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1991年的“東部出口”美軍索馬里撤僑行動,堪稱“教科書”,並非因多完美,而是裡面狀況不斷,幾乎把美軍《撤僑條令》裡的意外情況都復現了一遍,所以堪稱經典,諸多細節值得回味, 事先的計劃,計劃不如變化,趕上“海灣戰爭”,如何建立防線,安全檢查與安置,中立原則的恪守和適當的變通,寵物,個人財產,使館公家財產,甚至汽車鑰匙,賄賂當地人的方法…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1.大使先知先覺的事先準備

1992年的“黑鷹墜落”是美國人在索馬里的一段很暗經歷。但此前一年的“東部出口”索馬里撤僑行動卻是美國大使導演的一出好戲。

這位美國駐索馬里大使很厲害,早在1990年8月就造訪美軍中央司令部,與軍事專家一起更新大使館的撤離計劃。1990年12月下旬,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武裝衝突加劇。1991年1月1日,大使提出NEO行動申請,隨後被批准,美軍中央戰區司令部開始籌劃。要不是沒有前期先知先覺的準備,就沒有後面的大戲了。

2.衝突雙方都不靠譜,機場撤離告吹

NEO最初的計劃是通過摩加迪沙國際機場撤離。所以美國空軍迅速向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部署了C-130運輸機和負責支援的AC-130炮艇機。一旦得到進入索馬里領空的許可,且被撤離人員能夠從大使館趕往機場,就實施NEO行動。

但隨後發現,美國大使館和其他各國大使館都無法聯繫到索馬里政府取得飛行許可。與此同時,反正武裝的指揮控制體系也是一團亂麻,根本不可能協調任何臨時的停火或安全通行的擔保。

而且政府軍也一樣,索馬里政府軍的當時指揮體系也是很奇葩,實際上各單位其實聽命於不同的部落,即使都是政府軍,如果部落之間意見不一致,不同部落掌握的政府軍之間也會毫不猶豫地相互攻擊。

因此,安全前往機場,並在雙方允許下空運撤離的計劃是行不通的。本來很多國家都準備好了機場空運撤離計劃,都只好作罷。

隨即機場空運撤離計劃被放棄。改為通過兩艘直升機航母USS Guam和 USS Trenton的直升機進行撤離。中央司令部隨即命令空軍飛機調往該區域。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3.局勢惡化,行動提前

1月4日,發生了一些突發事件,包括兩起輕武器和RPG射擊事件,意味著大使館的安全部隊無法威懾索馬里武裝分子。而海軍兩棲戰艦的增援力量原計劃1月7日抵達。

此時大使館僅有6名陸戰隊使館衛隊隊員,僅僅能夠保衛核心建築。大使很有想法,隨即向華盛頓緊急申請空降兩個排增強防禦,直到兩棲戰艦的直升機抵達,但被華盛頓拒絕了。但華盛頓同時指示海軍兩棲戰艦馬上開始行動,於是就發生了後續的海軍兩棲戰艦的第一批直升機突擊兵力,比原計劃提前2天,也就是1月5日凌晨就出發,距離摩加迪沙800多公里就起飛,中間經過兩次空中加油才抵達大使館。

4.抱歉,你們趕上“海灣戰爭”了!

海軍兩棲戰艦USS Guam和USS Trenton與1月2日2230啟航前往摩加迪沙。兩棲2大隊指揮官原本希望集結一支7艘戰艦的編隊,這樣就用於完備的兩棲行動能力,但被上級拒絕了,因為眾所周知,1月17日,聯軍空襲伊拉克,海灣戰爭正式爆發,戰前美軍指揮官肯定不希望分散波斯灣的兵力。所以只派出了距離索馬里最近的2艘戰艦前往。

雖然1月2日中午就下達了命令,但由於要等待來自迪拜的一些人員,戰艦到夜裡才啟航。搭載的主要是第4陸戰旅的兵力,包括一個CH-53E直升機分隊,這是美軍當時最大的直升機,以及2箇中隊的CH-46直升機,運輸的主力。

5.幫倒忙的“知情人”

