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產業拔「窮根」——關於「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的調查與思考

發展產業拔“窮根”——關於“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的調查與思考

發展產業拔“窮根”

——關於“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的調查與思考

中共懷化市委書記 彭國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2016 年3 月8 日習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湖南探索的產業扶貧‘四跟四走’路子要落實好。”我們牢記習總書記殷殷囑託,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縱深推進“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有力有效推動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有哪些亮點,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如何深化?近期,按照省委大調研活動要求,結合開展“三走訪三簽字”,我帶領有關部門採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13個縣市區的58 個鄉鎮、69 個貧困村走訪調研。

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做到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生態是懷化的底色,也是懷化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是老天爺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防止和克服“生態不脫貧、脫貧不生態”,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而現實的課題。家毫書記去年9 月在懷化調研時指出“: 懷化在產業發展上要打好特色牌、形成‘一招鮮’,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今年6 月6 日至7 日,家毫書記、達哲省長率領省黨政代表團到浙江安吉餘村考察,這裡是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首倡地。餘村遵照總書記囑託,轉變發展方式,依靠生態和科技不僅護美了綠水青山,也做大了金山銀山,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04 年的7576 元上升到2017 年的41300 多元。餘村的生動實踐,讓我聯想到懷化九豐現代農博園項目。

習總書記三年前考察遵義九豐農業產業園區時,對園區帶動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給予充分肯定。去年3 月,我們引進九豐公司建設懷化九豐現代農博園,在懷化設立九豐現代農業總部。我先後4 次到項目現場調研,與企業負責人交流,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實際問題。今年6 月16 日懷化九豐現代農博園正式開園,開園一個星期累計接待旅客13 萬餘人、門票收入485 萬餘元。懷化九豐現代農博園和4 月開園的新晃綠豐現代蔬菜文化產業園,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推了“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為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供了很好的示範。

九豐和綠豐是我們踐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一個縮影。2014 年我們實施“五省邊區生態中心城市”和“綠色懷化、法治懷化、智慧懷化、幸福懷化”戰略,今年制定實施《關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全域推進五省邊區生態中心市建設的決議》。現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越來越成為廣大幹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但極少數地方仍然存在價值觀、政績觀偏差的問題。比如,有個縣2012 年前陸續引進了一批企業搞石材開發,這些企業即使滿負荷生產,一年稅收不到600 萬元,但把當地生態環境破壞了,老百姓意見很大。2015 年9 月2 日,我專程到此地進行調研,要求抓緊研究制定科學、合法、可行的方案,加大整治力度。兩年多來,儘管市縣鄉三級黨委政府全力開展整治和生態修復,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完全修復還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有的根本無法修復。這個教訓非常深刻。防止發生類似情況,必須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解決價值觀、政績觀的問題。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今後再轉移”的老路,堅決守住生態底線。二是解決先天賜予與後天作為的問題。不能躺在老天爺賜予的寶貴生態財富上“睡大覺”,而要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有作為,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高到更高水平。三是研究和解決“綠水青山”如何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問題。堅持生態創新融合發展,強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著力構建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生態經濟體系。

二、把科技創新及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作為出奇制勝、後來居上的法寶,用創新扮靚生態名片

習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產業革命發展的歷史證明:產業革命需要並呼喚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引領和支撐產業革命。科技創新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跨越高山大嶺,可以漂洋過海。懷化發展不能走追趕式的路徑,而要選擇跨越式的路徑,也就是不能重複走別人走過的老路,要走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

調研中發現,產業發展來勢好的,都比較注重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佔領價值鏈高端。比如,沅陵向華電子科技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電子元器件生產設備,打破日本、韓國的技術壟斷,與臺灣奇力新公司強強聯合,著力把懷化建設成為華中地區、西南地區最大的電感產業生產基地。比如,會同博嘉魔力農業科技公司,建立研發團隊,開發的“魔芋”系列產品暢銷海外,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香餑餑”。家毫書記到公司調研時稱讚:“小魔芋、大魔力”。

