【領取】按鈕,提示你儘快去點開領取紅包。關於這一點我想特別的說一下:

我們很多運營在做活動頁面的時候,喜歡在頁面堆砌文案、堆砌流程、堆砌元素,把頁面內容搞的非常複雜,這些都是用戶增長的大忌。

點擊領取後,頁面依然簡潔直接:

詳解“老帶新分享”:用戶增長的突破口

點開之後,醒目的告訴你獲得了5.88元獎勵。但這5.88元並沒有打到你APP的賬上。請大家注意按鈕文案:

分享後即可拆開

大部分用戶此時的心理是:自己既然已經得到了錢,分享後就能拆開,那就分享吧!

成功套路了一批。

縮減分享通道,不給用戶選擇的猶豫:

詳解“老帶新分享”:用戶增長的突破口

彈出提示分享框。請大家注意:它並沒有一下給你很多個分享渠道,沒有把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QQ好友、QQ空間都給你列出來,而是隻給了你一個微信好友的分享渠道。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為了讓你減少分享選擇和猶豫,快速分享。

以及之前測算過,分享給微信好友比分享其他幾個渠道最有可能達到拉新最大化。

這個“拆”字用的太妙:

詳解“老帶新分享”:用戶增長的突破口

分享後回來才發現,原來這個5.88元並不是你分享後就能全部拆開,而是隻拆了一部分,要想得完全得到這個錢,還得繼續分享。可能會有一部分人放棄,但文案誘惑著你還差一點就能提現了,你決定繼續分享。

同樣是單渠道分享,而分享渠道變換為“微信群聊”:

詳解“老帶新分享”:用戶增長的突破口

請大家注意這次的分享通道,變成了【微信群聊】。也就是說:該活動正在引誘你一步步的去將分享場景覆蓋微信好友,微信群聊,朋友圈。

其實更加雞賊的是:該產品根本判斷不出用戶是否真的分享了微信群,即使你分享給微信好友,也會判定你分享成功。

但是賭的就是大部分用戶會分享到微信群。

可想而知,下一次拆完,也並不會得到這5.88元——因為後面拆開的紅包數額越來越低。

大部分人連續分享3~4次之後便失去了興趣,而這5.88元的費用也並沒有發生。

非常精彩,但又非常雞賊的“驅動老用戶分享”方式。

06

如果從商業道德上講,這確實有一定的欺騙用戶之嫌,但如果從用戶增長的角度來看,這裡面有諸多值得學習的思路首先讓你快速得到一個“表面”上的5.88元紅包,給你錢已到手的快感,卸下你的防備,然後驅動你分享。

驅動你分享的時候只給了你一個分享通道,讓你減少選擇,快速分享拆開紅包。

當你拆開後,發現並不是全部5.88元,而只是一部分的錢。這時候再提示你,離獲得全部5.88元已經接近了,再分享就有可能全部拿到。

雖然可能會有點感覺被套路,但大部分用戶會繼續選擇分享。

而這次給你的分享通道做了更換,希望你分享到微信群聊中。

後面不斷套路你做第三次,甚至是第四次分享,將微信好友,微信群聊,微信朋友圈儘可能的全部覆蓋。

榨乾用戶的分享價值,如果用戶想完全的領到5.88元,依然有一定的距離。

就這樣,驅動老用戶完成了一次低成本的傳播推廣。

當然各位可以不用像這個方式這樣雞賊,畢竟有點太套路化。還是要根據自己產品和用戶的實際情況,借鑑這樣的思路,學習其中的細節,通過更有誠意的驅動手段,去做用戶增長。

好,由於今天的內容較多,我最後為大家總結一下:

首先用戶增長團隊一定要有驅動老用戶帶新用戶的意識,

因為這是用戶增長最容易出量的突破口。

其次就是驅動老用戶,要麼將驅動方式植入到產品的使用環節和場景中,使之更加自然,要麼通過造分享池的手段,讓老用戶玩起來,嗨起來,最終完成分享動作。

在驅動的過程中,給到老用戶的驅動利益要足夠,要有針對性;要儘可能的提升老用戶的分享頻次,分享場景的針對性,以及老用戶分享出去的鉤子。

“鉤子”要足夠鋒利。才能鉤住大量的用戶。

要對老帶新的用戶進行質量方面的監控,要設置提現門檻,控制預算,防羊毛黨。

另外這一切,都要通過一些心機和細節,才能達到效果的最大化。

最後在做用戶增長的時候,還是要能接受用利益驅動用戶傳播,以及拉新的這種思路。並不是利益拉來的用戶就是差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通過利益手段,打透用戶所在的圈層。

好了,那關於“驅動老帶新分享”的內容我今天就全部講完了,未來,我也將為大家帶來更多的用戶增長案例實操。

文末福利

詳解“老帶新分享”:用戶增長的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