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放棄活下去的機會!

永遠不要放棄活下去的機會!

盧旺達飯店

好多人把這部電影與《辛德勒的名單》相提並論,但就像謀篇評論說的一樣主人公比辛德勒更加艱辛,因為他沒有絲毫地位,他只有些賄賂來的關係,他每天都一樣可能被殺死。對於這種電影,每次看完我總是在想,如果我身處在那種環境下,如果我不是生於和平年代,我會怎麼樣?我沒奢望過我會想電影中的那些主人公那樣捨己為人,但我會不會還是個正常的人?還能不能是個有人性的人?盧旺達屠殺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災難,使這個原本貧困的國家雪上加霜,大批勞動力喪失,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

永遠不要放棄活下去的機會!

盧旺達飯店

對於這次種族屠殺,電影沒有過多的關於屠殺的刻畫,而是通過人物的不安和恐懼來展現屠殺的殘酷與恐怖,所以影片在視覺上的震撼感遠遠小於心靈的震撼,這應該是導演的有意為之。影片取名為《盧旺達飯店》,其中的盧旺達飯店正如片中所說,是沙漠中的綠洲,亦是在慘絕人寰屠殺中那些難民最後的庇護所。很慶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依然看到了許許多多人性的閃光點。

永遠不要放棄活下去的機會!

盧旺達飯店

電影裡的插曲和片尾曲深深震撼到我了,靈魂的觸動,彷彿在哀泣訴說這個苦難的歷史苦難的民族,太沉重了。當看到保羅說:We are abanded,We are abanded時的絕望,被胡西族流氓威脅離開酒店時的痛楚,看到當地外國人離開時孤兒院的孩子們被教父拉開的的無助,可以離開時卻並未和妻子孩子一起走,他覺得哪些人需要他,我可以稱呼他為勇士。落到這般境地,也告訴他的那些客人們,你們不是難民,這裡仍是一家四星級的比例是飯店,只要命還在,就要有尊嚴,有尊嚴的活著。 旺達飯店是地獄中的天堂,在屠殺剛起時人們相信這一點。而最終天堂的淪陷,證明人落重於天災,野蠻對文明的創傷是無法癒合的,但如果不能正視的反思和糾正那麼,在創傷之下毒瘤橫生。

永遠不要放棄活下去的機會!

盧旺達飯店

我真的很欣賞《THE SILENT》的風格,因為它直言不諱地告訴你,你死了就變成一堆爛肉,什麼人道組織,什麼聯合國,什麼紀實攝影,都是騙人的。再說到電影《盧旺達飯店》——它是一部好片,因為看完之後我沒有覺得落淚,但是覺得很悲傷。真實的災難總是悲傷,感人的場面只是一種自我安慰,一種對瞬間的痛苦的麻木和逃避——好比醫生在災難時的冷靜,還有軍人在災難時的強韌。若像媒體想要宣傳的那種團結和人性,那都是用宣傳工具來騙人的。災難對置身其中的人只會製造痛苦,無法傳達這種痛苦觀點的新聞紀實攝影便是騙術的一部分。沒有幾個人在面臨房屋被強拆的時候會露出沉思的神情,沒有幾個人會因為明星的一點慰問便感激不已,沒有幾個煤礦工人的家屬能忍受噩耗,也沒有幾個人真正關心被槍殺的大象和鱷魚……

永遠不要放棄活下去的機會!

盧旺達飯店

也許貧窮總是伴隨著戰亂,當過於貧窮甚至低於底線的時候,人性的黑暗就會彰顯出來,偷盜,搶劫,殺戮,帶有民族性質的仇恨與屠戮。握有武器的一方在這時候變得變本加厲,利益的誘惑,現實的不滿也會讓人心變的黑暗。就如同本來是服務員的他已保羅接納圖西族而要挾住住進總統套房,並不工作。因為自己的身份與對更好生活的渴望向胡圖族的叛亂分子告密並加入其中。

永遠不要放棄活下去的機會!

盧旺達飯店

接下來看看影片中的那些白人們。在災難發生之後,酒店裡的白人便成了讓人們安心的一個標誌:他們來自發達的國度,他們的國家不會任由他們處在危險中而置之不理,和他們在一起我們很安全。這也是為什麼當白人軍隊進入酒店之後黑人會如此欣喜的原因,他們歡呼著奔向那些鋼鐵戰士,表達自己發自肺腑的感謝和喜悅。說老實話我這個向來沒有過多情感波動的人在那一幕也不禁為之動情。可惜,現實總是殘忍,總是喜歡在人們登上幸福的制高點後再讓他們狠狠的摔下來。一句你是黑人,而且你是非洲的黑人,便成為發達國家放任這些生命置之不理的理由。多麼殘酷卻又充分的理由,多麼讓人難以辯駁的藉口。

永遠不要放棄活下去的機會!

盧旺達飯店

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永遠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我非常希望人類的未來和前途更加美好,減少偏見和無知。但是你要知道的是,不僅是在1994年,不僅是盧旺達的屠殺,不僅是納粹屠殺猶太人,這個世界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殺虐,就在現在,就在此時此刻,非洲大地上依然在上演著死亡的悲劇,為了一顆鑽石,就有無數的人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