科技創新讓懷化產業發展嚐到了甜頭,但還有不少企業創新能力弱,處在價值鏈的中低端,市場競爭力不強。為解決這些問題,今年以來我們落實省委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按照家毫書記“向創新要發展,以創新促轉型”的要求,以懷化高新區成功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契機,制定和實施《懷化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實施方案》《懷化市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劃(2018—2020 年)》《懷化市人民政府、長沙銀行關於建立“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服務體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大整合、大投入、大聯盟、大突破、大統計”構建“大科技”格局,推進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人才鏈、價值鏈“五鏈”融合,為產業發展和產業扶貧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6 月,我們集中開工和簽約重大產業項目48 個、投資912 億元,引進世界500 強、中國500 強企業13 家,實現了產業和產業項目發展的歷史性突破。

三、加快發展“一縣一特”,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習總書記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五個振興”的重要論述,其中排第一的是鄉村產業振興。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能實現產業興旺。

調研中發現,凡是脫貧攻堅搞得好的、老百姓脫貧致富快的地方,都是有龍頭企業帶動,而且形成了特色主導產業。新晃依託老蔡牛肉、嘉信牛肉、新晃龍腦、綠豐公司、蜂窩窩等企業,形成了以黃牛、龍腦樟、優質蔬菜、中蜂養殖等為主導的特色產業,帶動1.82 萬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實現脫貧。沅陵縣依託碣灘茶業、向華電子、益華水產等企業,形成了茶葉、電子信息、水產養殖、鄉村旅遊等為主導的特色產業,覆蓋帶動2.35 萬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實現脫貧。洪江市依託深圳七天果辰、全順生態農業等企業,形成了以優質果蔬種植加工、鄉村旅遊等為主導的特色產業,帶動1.2萬貧困人口發展產業穩定脫貧。

但少數地方還存在產業同質競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低、品牌影響力弱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進一步落實達哲省長今年2 月在懷化調研時“要通過產業發展帶動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指示,從四個方面著力:一是突出科學規劃引領。對標中央、省委要求,落實《懷化市加快發展“一縣一特”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方案》,編制和實施產業扶貧近期和中長期規劃,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實現錯位發展。二是走“名、優、特、科、高”產業發展之路。構建特色優勢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紮實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質量標準化、產品品牌化、農業科技化、多產融合化、網絡營銷化,搶佔價值鏈的高端。三是加快發展“一縣一特”。推進精品水果、優質稻、道地中藥材、茶葉、竹產業等10 大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培育一批專業縣、專業鄉、專業村。四是引進大企業帶動大產業促進大發展。對接落實省“五大開放行動”,抓住懷化即將納入國家產業轉移示範區的重大機遇,全力抓好承接產業轉移工作,重點瞄準中國500 強、世界500強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著力培育生態文化旅遊、醫養健康(中藥材)、電子信息“三個千億產業”。

四、建立深度利益聯結機制,防止“扶富扶強扶幹部而不扶貧困群眾”

推進產業扶貧,核心是要建立深度利益聯結機制,讓群眾共享產業發展的紅利。

近年來,我們認真落實家毫書記、達哲省長“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增強脫貧的可持續性”的指示,探索形成了“以村黨支部為領導、以脫貧為目的、以產業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以財政為槓桿、以專業合作社為載體”的“ 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機制。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貧困戶”等形式,通過股份聯結、服務聯結、勞務聯結、租賃聯結、訂單聯結等途徑,讓貧困群眾與市場主體結成利益聯結體,積極參與產業發展獲取收益。目前,全市共創建“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示範點265 個,幫扶貧困戶15.7 萬餘人。比如,向華電子把“扶貧車間”建在深度貧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撤併村部,有效解決了貧困人口就業、留守兒童和老人無人照顧、夫妻兩地分居等社會問題,真正讓貧困家庭實現團圓、讓老人小孩不再孤單。我在沅陵調研時與當地黨委政府和企業商量研究,進一步完善“扶貧車間”做法,並要求在全市全面推廣沅陵經驗。目前,全市共建成“扶貧車間”65 個,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500 多人。比如,靖州甘棠鎮建國村採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發展羊肚菌產業,所得收益按7:3 的比例分給貧困戶和村集體,貧困戶年均增收2700元/人,村集體年均收益5 萬元。比如,通道源田生公司採取“公司+訂單+農戶”方式,帶動周邊4 個鄉鎮近650 戶近2000 貧困群眾種植香菇、紫長茄、辣椒等蔬菜,建成蔬菜出口基地,每天約有5 萬噸無公害蔬菜銷往香港和澳門等地,貧困戶每人年均增收3300 元。

