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一爐好丹(三)道教的宇宙觀與煉丹爐里的乾坤,被埋沒的大發明

宇宙開創之初,萬物俱寂,時間與空間被壓縮在一個無限大的小點上,這就是無外無內,無生無滅的混沌,它的內核就是“道”,也就是“一”。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一切的終點。

然而隨著不可度量的時間過去,混沌終於產生了分化,清濁分辨,鴻濛開啟,誕生了最基礎的陰陽。也就是“━”與“╍”,這就是太極生兩儀。陰陽再相互作用,陰得陽氣,是為“少陽”,陽得陰氣,是為“少陰”。少陽為東方,少陰為西方,老陽為南方,老陰為北方。這就有了四方的概念。中間的絕對混合,就是土。天一生水,居北,地二生火,居南。天三生木居東,地四生金,居西,這就成了五行。五行中的四隅再相互結合,才有☰☱☲☳☴☵☶☷八卦。接下來才生出世間萬物。五行之氣上接九霄,下接九泉,萬物莫不仰其而生,在味為酸甜苦辛鹹,在色為青赤皂白黃,在身為心肝脾肺腎,在獸為鱗毛羽介裸。但在這些事物的背後都是“道”的運作。“道”分化做了構成萬物的精氣,它是如此神奇,來無影,去無蹤。人們很難親眼看到或捕獲它,但精氣的性質和多少,決定了每一種事物的屬性。

煉一爐好丹(三)道教的宇宙觀與煉丹爐裡的乾坤,被埋沒的大發明

描繪道教的宇宙生成學的“河圖”

這就是道教的宇宙模型。道士們認為,只要能夠採集並保有這些精氣,也就能突破生命,長生不死。天地雖作,但天地之精依然在不斷運行,凝成各種精華。其中礦物就是它們最穩定的結晶,一般要花上一千零八十年的時間來生成。而經過四千三百二十年的繼續演化,礦物自然結為“還丹”,那就是仙人們的食物。服用它就可以飛昇成仙。

為何服用凡間的草木無法成仙呢?因為它們都有自己的壽命限制,埋之即腐,煮之即爛、燒之即焦,自己都保護不了,又怎麼可能用來使人長生不老呢?所以必須要用礦物製作金石藥。

以上就是道教外丹的理論基礎。道士要做的,就是營建出這樣的一個“人工環境”,縮短時空,讓本來要四千三百二十年才能形成的“還丹”提前出現在人間。

一般煉丹之前還要有個小儀式,也就是祭神。畢竟,一個考核期的新人不能不和老員工打打招呼。《九丹經》的禮品單是:好白酒五升(這應該理解成清酒,因為元以前的烈性白酒尚無發現。)牛羊肉乾各三斤,黃梁米飯二升,大棗三升,梨一斗,熟雞蛋三十枚,鯉魚三頭,各重三斤。就算是今天的人們看來,這也是份不菲的見面禮。所有的禮物都擺在三個香案上,案上點兩束香。煉丹者向大道君、老君、太和君禱告。

如果是“九轉丹”,程序就有些不同。先投“玄酒”五斗在煉丹地的流水中,如果沒有流水,就投在丹井中,這是為了鎮壓地氣。讓煉丹的人都吃裡面的水。再用青石函裝上龍骨十斤,沉於東流水中,這叫“青龍液”,目的就是通過飲水與水靈通感。陶弘景還懸起了象牙,據說這有避雷的功效。

真正開始煉丹還要選定日子,必須行七日齋戒。開始作九鼎丹的最佳時間是陰曆的五月五日,也就是端午節,因為這一天是一年中陽氣最順的時候。差一點是七月七日,也就是七夕節。而九轉丹以九月九日重陽節為吉日,但這個日子未必適合九鼎丹,就象端午和七夕未必適合九鼎丹一樣。起火那一天最好是甲子日或者丁巳日,差一點是甲申日、乙巳日、乙卯日。每個季節還有幾個時間是不能做藥的。簡單來說那就是正神的休息時間,你要專挑那個時候工作,那完全就是逼神們加班,自然就公給你“好看”。這幾個要注意的日子就是春天的戊辰日、已巳日,夏天的丁巳日、戊甲日、壬辰日、已未日,秋天的戊戌日、辛亥日、庚子日,冬天的戊寅日、己未日、癸卯日、癸酉日,還有黃曆上的凶日,如月殺、反支等等,

