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中國剪紙藝術伴隨著公元前六世紀紙張的發明而出現,作為中國符號,成為世界認識和讀懂中國5000年文明的途徑之一。 在中國民間剪刻紙的悠悠歷史長河中,貴州省思南縣塘頭剪刻紙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貴州思南

2014年,這裡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思南縣塘頭鎮百喜刻紙藝術之鄉”。

刻紙大師張著權自幼隨父學習刻紙和書法,年僅十歲的他就為當地親友鄰里寫招牌楹聯,有神童的美譽。

在練習書法的同時,他迷上了土家族剪紙藝術,20歲就著手蒐集、整理、研究土家族剪紙藝術,並與北方剪紙做了一些比較研究。

他發現北方剪紙風格樸素,單純明快,注重變形誇張。

而烏江流域土家族地區的剪紙偏重秀麗、明快、柔美、工整細膩、玲瓏剔透,用面和線進行合理的穿插,表現風格上偏重於寫實,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工藝性。

所以自古以來,土家剪紙廣泛用於服飾繡花的紋飾底稿,然後把它貼在衣服的衣邊、袖口及圍腰、帽子、枕巾、帳簾、門簾、圍裙、鞋墊等刺繡部位上。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張著權作品)

張著權雖從民間走來,但不滿足於傳統的構圖與技法,他潛心研究各地剪紙特點,把北方剪紙的粗獷構圖,無拘無束的取材創意與南方的巧於精工製作相結合,力求雕琢精細,構圖嚴謹寫實,線條舒展流暢,創作出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為了體現作品的視覺效果,他一反常規,把剪刀改為刻刀,充分運用新型材料,使創作的大型作品和複雜圖案達到震撼的藝術效果。

為了讓喜文化更加豐富多彩,他堅持走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創作思路,把人物山水、花草魚蟲、飛禽走獸,佛教文化、敦煌繪畫、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地域風情、古老圖騰儘可能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使喜文化既有民族傳統性、又有藝術觀賞性。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張著權作品)

出來創業後,他憑著深厚的書法和繪畫功底,開了一家裝修裝飾公司,由於手藝好,誠實守信,沒過多久,生意便紅紅火火,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他就積累了近百萬的資金,有了錢,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做好刻紙藝術的弘揚發展,於是他在老家買了10多畝地,希望建立自己的刻紙藝術基地。

他說,刻紙藝術是思南土家族的一大瑰寶,那怕是借債,也要把它傳承下去。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他最後又回到了思南,建起了自己的“喜”文化館,潛心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張著權作品)

如今,思南喜文化的傳承已經進入了學校,並培養了200多名學生。張著權被銅仁幼兒師範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建立了他的名師工作室,他培養的學生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獲得了社會的好評。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張著權作品)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本週六晚21:30

貴州衛視

《我在貴州等你3》思南篇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走一波精彩劇照洗洗眼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錄製現場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錄製現場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錄製現場

絕了!一張紙竟能讀懂中國,這位老人紙上“玩刀子”玩成非遺~

錄製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