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排擠競爭對手,怕是沒有比支付寶更在行的

最近一則關於沃爾瑪西南地區某家店面停止使用支付寶,轉而只支持微信支付的新聞被持續發酵。有聲音質疑這是微信支付在強拉商家站隊,搞所謂“二選一”,但很快沃爾瑪全球CEO就做出了澄清,表示這“只是一個商業決定”。而與之相比,只支持支付寶不支持微信支付的商戶數量多得遠遠超出想象。

此前有消息顯示,在被阿里收購的大潤發舉行的業績會上,大潤發主席黃明端宣佈未來只支持支付寶的言論和大會新聞稿一起流出。黃明端在該新聞稿中表示,整個POS系統由阿里負責改寫,並由阿里支付費用,未來門店可能只會使用支付寶。

要論排擠競爭對手,怕是沒有比支付寶更在行的

大潤發只是支付寶各種“排除異己”手段的冰山一角。其實早在2014年,支付寶這種排它的合作方式就開始了。有業內人士指出,從2014年開始,肯德基、85度c、周黑鴨等品牌,因為受到商業合作條款的制約,都只支持支付寶而不接受微信支付。商業贊助、市場費用補貼、交易費減免……這些都是常見的排他手段,幾年後這些品牌才開始採用微信支付。尤其是在2017年,阿里先後入股新華都和大潤發後,通過門店POS系統改造等手段,使越來越多的新華都和大潤發無法接納微信支付。

然而,即便到了今天,這種排他現象還在延續上演,依舊有許多商戶只能使用支付寶。據調查,包括至少20家以上門店的新華都、家樂緣廣州、知味觀、鼎泰豐華南、太興、嘻遊記、樓外樓、香港地區的屈臣氏、羅森、百佳、豐澤,以及MUJI的海外門店等大量商戶均無法接納消費者採用支付寶以外的支付工具,這不僅嚴重傷害了商戶的利益和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也完全有悖於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

要論排擠競爭對手,怕是沒有比支付寶更在行的

除大潤發和新華都外,近些年阿里入股或收購的零售企業還包括銀泰、蘇寧、聯華等,這讓人不禁擔心,支付寶會不會如法炮製,在上述零售企業中全部採用排他手段,而使支付寶成為唯一的支付工具。可想而知,如果是這樣,廣大消費者的選擇權將遭受進一步踐踏。

只支持支付寶,能為上面這些商家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好處嗎?這很值得懷疑。步步高董事長王填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阿里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阿里與別人的合作都是“掏鳥蛋”式的,就只是把線下的流量“掏走”,“他們要了你的數據資產,就是‘一鍋端走’”,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雙贏。而且阿里“收購”的線下零售企業,似乎都有一個共性——即當家人或職業經理人已經萌生退意。

要論排擠競爭對手,怕是沒有比支付寶更在行的

回顧阿里在零售業做的幾筆投資,似乎確實印證了這一點:2014年3月,阿里入股銀泰,2015年5月,銀泰商業董事局主席沈國軍辭職;2015年8月阿里入股蘇寧,到2016年6月,蘇寧在不到一年時間裡換了三任總經理;2017年11月,阿里入股大潤發,接入了支付寶,2018年1月,大潤發公告宣佈創始人黃明端辭職;2018年4月2日,阿里收購餓了麼,同天創始人張旭豪也離開了CEO的位子……

如果個別收購企業高管離職是偶然現象,那麼阿里收購的企業的高管離職率可以說是相當之高。要探究其背後的原因,只要看看支付寶所採取的各種排他式的合作風格,或許就不難想到是什麼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