這些時間凶神橫行,不能拿來合藥。如果不幸這一年的五月五日或七月七日正逢這些凶日,那就只好再等一年了。

煉一爐好丹(三)道教的宇宙觀與煉丹爐裡的乾坤,被埋沒的大發明

農曆節日也正是煉丹的好日子

齋戒的時候,煉丹師們也不是坐著空等,還是有些事可以做,比如說製作玄黃和“六一泥”,這兩種是煉丹的必要材料。

什麼是玄黃呢?其實也是種泥。但這個名字一聽就高大上。《千字文》開頭一句就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天玄地黃,足見十分神秘。不過這裡的“玄黃”與天地沒有直接的關係。它是用十斤水銀,加上二十斤鉛,放在鐵器中,用猛火燒製而成,呈現華麗的紫色,也可能是黃金色,完成後還要放在竹筒中蒸多次,再用雄黃溶液和丹砂溶液萃取,最後的成品呈現泥狀,科學的說,這叫“汞齊”。特別注意,水銀蒸氣有劇毒,切勿隨意嘗試。

煉一爐好丹(三)道教的宇宙觀與煉丹爐裡的乾坤,被埋沒的大發明

“玄黃泥”另外一個角度也是對“天玄地黃”的象喻

六一泥的製造可能更困難一些,這個名字當然不是來自兒童節,它來自於《河圖》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是道教崇拜的生命之源。所以叫“六一泥”,不叫“七星泥”可能是因為北斗七星主死,不太吉利。相對的南斗六星主生。所以有這樣奇怪的名字,歸於實際,這種泥是用礬石、戎鹽、滷鹼、赤石脂、滑石、牡蠣六種材料,加另一種材料製成。這種材料有多種說法,如“礜石”、“胡粉”、“雄黃”、“醋”、“甘土”等,啥都有。

為什麼會成這樣呢?因為六一泥是煉丹的重要物質,因此歷代都在不斷改進,有很多版本。其實不光是這第七種材料不確定,就連前六種也時有變動。如將“赤石脂”改為“白石脂”,加入牛羊毛之類,有時甚至會打破七種材料的限制。

為什麼煉丹士要不斷改變六一泥的成分?那是因為在煉丹過程中,六一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用來作丹爐的瓦釜,多少會有些裂縫,在加熱時,藥物會從這些裂縫揮發,造成事故。如此就需要其將這些裂縫固定起來,塞滿。等後來丹爐改用金屬材質。六一泥也有隔絕金屬與丹藥的作用,避免兩者發生反應,影響丹藥生成。據說丹藥直接與爐子發生反應,會生成“毒丹”。當然,在反對丹藥者的眼中,丹藥就是毒藥。

既然六一泥有如此實際的功能。所以道士們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配方。但問題是,用得著搞得這麼複雜嗎?須知只要是泥就有密封的作用。單用這些成份中的一兩種不更方便得多嗎?六一泥的製作極為繁瑣,必須要把礜石、戎鹽、滷鹼、礬石加熱二十天後,再用牡蠣、赤石脂和滑石加進去,一起搗一萬下,才能把這些物質全部粉碎混合。為什麼要這麼麻煩?中國最後的丹醫張覺人說:“是的,這就是道士故佈疑陣,故神其說的方法。其實六一泥起的作用就是密封,一種成分就夠了。”

很長時間,這種說法被認為是定論。可惜的是,張老先生是一個好醫生,卻未必是一個好丹士。如果真是為了故弄玄虛,哪會用這樣的力氣?六一泥的秘密最後終於在2004年被中國科技大學碩士黃群初步揭開。它是一種超群的耐火材料。此時,距張老先生去世已經有二十年。其實,專家也會在自己熟知的領域上犯錯,這事屢見不鮮。