1月3日,“關島”號上組建了聯合指揮中心,開始進行詳細計劃擬製。任務指揮官提出能否增加一艘坦克登陸艦,採用裝甲部隊兩棲登陸的方式,被否決。一名曾經在80年代中期作為陸戰隊使館衛隊成員在摩加迪沙大使館執勤的准尉被找到,作為“知情人”,想讓他介紹更多使館情況。雖然有大使在幾個月前制定的撤離計劃和信息,居然被忽略了。而且任務部隊還是被一些過時的情報誤導。比如這名准尉提及,應該有一所新的大使館在另一個地點建立起來了,事實上並非如此。

6.“種馬”的超遠程奔襲

等到更多的情報到達後,指揮官認為動用兩棲裝甲部隊探灘頭登陸的方式風險太大,開始考慮直升機空中撤離,時間定在1月7日0100。但是,索馬里局勢迅速惡化,大使不斷催促,參謀們考慮了1940千米的遠程空中撤離計劃,以及隨後的1650千米空中撤離計劃。而此時戰艦還航行在阿拉伯海北部。隨著情況危急,終於決定提前到1月5日行動,此時距離摩加迪沙863千米,飛機至少要往返飛行1800千米。要知道,CH-53E的不加油航程才1000千米啊,往返任務半徑也不超過500千米。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7.馬潤+海豹,第一波出動

1月4日晚,行動命令正式下達。1月5日凌晨0245,兩架CH-53E起飛預計黎明0620抵達,航程863千米,中間需要兩次空中加油,空軍從巴林調了2架KC-130前往阿曼待命。

兩架CH-53E搭載了60人前往美國大使館,建立臨時據點,其中3人組成前沿指揮分隊,9人來自SEAL海豹突擊隊,2名陸戰隊員負責撤離協調中心ECC運作,其他46人來自陸戰隊C連。

8.被噴了一身JP燃料

第一次加油時,其中一架直升機的管路突然爆裂,燃油濺了士兵一身,好在JP-8沒那麼易燃,差點就被迫返航。導航系統的故障也讓加油過程複雜了不少。

直升機抵達摩加迪沙在拂曉,穿過港口南部的海岸,超低空飛行高度8-15米,以避開衝突激烈的城市北部。

9.又是“過期地圖”

當抵達摩加迪沙時,直升機是用的是一份1969年的老地圖,上面說,大使館位於一片空曠的區域,有灰白色的圍牆,和一個高爾夫球場。

而事實上,當時的大使館周邊已經有了不少的新建建築物,而且很多都有灰白色圍牆。而那個大家印象中如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其實被黑色的柏油覆蓋。

並且直升機飛的太低了,以至於無法看到大使館水塔上的放置的頻閃燈。

無奈之下,直升機不得不打破無線電靜默,用明話和大使館聯繫,所幸終於找到了。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10. 三層防線,恪守中立

早上0710,差不多比原計劃晚點一小時,第一波CH-53E終於開始在大使館院子裡著陸。而此時,正好有100-150名索馬里人準備搭梯子翻過使館圍牆,看到直升機超低空過來,他們隨即一鬨而散,非常及時。

軍隊迅速圍繞圍牆建立起了防線,空中還有AC-130炮艇機提供支援。

有想法的大使給出了明確的指示:除非有人翻越圍牆且有明顯的敵意,才能使用致命武力。

同時確定了3個梯次防禦區域。

1.首先確保整個圍牆

2.其次退守Chancery大法院,聯合行政辦公室JAO建築物,陸戰隊宿舍和直升機起降場。

3.最後力保Chancery大法院,聯合行政辦公室JAO建築物,這裡是被撤離者的最後藏身地。

大使明確解釋了他的理由:要避免被當地人認為美軍要介入衝突,從而會引發有組織的進攻,對大使館。

為此,他還對VOA和BBC的宣傳報道提要求:美軍此次只是為了撤離非戰鬥人員,絕非想介入任何一方的衝突。

其實反觀1992年“黑影墜落”事件,不能不說大使當時的這些決定非常英明。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11. 洗個澡再走

在飛機上因為空中加油而被弄一身燃料的士兵們抓緊洗了個澡,洗了洗衣服。在停留1小時後,這兩架CH-53E帶著第一批61名被撤離者離開,包括全部美國公民,和4名首要目標人物。

12. 你們航班居然不提供毛毯?