但少數地方產業扶貧與村集體經濟結合不緊密、利益分紅機制不夠清晰、貧困群眾利益得不到長期有效保障。解決這些問題,一是加快研究制定符合貧困戶、村集體、專業合作社、企業利益的聯結機制,讓群眾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土地合作、利潤返還、返租倒包等形式參與產業經營管理,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二是加快建設以村黨支部為領導的專業合作社,推動產業、企業與村級集體經濟深度掛鉤,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三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盤活用好集體資源資產,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資本、農民變股東”。四是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加強教育引導,探索建立獎勤罰懶機制,注重發揮德高望重的鄉賢作用,鼓勵群眾依靠自己的勤勞雙手脫貧致富,堅決防止養懶漢。

五、把基層黨建創新作為破解脫貧攻堅難題的“金鑰匙”,用幹部的高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的高幸福指數

推進產業扶貧,決戰脫貧攻堅,關鍵在人,關鍵在基層幹部。

近年來,我們認真落實家毫書記在懷化調研時“要把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的指示精神,按照“硬件升級、軟件變硬、保障有力、群眾滿意”的要求,創新推進基層黨建與扶貧工作深度融合,有效激發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比如,千方百計加大投入力度,完成“六小一中心”建設,保障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切實改善基層幹部工作生活條件,振奮了士氣、溫暖了人心。實施“雙培雙帶”“能人治村”工程,建設能人當家理事的農村黨支部,2016 年以來把1172 名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3519 名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在村(社區)“兩委”換屆中把1747 名致富能手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佔比達63.2%。去年以來提拔重用黨建、脫貧攻堅實績突出的幹部77 名、問責296名,責令召回32名市派駐村人員。

每次到基層調研,我都被基層幹部的熱情、真情和實幹深深感動。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鼓勵廣大幹部充滿激情擔當作為?去年8 月我在中方、洪江、鶴城等地調研,針對基層扶貧幹部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的問題,組織相關部門研究出臺了《關於建立健全脫貧攻堅末端責任人激勵與約束機制充分發揮“三支隊伍”一線突擊隊作用的意見》,從選優配強、明責履職、嚴管厚愛、支撐保障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明確和細化。

今年5月中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省委出臺了激勵關懷幹部“五個一批”的舉措,讓我們特別振奮。我與組織部門商量研究,制定出臺了《關於實行“五個一批”激勵廣大幹部擔當作為的工作方案》。一是宣傳推介一批。在懷化日報、懷化電視臺等市級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專訪,集中宣傳推介50 名左右在“三大攻堅戰”和急難險重任務中表現突出的一線黨員幹部。二是通報表揚一批。集中通報表揚100 名左右優秀黨員幹部,表揚對象以脫貧攻堅一線黨員幹部為主。今年7月1日,市委印發了《關於表揚打好“三大攻堅戰”和執行急難險重任務先進典型的通報》,決定對112名先進典型給予通報表揚。三是看望慰問一批。集中看望慰問100 名左右在“三大攻堅戰”和急難險重任務中做出積極貢獻、帶病堅持工作、工作壓力較重、家庭困難較大的黨員幹部。四是談心談話一批。進一步建立健全常態化談心談話機制,分層分類多形式開展談心談話。五是提拔重用一批。突出政治標準,突出基層一線,突出擔當作為,樹立忠誠乾淨擔當和有業績的鮮明用人導向,提拔重用一批在“三大攻堅戰”和急難險重任務中表現優秀的黨員幹部。

《漵浦經典》共設六個欄目:漵浦人、漵浦事、漵浦地、漵浦話、漵浦味、漵浦訊。歡迎廣大鄉親們積極參與,一起把《漵浦經典》這個平臺辦得更好!歡迎大家加入漵浦經典微友QQ群:4548673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