煉一爐好丹(三)道教的宇宙觀與煉丹爐裡的乾坤,被埋沒的大發明

現代防火材料

六一泥的功能絕不只是固定裂縫,隔絕反應那麼簡單。它還能耐高溫,這樣才能避免在火焰的作用下產生化學變化,影響丹藥性質。它還必須有強大的粘合力。因為在高溫下,丹爐中的氣體會膨脹,沒有足夠的粘力,本來就是兩部分的爐子會被衝開。六一泥的固定性堪比現代水泥,卻又遠比水泥耐熱,有著十分優秀的化學穩定性,比諸現代耐火材料也不遑多讓。難怪六一泥會成為丹家不傳之秘。如此優良材料卻被埋沒數百年,實在是可惜。

六一泥與玄黃的用法是在裝入丹藥後,六一泥在丹釜內外各塗一寸三分,玄黃在內六一泥的基礎上再塗五分,這可能是因為玄黃會參加反應的關係。反覆塗泥,直到丹釜成為一個整體。如果有小隙縫,就用羊須筆和泥塗縫,一定要密封好。否則,再小的裂縫都可能造成失敗。

齋戒已畢,丹釜上的泥也已經曬乾,沒有絲毫縫隙。這就可以起火了。

起火也有學問,是用火柴和火石嗎?那樣未免逼格太低了吧。事實是用陽燧。這是一種類似凸透鏡的工具,採用聚焦的方式引火。古人認為它可以取出日中真火。

當點燃在丹釜周圍的燃料後,煉丹終於正式開始了。這時就要注意控制火候。九轉丹的燒煉方法是這樣的。先把米糠煨火在鐵架下,離開釜底六寸,燒九日九夜,接著加火讓米糠離釜底三寸燒九日九夜。再加火把釜底蓋住三寸燒九日九夜。再加火讓釜腹三寸受熱九日九夜。再加火讓釜腹五寸受熱九日九夜。再加火讓釜體的結合處下方一寸受熱九日九夜。停止加熱,讓丹釜冷卻十日,再加火至結合處下半寸燒三十六日,這樣,一共要燒九十天。

煉一爐好丹(三)道教的宇宙觀與煉丹爐裡的乾坤,被埋沒的大發明

《西遊記》裡的煉丹爐

這麼加熱,到底有什麼道理呢?

原來,照道教的宇宙學說,當丹釜密封之後,內裡就與外界隔絕,成為一個小宇宙。上釜就是天,下釜就是地。裡面的藥物就是天地間的物質。煉丹士們要做的,就是讓這個小宇宙發生同大宇宙一樣的反應,讓裡面的生成萬物的精氣流動起來。這種試驗方式,後世也被用來探索生命的形成。

當在釜中對丹藥加熱時,火候的掌握就是在模擬自然界的氣溫變化。就象因為太陽對地球照耀的遠近、角度區別讓世界上產生一年四季的變化一樣。煉丹師們希望通過火焰與丹釜加熱部位的控制來使釜中產生時空的變化。就象神話中“天上一日,世上一年”一般。密閉的小宇宙裡的時空也能加速運行。釜外的一日也就是釜中的一年。精氣加快流動。外面的四千三百二十年在丹鼎中被濃縮化為十二年。裡面的陰陽五行物質自行作用運行,這就能結出長生不死的丹藥。

煉一爐好丹(三)道教的宇宙觀與煉丹爐裡的乾坤,被埋沒的大發明

老君煉丹

雖然理論很完美,不過實際運用有限制。事實上,大部分煉丹師都是希望一年左右就能煉出長生不老的丹藥來,否則你等得起,皇帝等不起。你自己的精力和時間也耗不起。所以哪怕陶弘景二十年專注煉丹,但最後的成品也就是一年內完成的。