兩架CH-53E的返程也不輕鬆。第一架還好,機長預備了毛毯分發給大家,同時規定所有人在座位上不許亂動,秩序還可以。第二架飛機狀況不斷,首先是沒有預備毛毯,穿著非洲短袖的乘客們冷得不行。另外就是乘客到處走動。更要命的是由於此次ECC中心的甄別和安檢工作不利,居然沒檢查危險品,一名乘客居然拿著一支自動手槍在飛機上走動,把機組嚇得不輕,趕緊繳槍了事。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13. 直升機空中加油的險情

而最可怕的是返程進行空中加油的時候,第二架飛機嘗試了6-7次都沒對上油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此次KC-130載油過多,不得不提高飛行速度,超出標準速度快20節,CH-53E必須壓機頭猛追,導致旋翼和油管之間的可用安全角度很小,難度大增。結果差點被迫中止加油,要返回索馬里沙漠等待救援。

好在最後加油總算成功了,上午0940直升機都抵達了兩棲攻擊艦。

14. 暫時平靜的大使館

當前大使館沒有遇到大的威脅,儘管有多次發現武裝小卡車接近使館附近的Afghoy路,但沒有以大使館為目標的。一個SEAL狙擊小組被部署到大使館的水塔頂端,也是大使館的制高點,但遭到火力射擊,遂被命令離開那個位置。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15. 唯一一次出去救人

早上看到美國直升機抵達美國大使館後,各國都認識到美國人馬上就要走了,所以紛紛動身往美國大使館跑。

距離大使館一個半街區,有一個軍事協調辦公室OMC,也請求被撤離。雖然很近,但依然需要武裝護衛。大使同意了,上午0847幾名陸戰隊員和SEAL駕車前往,10分鐘後返回,帶回來了22名OMC人員(4名美國人、1名菲律賓、17名肯尼亞)。這是整個NEO期間唯一一次大使館外用兵。

當天,很多國外使領館都聯繫美國大使館,希望協助撤離,美國都表示歡迎,但要求自己想辦法抵達美國大使館。好在有一名索馬里官員Siad少校,與美國大使館有些關係,同意協助把德國和英國人安全送來。

索馬里總統的兄弟,警察部長和陸軍少將帶著25名家眷和隨員趕到美國大使館要求被撤離,經過與大使的一番口頭交涉,被拒絕了。

16. 美國花錢救蘇聯球友

蘇聯大使館曾考慮用直升機撤離,但當天直升機無法著陸,隨後也向美國大使館求助。考慮到蘇聯大使和美國大使經常在一起打網球,美國大使同意了,但也一樣要求蘇聯人必須自己過來。

這是,Siad少校提出可以把蘇聯人也弄過來,但要求付費,美國大使想了想,隨即買單。然後Siad少校從蘇聯大使館帶回了蘇聯大使和38名隨員。

17. 寵物都要毒死

此次NEO行動按程序要安排專門的44名軍人開設撤離控制中心ECC,進行救助、身份甄別、安全檢查、行李控制、維持秩序等。這44名軍人計劃達成返航的CH-53E返回,但估計是連故障帶嚇得,CH-53E的後續飛行計劃被取消。於是ECC的工作不得不由使館工作人員頂替,結果就出現前面槍支被帶上飛機的問題。

撤離者被安排為15人一組,準備乘坐直升機。每名被撤離者被要求只能攜帶一件隨身行李,沒有託運服務。而一些人試圖多帶,導致了一些混亂。

另外,很多人都帶著自己的寵物,但這是空中NEO行動不允許的。絕大部分寵物被主人殺死,其中一些是被毒死。

因為這是吸取1976年黎巴嫩內戰美軍NEO行動的教訓,當時一個美國家庭堅持“人在狗在”! 事後美軍修改NEO行動條令,細分坐船不禁止帶寵物,但坐飛機撤離不允許帶寵物的。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18. 使館財產隨便拿

