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金融危機是怎樣產生的嗎?

1998年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發生次貸危機,十年後的2018年是否也會發生金融危機?

你知道金融危機是怎樣產生的嗎?

圖1

一 什麼是金融危機?

我們先來看看金融危機中會發生什麼事情。

宏觀層面

房價會快速下跌,股市崩盤,所有的商品價格下降,貨幣會貶值或者通貨膨脹,整個經濟陷入大蕭條....

居民家庭

資產的價值急速縮水,導致人們變得很窮而沒有錢消費,還不起債務導致大量破產,

企業層面

企業因為東西賣不出去而停止生產,資金鍊斷裂導致大量破產,居民和企業大量發生債務違約,銀行爛賬急速增加。

在這個狀況下經濟停止增長,人們對未來無比悲觀......

這是我們最熟悉的金融危機表現形式,那麼金融危機是怎麼發生的呢?金融危機發生的過程,最形象的比喻就是吹氣球,把一個氣球從小吹大,然後吹到爆裂。

你知道金融危機是怎樣產生的嗎?

圖2

氣球就是經濟本身。

二 金融危機的內在邏輯

為什麼我們非要把經濟像吹氣球一樣不停的吹大,直到爆裂?

因為金融危機在現代經濟體系下,根本停不下來,就像人會生病一樣,幾乎是現代經濟的魔咒。

經濟不發展是任何社會都無法接受的事情,從政府,企業,個人都無法接受,當經濟發展了,人們才有錢消費,企業才會生產,銀行的錢才能借出去,政府才有業績。

而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底層動力是人性的慾望,我們都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所以需要大量的物質來滿足,為了滿足這種慾望企業開動馬力生產,貨幣發行機構大量發行貨幣,居民大量借錢消費或者投資,推動資產價格上漲。經濟像一臺機器一樣的運作,每個人都往機器裡添加能量,氣球從小到大,經濟從冷到熱,最後過於瘋狂而無法控制,於是金融危機發生了。

金融危機之所以難以避免,因為有其內在的矛盾邏輯:

居民借錢之後一方面大量消費,一方面購買資產,於是帶動企業的生產,也帶動資產的價格一路上漲。

居民借錢之後負債率開始攀升。那麼他們怎麼還錢呢?主要是二個方面,1 人們的資產會不斷的漲價,2 人們的收入會不斷的提升。

但是這二個方面都是建立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居民需要不斷的消費,投資,買買買,一旦他們不這樣做了,經濟就失去了增長動力,那麼他們就會失業,也還不起債務了。而如果一直不停的消費,投資,他們的債務水平會越來越高,這是非常矛盾的事情——解決問題需要不斷的把問題擴大,所以最終有一天臨界點會來臨,這就是金融危機。

三 美國次級貸是怎麼發生的?

你知道金融危機是怎樣產生的嗎?

圖3

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最終波及全球引起全球金融危機,那麼這次危機是怎麼發生的?

事情要回到2000年,那一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大量企業倒閉,很多人變得無家可歸,經濟陷入停頓,而更加不幸的是發生了9.11。

為了刺激經濟,格林斯潘把銀行的信貸利率從6.24%降到了1.13%,這意味著借100萬美元一年的利息才1.13萬美元,借錢成本如此之地,必然刺激著企業和居民大量借錢,為了滿足資金需求,美聯儲開動了印鈔機。

放貸出去的是銀行和私人金融結構,銀行面對的客戶是信用好,收入穩定的中產,所以這部分客戶利息低,而且是固定的利息。

但還有那些收入不高,也不穩定的人也需要買房,誰貸給他們?還有私人銀行和貸款公司,這和我們這裡情況是一樣的,只是因為風險比較大,所以這種貸款利率比較高,而且是隨著市場浮動的。

這部分貸款就叫做次級貸。

那麼銀行是怎麼參與次級貸的呢?美國金融市場發明了一個金融衍生工具,叫做MBS,就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把購房者每個月歸還的房貸打包,變成了證券然後賣給投資者。這裡有幾個關鍵:

