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祕的空間

我的作品是一種運用電影分鏡頭的形式去演繹零碎片段的悖論。我為什麼對悖論感興趣,這是因為女性自身的細膩心思和不斷自我糾結所造成的,故對於自己繪畫悖論的可能性更偏向於從自我個體獨特的一些受壓抑的慾望來解析,我無法預知觀眾是否能全盤接受我繪畫的畫面傳遞出來的情感,也不能肯定他們產生新的解讀是否偏離了我的初衷,所以就女性較為多心和自我中心的性格而言我將單從作者和作品兩方面來分析。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綜合材料作品《舞蹈》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綜合材料作品《異次元戀愛準則》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綜合材料作品《LUST》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綜合材料作品《失敗者的飛翔》

作品主題圍繞著事物的不確定性和矛盾發展出一種關係去表達我的心理訴求。其藝術創作運用一些帶有表現性和記錄性的手段,蒙太奇原來是指“剪切”,這是法語“MONTAGE”的直譯,後來大多是沿用在電影鏡頭組合的理論,當各自單獨片段的鏡頭被拼接在一起,會產生它們零碎時所不具有的意義。我選擇蒙太奇手法作為畫面悖論的體現,是因為有別於電影這種帶有連續性視覺衝擊的藝術品,繪畫的畫面是靜止單獨的,正是它的單獨性使它無法完成一整套的故事,無法記錄所有的前因後果所以這種戛然而止的感覺使觀眾感到迷惑和揣測——上一個鏡頭究竟是威脅還是救贖,下一個鏡頭究竟是順從還是反抗,從而解釋我的畫面中也蘊含的“讓圖形說話”的方法。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水彩作品《是夢魘與我為鄰01》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布面油畫作品《瘟疫派對》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綜合材料作品《一個無聊的午後》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綜合材料作品《以父之名》

使用蒙太奇手法也會讓觀眾產生一種觀影感,彷彿畫面是緩緩拉開幕布的一個劇場,他們站在第一視角或者第三視角,不小心窺探到了關鍵的劇情。這種訴求即我目前探索中的研究方向。一切都是危險的,慾望的。有時又附帶著一絲甜蜜的,誘惑的。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布面油畫作品《永無島》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水彩作品《是夢魘與我為鄰02》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水彩作品《是夢魘與我為鄰03》

我畫面中出現的都是人體的局部,並且為什麼選擇偏向硬邊手法是因為過度表現性是會壓抑住或者消解掉無形的自我生成意義的能力,而我需要這些局部片段和它們自我生成意義的能力構造出一個隱秘的空間,以滿足觀眾的窺淫癖,從而愉悅的思考畫面中悖論發生的可能性。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水彩作品《是夢魘與我為鄰04》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水彩作品《是夢魘與我為鄰05》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水彩作品《是夢魘與我為鄰06》

彭杜:零碎的片段,隱秘的空間

水彩作品《是夢魘與我為鄰07》

我喜歡矛盾,喜歡衝擊,喜歡晦澀的隱喻。世界上有太多說不清楚的東西,藝術是,人和人的羈絆也是,所以我喜歡在我自己營造的世界中曖昧的表達。作為一名女性藝術家而言,並不是為了衝破某種禁忌而另闢蹊徑,為了外界藝術圈的某種時尚而選擇某些題材,這種想法只會讓藝術品看起來矯揉造作。我的畫面中出現的就是所謂傳統題材的男女性愛,也許沒有性只有愛,或者連愛也沒有。選擇男女主體只是它們所象徵的陰陽,剛柔特徵,為悖論這個興趣點而尋找的兩個無指向性形象罷了。我正在努力尋找一種語言,它能把我的畫面的喃喃自語轉變為一種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