即使只堅持一年,煉丹其實也是個苦差事,丹爐周圍二十四小時不能缺人。在煙董火燎中關注溫度的變化。丹釜上的一小截裂紋,一個小小的打盹,就有可能使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可想而知,最後開爐時,煉丹士的內心有多忐忑不安。

現在有個沒說清的關鍵點,那就是大家都感興趣的。那就是丹鼎中到底是什麼藥呢?世上流傳著很多說法。有說是童男童女的,有說是紫河車的,有說是萬年人參和靈芝的。

其實,一個真正的道士們認為,用人身上的事物甚至是活人煉丹,完全是邪道,不足取。而用植物藥之前也說過,是易壞的。縱然可以取得一時之效,也不可能讓人真正長生不老。而對於深明大道的古人,有機物和無機物之間,生命與非生命之間根本不存在現代人所相信的如此巨大的界限。石頭裡還能蹦出孫悟空呢,塗山女也能變成石頭。因此,礦物藥也可以用來模擬宇宙的運行,給予人以生命。如果用的是鉛和汞,那就是模擬陰陽二氣。用的是二十四味藥,那就是模擬二十四節氣。當然,用得最多的還是丹藥五行。即

汞、丹砂、雄黃、黑鉛、白銀

煉一爐好丹(三)道教的宇宙觀與煉丹爐裡的乾坤,被埋沒的大發明

五神獸與丹藥五行其實也是同氣相感

除了沒區分化合物與純淨元素外,這裡面汞的定位明顯有問題,硃砂就是汞的化合物,怎麼同一種物質出現了兩次?而且按五行的原理,應該有一種青色的元素。而汞的色彩更接近於銀。那麼為什麼丹藥五行裡用了汞?

按照《淮南子》的記載,五行之氣生成五土之氣,正土之氣上抵埃天,五百年生出雄黃,雄黃五百年生出雌黃,雌黃五百年化成黃汞,黃汞五百年生出黃金。

偏土之氣上抵清天,八百年生出曾青,曾青八百年生出青汞,青汞八百年化成鉛。

壯土之氣上升到赤天,七百年生出丹砂,丹砂七百年生出赤汞,赤汞七百年化成銅。

弱土之氣上抵白天,九百年生出白色的礜石,白礜九百年生出白汞,白汞九百年化成銀。

牝土之氣上抵玄天,六百年生出磁石,磁石六百年生出黑汞,黑汞六百年生出鐵。(解讀依據《道藏煉丹要輯研究》)

這裡面的五金與五行,純淨物和化合物就完美對應,生成的時間對應《河圖》。當然這也只是種理想狀態,因為現在人們還沒有發現汞除了銀色外的其他色彩,白礜有可能是天然的砒霜。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其實很早就有了與五行五色緊密聯繫的礦物五行觀念。但為什麼丹藥五行不採用《淮南子》的記載?可能是因為煉丹是最終的目的,現在選取這些藥物更容易發生反應。

不過,現在,問題來了。我們如果要煉丹,是還繼續古人的方式嗎?

當然不必,因為古人對世界的瞭解未必有我們深入。以我們現在的知識,哪怕小學生也知道,別說一千年,就是一千萬年,雄黃也不可能變成黃金。曾青與鉛,丹砂與銅,礜石與銀完全是不同的物質。

另外光加熱一道上,古代用炭、馬糞、米糠為燃料的丹爐其實溫度不可能多高。而我們,可以用其他手段,實現精確控溫,從上千度的高溫到接近絕對零度都有可能。

煉一爐好丹(三)道教的宇宙觀與煉丹爐裡的乾坤,被埋沒的大發明

元素週期表是古人無法接觸的。

所以我們就能夠比古人走得更遠,發現這些礦物中更神奇的奧秘,從而檢驗古人對它們的選擇是否合理。通過對比分析這些礦物古今的觀念區別,可能會發現更有趣的事情。

從下集就開始一一介紹這些礦物。看看它們能夠告訴我們什麼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