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島神器」現身印度洋 新的陸地即將呈現


當地時間6月20日,中國四艘大型挖泥船在南亞國家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項目施工現場“同框”進行填海噴塗作業。四艘挖泥船同時施工,場面震撼。挖泥船也被冠以“地圖編輯器”的稱號。

以世界領先、亞洲最大的“中交旗艦”“浚洋1”為代表的四艘總價值超過4億美元的超大型耙吸式挖泥船隊,首次同時在科倫坡港口城展開虹噴施工。再次體現了中國大國重器,造島神器在海洋工程建設方面的強大實力。

中國網友點贊評論稱,“我們不是陸地的製造者,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用這些地圖編輯器給我們自己多編輯幾個造軍艦、維修船塢的軍港可好?”“印度乾瞪眼。”

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由中國交建與斯里蘭卡國家港務局共同開發。規劃建築規模超過530萬平方米,包括計劃3年完成的填海造地276公頃土地。中企贏得競標後於2014年開始施工,2015年3月,項目被斯里蘭卡政府暫停。隨後在中方的交涉下,斯里蘭卡與中企達成協議,同時將劃歸中方使用的土地改為租賃99年,中企放棄索賠計劃。

中企承建的科倫坡港口城項目的重要一環是填海造陸,在這一方面,中國近年來不僅掌握了豐富的施工經驗,也擁有龐大的特種工程船,在港口疏浚、填海造島方面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過,出現在斯里蘭卡的四艘挖泥船,最搶眼的旗艦——“浚洋1”並非中國製造,而是由全球著名挖泥船建造商荷蘭IHC公司歷時2年完成建造的。“浚洋1”由中國交建投資1.6億歐元在荷蘭建造的超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總艙容量21028立方米,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耙吸式挖泥船之一。

作為新一代挖泥船,“浚洋1”具有世界最先進水平、功能強大的挖泥自動控制及監測(產品庫 求購 供應)系統,採用雙機雙槳推進,挖泥系統全部採用變頻自動化控制,能針對土質、挖深等工況的不同去調整電機運轉功率,最大程度上減少能耗浪費,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浚洋1”建成投產後,將成為目前亞洲最大、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耙吸式挖泥船。

也就是說,在科倫坡港為斯里蘭卡噴塗填海的挖泥船是一艘歐洲建造的工程船,那麼大名鼎鼎的天鯨號和天鯤號去哪了呢?挖泥船按照工作方式不同分為耙吸式和絞吸式兩大類,“浚洋1”是耙吸式挖泥船,而在中國南海建設功不可沒的天鯨號則屬於絞吸式挖泥船。


絞吸式挖泥船本身沒有存儲泥沙的功能,通常需要打樁固定船體,通過管道將泥沙輸送至目的地。而耙吸式挖泥船則無需打樁固定,也沒有輸送管道,可以移動中工作。因此,耙吸式挖泥船適用於無掩護、狹長的沿海進港航道的開挖和維護,開挖淤泥效率高於前者。不過,在風浪較大、海底岩石堅固的南海,仍是絞吸式挖泥船效率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