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三兄弟 血灑扶貧路

核心提示: 脫貧攻堅是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雖看不見刀光劍影,卻時時看到流血或聽到犧牲。定邊縣發起的脫貧攻堅戰中,生死三兄弟、血灑扶貧路的真實故事將會永載地方扶貧史冊。

脫貧攻堅是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雖看不見刀光劍影,卻時時看到流血或聽到犧牲。定邊縣發起的脫貧攻堅戰中,生死三兄弟、血灑扶貧路的真實故事將會永載地方扶貧史冊。

2017年7月14日,定邊縣公安局扶貧工作隊武三衛、張海升、陳根田像往常一樣,驅車在新安邊鎮貧困村後崾先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到二0二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根據縣委統一部署,定邊縣公安局要成立一支扶貧駐村工作隊,由局長劉亞斌任隊長。精準扶貧,是項特別的政治任務,縣上安排公安局包扶新安邊有名的貧困村後崾先村,任務十分艱鉅。後崾先村地處白于山區腹地,交通不便,山大溝深,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全村有156戶726人,耕地面積為9540畝,其中貧困戶為41戶192人,吃水難、行路難是這個村貧困的主要癥結。

重要的事情必須安排重要且可靠的人去完成。2015年12月,公安局黨委經過醞釀議定,委派楊井派出所副所長張海升任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兼第一書記,後為加強扶貧工作力量,又於2017年初指派指揮中心副主任武三衛、政工監督室協管員陳根田為扶貧工作隊員,協助張海升工作。這三人的共同特點是工作踏實認真,為民情懷熱忱,勇於擔當,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強。

組織上徵求他們意見,他們異口同聲:“既然組織上如此信任我們,將這麼重大的任務交給我們完成,我們一定不會讓組織失望”。過去人們說計劃生育工作是天下最難乾的工作,實在的說,當前精準扶貧工作恐怕成了天下最難乾的工作。既要將黨的溫暖送到貧困村、貧困戶,又要與貧困戶同吃同住同勞動,幫助貧困戶儘早脫貧。第一書記張海升感覺不孤單了,他們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心也聚在了一起,決心帶領後崾先村走出貧困,讓貧困戶早日過上好光景。

說到做到,他們三人一頭扎進村裡,東家門進,西家門入。晴天一臉土,雨天一腳泥,踩田間,步地頭,瞭解貧困原因,把脈致貧病根,探尋脫貧方子。群眾親切地稱譽他們為“扶貧三兄弟”。

後崾先村民祖輩吃水困難,2017年他們爭取水務局專項資金11.5萬元,為村裡無安全飲水的群眾硬化了水場25處,新建水窖26眼,延伸改造了7.5公里高壓線路。馬萬英老人年過花甲,一生未婚,無兒無女,身又殘疾,他們為讓老人安度晚年,像親人一樣將老人安頓到縣福利院養老。組織成立互助資金協會、擴大紅花蕎麥種植、發展養殖業,在幫助村民如何脫貧過程中,他們可謂嘔心瀝血,想盡了辦法。一樁樁,一件件,老百姓每每看在眼裡,感受到心裡。誰為老百姓做了好事,老百姓會永遠記住誰,扶貧三兄弟,後崾先村民永不會忘記。

扶貧需先扶志啟智,他們利用多種形式向貧困戶宣傳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破解群眾的貧困迷茫,消除群眾的貧困惆悵,鼓勵他們抓住扶貧機遇自立自強、藉助黨的好政策勤勞致富,早日過上好日子。

後崾先村共有九個村民小組,各小組之間互通路都是沿山繞行的土路,時寬時窄,坑坑窪窪,路況十分差。這一天,三人走訪了呂水口組幾家貧困戶打算返回村委商量下一步工作。“現在最要緊的是路,若要富,先修路,咱們一定想辦法將村民出行的路修好,這也是後崾先的脫貧路”,三人在車上邊走邊拉扶貧之事,第一書記張海升再次提出修路話題。這時,車子過一急轉彎處突然衝出路基,翻滾進一百多米的深溝裡。三人渾身是血,武三衛與陳根田陷入昏迷,張海升強忍劇痛掙扎著爬到路上,一位群眾看到後忙喊救人。當地村民蜂擁而至,將他們抬出深溝及時送往醫院。經檢查,張海升頸椎、腰椎、腹部、面部嚴重損傷,武三衛全身頸椎胸椎等部位20餘處骨折,陳根田肋骨骨折。

醫院裡,前來探望的當地百姓絡繹不絕。縣委書記、縣長等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及政法委、公安局領導先後來看望慰問,問他們有啥要求,他們共同的心願就是將後崾先村民小組的路修好。在縣委的重視安排下,他們為民謀劃的願望實現了,後崾先村民祖輩行路難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村民們逢人便講,他們脫貧的路是張海升、武三衛、陳根田三兄弟捨命修築的。這“扶貧三兄弟”經歷了一場生死劫難,感人事蹟在全縣幹部群眾中廣為傳頌。“只要為後崾先修好路,讓他們早點脫貧,我們流這點血值”,沒有豪言沒有壯語,生死三兄弟說的樸實,乾的踏實。

誰為百姓謀福祉,百姓會將誰舉過頭頂。為銘記他們血灑扶貧路的功德,後崾先村民在他們捨生忘死爭取修築的路口自發立起一塊石碑,上面刻寫的“三兄弟路”幾個字將會長久地亮麗耀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