在不影響任務的前提下,參與NEO行動的陸戰隊員和SEAL被允許拿走大使館裡他們想要的任何被放棄的大使館資產,反正留給索馬里人,還不如留給自己人,包括糖果、蘇打水、各種紀念品,很多後來在軍艦上好幾個月都隨處可見,到處送人。當然也可以使用使館的任何設施和資源。陸戰隊的醫療兵發了“洋財”,蒐集了幾大口袋的醫療用品和藥品帶回船上。

19. 撤離時把車鑰匙都留下,隨手關燈

夜幕降臨時,準備為主要的撤離工作開闢直升機起降場HLZ。主要場地是停車場,但這裡停了不少使館員工的車,而使館員工已經搭乘上午的CH-53E走了,車鑰匙也一起帶走了。軍人們不得不破窗而入,想辦法把這些車都挪開。用化學燈光在場地中間標識了北約Y符號。

夜間主撤離行動期間,整個大使館燈火全部熄滅,飛機也關掉大部分航行燈,整個夜間撤離行動都是依靠了頭戴夜視儀進行。一方面避免成為射擊目標,另一方面不讓外界輕易了結動向。

20. 主要撤離行動

主要的撤離行動安排在1月6日早晨,共計4個波次,每波次5架CH-46直升機。這裡面主要考慮了CH-46的航程,因為CH-46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而屆時海軍戰艦已經前進到距離摩加迪沙650-700千米的地方。一架AC-130從沙特飛過來,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兩架UH-1直升機待命提供火力支援,但最終沒有發生開火事件。第一波次半夜2343離開“關島”號。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21. 遇上路霸,留下買路財

當第二波次飛機抵達大使館時,前面那位Siad少校出現了,帶著兩卡車的士兵,而他自己一手拿手榴彈,一手拿無線電。他要求和大使通話。

他的意思是,索馬里政府沒有允許美國軍隊開展撤離行動,如果美軍不立即停止撤離行動,他將通過無線電向自己的士兵下令開火擊落美軍直升機。但是最終第二波和第三波直升機還是帶著撤離人員安全離開了大使館,因為美國大使同意支付Siad少校幾千美金現鈔,以及大使館裡裝甲車的鑰匙。期間美國大使始終與Siad少校保持聯絡,避免他反悔,直到大使乘坐最後一波直升機離開。

22. 僱員帶不走,自求多福

0149,最後一波直升機離開,0223,降落在關島號。20分鐘後,大使宣佈NEO行動結束。但是大使館的索馬里籍僱員沒有被允許撤離,雖然大使進行了努力。很多索馬里籍僱員帶著家人在大使館裡避難。其中30人被僱傭看管大使館的財物。但是銀行歇業導致大使館沒法給他們發工資,所以大使在撤離時,把小賣部和倉庫的鑰匙給了他們,讓他們自取所需。

23. 關照與感恩

總共281人被撤離出來,包括12名重點人物,61名美國公民。12名重點任務包括美國大使,肯尼亞大使,尼日利亞大使,蘇聯大使,蘇丹大使,土耳其大使,阿聯酋大使,英國大使,以及德國,科威特,阿曼,卡塔爾領事。

搭載被撤離人員的戰艦沒有去就近的蒙巴薩,而是前往阿曼,航程需要5天。艦上的海軍和陸戰隊官兵騰出了住艙,並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協助。如艦上牧師提出大家簽名安慰和鼓勵被撤離人員,一小時內徵集到了200多個簽名。很多艦員還主動穿成小丑的摸樣,以取悅那些被撤離兒童,讓他們暫時忘記苦難。而大使也組織了一個與艦上高級軍官的會議,代表被撤離人員正式表達了感謝。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1月11日,戰艦抵達阿曼Muscat,被撤離人員離開。

注:1月11日,中國政府用商船MV Yongmen抵達蒙巴薩,撤離了144人(143中國人,1葡萄牙)

歸納起來,很多細節值得玩味,事先的準備,定期更新的情報和應急響應計劃,無處不在的變化,兩棲力量的撤僑優勢,如何建立防線,安全檢查與安置,中立原則的恪守和適當的變通,寵物,個人財產,使館公家財產,甚至汽車鑰匙,賄賂當地人的方法……美軍《NEO條令》裡的每一條都是經驗的總結啊,當然我們看著學就行了。

美軍撤僑堪比“大片”:美蘇互救,毒死寵物,裝甲車贈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