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武器都叫「毒刺」,一個令蘇聯吃盡苦頭,一個可攜帶核彈頭

這兩種武器都叫“毒刺”,一個令蘇聯吃盡苦頭,一個可攜帶核彈頭

“毒刺”,這是一個令蘇聯印象深刻的詞彙,因為一款以“毒刺”威名的武器曾令蘇軍吃過大虧,這就是FIM-92“毒刺”防空導彈。與常規防空武器相比,毒刺的特點在於便攜性,只需單兵便能攜帶,且受地形的限制較小。1981年,毒刺正式服役於美軍,但真正開啟成名之路卻是在阿富汗。

這兩種武器都叫“毒刺”,一個令蘇聯吃盡苦頭,一個可攜帶核彈頭

1979年,蘇聯發動第一次阿富汗戰爭,巔峰時有10萬蘇軍駐守在阿富汗。前期蘇軍打得很順利,很快便控制了阿富汗的所有大城市,但戰況並沒有向蘇軍預想的方向發展。阿富汗國內多山,地形複雜不利於裝甲部隊推進,游擊隊依靠複雜的地形與蘇周旋,令蘇軍始終無法消滅他們。

這兩種武器都叫“毒刺”,一個令蘇聯吃盡苦頭,一個可攜帶核彈頭

後來,美國秘密援助了游擊隊大量裝備,其中就包括了毒刺防空導彈。對於游擊隊來說,毒刺無疑是最適合發動偷襲的武器了,他們可以潛伏在蘇聯的空軍基地周圍,伺機用毒刺攻擊剛起飛的飛機,不管打沒打中立刻撤退,讓蘇軍既承受慘重損失,又抓捕不到游擊隊。

能令蘇軍嚐盡苦頭,毒刺防空導彈由此成名,廣為人知。實際上美國還有一款武器也叫“毒刺”,只是知名度太小,且沒有經歷過實戰,不如毒刺防空導彈有名。

這兩種武器都叫“毒刺”,一個令蘇聯吃盡苦頭,一個可攜帶核彈頭

冷戰時期,美蘇對海軍的觀念是不同的,美國注重發展核航母,而蘇聯注重發展核潛艇,特別是蘇聯的攻擊型核潛艇,一直是美國的心腹大患。為了對付蘇聯的潛艇部隊,美國海軍要求研發一種可以對付他們的武器。

這兩種武器都叫“毒刺”,一個令蘇聯吃盡苦頭,一個可攜帶核彈頭

當時的美國科學家給了很多種方案,其中一種是研發專門獵殺核潛艇的魚雷,這種魚雷被命名為Mk-45“毒刺”,作戰半徑達55公里,可裝載核彈頭,爆炸當量在1000-5000噸之間。更關鍵的是,毒刺魚雷的最高時速可達45節(約83km/h),要知道當時的魚雷時速普遍在23節左右。

這兩種武器都叫“毒刺”,一個令蘇聯吃盡苦頭,一個可攜帶核彈頭

為何毒刺魚雷的時速可以有近一倍左右的突破?主要在於它的發射方式不同,一般的魚雷都是在水裡,而毒刺魚雷在發射後會破開水面,轉而進入空中飛行,靠近目標後再次進入水中,因為空氣的摩擦力遠低於海水,所以毒刺魚雷的時速增加了很多。

這兩種武器都叫“毒刺”,一個令蘇聯吃盡苦頭,一個可攜帶核彈頭

毒刺魚雷一共製造了600枚,但從未用於實戰,主要是因為核武器的敏感地位。冷戰時期,美蘇都擁有數萬枚核彈頭,一旦一方使用核彈攻擊另一方,勢必會引發對方的瘋狂報復,那麼核戰爭就不可避免了。美蘇雖然在不斷研發新的核武器和載具,但在使用上又十分克制,輕易不敢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