1 投資者看到美國經濟欣欣向榮,都無比堅信房價會繼續漲下去,所以對這種投資品非常感興趣,這個由房貸衍生出來的金融產品就不愁沒有銷路,有銷路就有利潤,這讓所有參與者瘋狂的參與這個遊戲中來。

2 對於銀行來說,他們並沒有直接接觸購房者,因為下面有專業的房產中介向客戶推薦銀行的貸款,中介只要賣出去就能得到佣金,所以根本不管客戶的真實狀況,在《大空頭》電影中甚至有一個房東以一條狗的名義申請了住房貸款。這樣導致大量的不具備購房能力,沒有穩定收入的人也貸款買了房子,比如偷渡的移民,舞女,沒有工作的人。

3 銀行把這些房貸證券化,並打包之後由承包商賣出去了,當然銀行也不關心誰買了,因為只要賣出去銀行就拿到了錢,這個事情看上去和他們沒有關係了。在利益的驅動下,所以他們把一些沒有還款能力的次級貸也打包了,這就是CDO,這種金融產品把整個房貸的風險放大了幾十倍,也是這個產品引爆了金融危機。

而大大小小的證券承銷機構只要賣出去了就能賺錢,就拼命的推銷,投資者被忽悠盲目的相信這是好的投資品種,只知道買買買。

這個鏈條是這樣的:

購房者——房屋中介機構——銀行——證券承銷商——投資者

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示意圖,真實的狀況比這複雜很多倍,所以整個鏈條變的非常長,所有的人都只對自己的環節負責,而看不到整個系統真實的狀況。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最終氣球越吹越大,風險越來越高。

美國的房貸市場實際上斷層了,上面的銀行,投行,承銷商與下面的房屋中介,購房者彼此不認識,信息不通暢,大部分人的信息都失真了,處於信息孤島之中,所以根本感覺不到危險的來臨。在電影《大空頭》中,豬腳Micheal要做空美國房地產,所有的人都質疑他,嘲笑他,包括他的老闆和同事,就是因為他們都處於信息的孤島之中。

4 最後一擊

雖然系統內的人看不清狀況,但是房子的價格越來越高,人們貸款越來越多,負債率越來越高,還款壓力越來越大,這是真實存在的,於是違約開始不斷的增加。

在這個狀況下,美聯儲意識到經濟已經過熱,決不能再執行低利息了,也不能大量貨幣放水了。於是美聯儲開始加息,收縮貸款,導致借錢成本越來越高,資金開始迴流銀行,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少。那些借不到錢,而又沒有穩定收入的購房者開始棄房斷供,房價斷崖式下跌,引發更大恐慌,大量的房屋拋售和更大面積的違約,引發次級貸危機全面爆發,大量的居民,企業,投資銀行破產,失業,最終因為美國的全球經濟地位而波及全球。

最終,美國次貸危機導致600萬人無家可歸,800萬人失業,大批金融機構倒閉,比如雷曼兄弟,花旗銀行股價下跌90%,並在全球引起債務危機,為了應對這次危機,中國2008年發行4萬億。

這就是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過程。

四 是否可以避免金融危機?

很難避免

因為金融危機最底層的動力來自你我人性的慾望,正是這種慾望驅動著經濟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參與的人,機構,政府都讓經濟這部機器越來越瘋狂的轉動,直到出現問題暫停,然後修復,再繼續。

所以金融危機是經濟發展中的魔咒,非常難以消除,就像一個生命體必然會生病一樣,金融危機是現代經濟的病,它10年左右就來一次,不以人的意志作為轉移。

但是,我說的是很難,並非沒有可能,關鍵在哪裡?

關鍵在於二點:貨幣的發行量和低利息刺激

第一,如果貨幣的發行量和GDP的增長量保持一致,其實很難引起資產的價格虛高,

第二,如果不是低利息的刺激,人們不會瘋狂借錢消費,購買資產,商品和資產的價格也不會虛高,經濟不會過熱。

但是要放棄這二點幾乎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