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裝房漸成市場主流 謹防「精裝黑洞」

近日,某地精裝修維權事件頻發,涉及約40個樓盤,共500多名業主,業主們一致認為,目前開發商的成品房精裝標準大多在3000元每平米左右,但是根據開發商公示的裝修細節和開放的樣板間配置來計算,裝修成本就在幾百到一千每平米左右,開發商可以從中賺取高額利潤。

精裝房漸成市場主流 謹防“精裝黑洞”

精裝修維權事件是對昆明精裝修市場的一個警示,昆明市場剛步入精裝修市場,正打開精裝修時代。根據以往數據來看,昆明市場上的精裝修房源正處於逐年上升的勢頭,昆明精裝修的勢頭大多是由外來房企帶動,本地房企精裝修經驗還不足。無論是在售新建商品住宅還是今年新推房源,精裝修房源都佔有了一定的比例,其中,高層住宅精裝修比例達到了60%,精裝修公寓類產品高達80%-90%。

精裝維權事件看似距離昆明還遠,但目前昆明房地產市場精裝房已成趨勢,而精裝房行業尚無統一交付標準,也沒有關於精裝修房的交房驗收標準,作為購房者更應該加大警戒心防止落入“精裝黑洞”。購房者需要注意以下“精裝黑洞”。

精裝房漸成市場主流 謹防“精裝黑洞”

看似“精裝”,實際質量堪憂

許多開發商的製作精裝房首先就是要讓購房者可以被吸引,用物超所值的設計提升樓盤價值,但是很多工程項目質量也許存在問題,有的甚至需要通過使用後才能察覺的出現的問題,所以在竣工驗收也不一定能夠檢查出其中的質量問題。

對於這類問題,購房者可以通過簽訂的購房合同來彌補其中的缺陷。在合同裡明確工程適用的施工規範、工程驗收標準和裝飾工程的監理公司。

不標明品牌型號,產生大差價

在成都的維權事件中,華潤龍灣御府雖然在銷售現場公示了裝修標準,但也是幾乎所有裝修材料均未標明品牌、型號、數量、單價、產地,對裝修施工、監理、審計費用均未做任何說明。

事實上,同一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價格相差幾千元乃至上萬元。開發商可能會使用這種辦法從中獲取暴利,而使購房者的權益受到傷害。

對於這類問題,精裝修購房者在簽訂合同條款以及附加條款時,應該注意住宅裝修所有項目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以及設備的品牌、型號、生產廠商,還有關鍵項目的工藝做法、標準,重要的裝修項目甚至應該在合同附件中備有圖,做好精裝修的費用和材料使用費用的對比。

看似“有用”,實際“無用”

許多精裝房內會用很多看似美觀,但實際沒有用並且佔地方的裝飾吸引購房者。購房者在選擇精裝房時,應該把住宅的實用性放在第一位,並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來選擇精裝項目。

採用精裝修的方式是房地產開發商獲取高額利潤的新方式,也一定貼合了購房者的需求。昆明目前剛進入精裝修時代,還處於一個試探的階段,裝修問題還沒有顯現出來,但是精裝房的質量問題始終是會伴隨著開發商和購房者的,要對精裝修的質量進行全面的監管無論對於開發商還是監管部門,都還是一個難以實行的難題,要謹防“精裝修黑洞”,購房者還是要在購房前瞭解相關精裝房信息,多問問專業人士,減少落入“精裝修黑洞”的幾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