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預定了清華北大的招生名額?不進中國500強中學,高考別進清北

生源的相對固化,還會繼續抬高准入門檻,相應地,進入國內“超級中學”的門檻也會提高。就像進伊頓、哈羅等大牌私校,面試比筆試還重要,“盤外招”比應試更具殺傷力。精英教育的貴族化發展已經形成了完備的體系和網絡,環球同此涼熱。

誰預定了清華北大的招生名額?不進中國500強中學,高考別進清北

搜狐號“高中生學習”2018年7月11日發表的《清華北大降分錄取的都是哪些學生?結果讓你很意外》一文,揭示了中國高考的重要“潛規則”。

想進清華、北大,高考分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考前的“功夫”。

以清華大學為例,“自主招生”針對頂尖學科競賽的獲獎學生,佔計劃招生總數的27.9%;

“綜合評價”主要面對平時成績優秀的學生,佔53.7%;

還有少量扶貧幫困的名額,佔14.1%。

北大的相應比例也差不多。

這樣一來,完全不靠照顧而“裸考”進入清北的還能有多少呢?

誰預定了清華北大的招生名額?不進中國500強中學,高考別進清北

而“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的遴選範圍是什麼呢?

有網站評出的、以衡水中學為首的中國500強中學當仁不讓!

當今中國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已經不再是能否上大學的問題,而是能否上名校的問題。

中國高等教育的“名牌效應”得到了更深層次的強化。高考的示範效應反過來繼續哄抬重點小學、重點中學的身價,繼續傳導佔坑班、補課班的熱度,繼續推動以升學為唯一目標的應試教育。

於是這些重點中學(特別是高三階段)姑且可以被定義為“高考培訓班”了,學生和家長都是奔著高分來的,雖然不是清華、北大的“佔坑班”,實際效果也差不多了。

誰預定了清華北大的招生名額?不進中國500強中學,高考別進清北

無獨有偶,看看英國的教育。

一位移民英國的老朋友曾對我說,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就讀英國知名私校,他像英國人一樣,花了不少錢請牛津、劍橋的博士做家教,這裡的好中學(大體相當於國內的高中)絕大多數都是私校,公立學校一般都不入流。

擠進私校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日後上牛津、劍橋。

而牛津、劍橋留給伊頓公學等知名私校的錄取名額,遠遠高出其他中學,公立中學幾乎就夠不著邊!

英國高等教育的獨木橋也早就搭好了。

當然,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早已全方位地“自主招生”了,清華、北大雖然礙於教育部政策的限制,其實在實踐中也差不多“自主”了。

誰預定了清華北大的招生名額?不進中國500強中學,高考別進清北

​這種生源的相對固化,還會繼續抬高准入門檻,相應地,進入國內“超級中學”的門檻也會提高。

就像進伊頓、哈羅等大牌私校,面試比筆試還重要,“盤外招”比應試更具殺傷力。

精英教育的貴族化發展已經形成了完備的體系和網絡,環球同此涼熱。

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固化的准入空間,客觀上向學生和家長施壓,以探索教育多元化、國際化的新出路,打破高端公立教育的壟斷。

按照原有的狹小路徑追求清華、北大,恐怕已經遠離真正的教育了。

誰預定了清華北大的招生名額?不進中國500強中學,高考別進清北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