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刺激了誰的神經

房地產稅又一次地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之中,再次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眼光,以及無窮盡的討論。看上去比以往都要來得更猛烈一些,似乎也更接近大家的設想,總算再次更新,像是帶來了一線曙光,很多人的翹首期盼。

這一次表態的主體是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在201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上提到了就關於房地產稅方面從供給側進一步發力,包含加快推進房地產稅相關舉措,確保房地產市場穩步發展,建立長效機制,讓房住不炒成為真正的現實。

已經不知道說了多少次關於房地產稅的問題,還寫了好幾篇文章做了一些自己的分析,但依舊阻止不了很多朋友的詢問,他們總是會說既然房地產稅來了,這房價肯定懸,必然要大降價,這房子不能再買,以後可能更便宜。

更是翻出了所謂香港媒體曝光的房地產稅即將開啟的細則,有鼻子有眼地說哪些收哪些免,哪些多收哪些超額收,這其中的房地產稅收取比例甚至超過了歐美,把持有多套房產的人直接納入了將要哭泣的群體。

一句炒房客將要心慌無處躲藏,對於房地產稅的大力征收,貸款和稅收的壓力之下,他們必然低價拋售房源,到那時市場上還會處於無人接手的狀態,炒房客最終一定是悲慘狀態,哭天喊地跪求大家買他們的便宜房產,如此景象生生地被勾勒,像是一副跳躍深刻的畫面,引人入勝。

生活中有很多人非常享受這樣的想象,每一次關於房地產稅的消息都能讓他們激動不已,總感覺政府開始要收拾有產一族,房地產的高價值屬性從此會改變,要把無產階級的生活做本質的劃分和提升,似乎要讓真正的共產變成現實。

重回大鍋飯的理想,從未消失。

房地產稅刺激了誰的神經

房地產稅政策還在摸索論證階段,這個動作如果真的要開始,起步也會在3年以上才有可能做出一點可能,這還真不止是簡單立法的問題,按照現有的房地產行業或購買房產的各種稅收,其實是和房地產稅衝突的,這邊要增加新的稅種,那麼和重複的那些稅種就應該會做整合,刪除或替換的步驟。

再加上全國城市的差異性,涉及到城市之間的居住環境,各城市的居住面積標準,還有最重要的是房屋總價值,有些小城市的100平總價可能還不抵大城市的30平,這樣的情況該怎麼因城施政,又要怎麼去定位和細化,就這些基礎的工作累積起來的量,可以說是無窮無盡深似海。

基於6月份國家自然資源部的信息,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已經實現全國聯網,不動產登記體系進入到全面運行階段,但還在繼續優化和手工輸入過程中,截止到目前,也只有上海開啟了能一鍵查詢的現實。

這確實是房地產稅要執行中最重要的一環,但其他更多的瑣事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這並不是說收就能收的簡單,真要是到了開啟的那一天,當期盼的那部分人看到房地產稅不同的景象,沒有成為心目中的那份救世主,也許會變成全新的埋怨和不滿。

房地產稅刺激了誰的神經

很多朋友會安迪關於房地產稅的問題,總有著很多的擔心和忐忑,尤其是那些目前還沒有買房的朋友,他們在城市的基礎居住並沒有解決,卻一再在害怕房地產稅的威力,拿著能買房的首付款膽戰心驚。

甚至因為擔心這個而不去買房,坐等無須有

這就是有時候安迪也不客氣的反問原因,你們到底是有多少套房,對於這個未知的稅種如此擔驚受怕?如果你真的有那麼多房產資本,這多出來的稅會讓你寢食不安嗎?如果你沒有幾套房,甚至沒有一套房,這稅又和你有啥關係?

如果恰好你正好又是在租房,在房地產稅執行的那天,租金肯定很難如願,房東肯定不是雷鋒,即使是租金不可能上漲到完全覆蓋房地產稅支出,但也一定是對抗的方式之一,而這個成本的轉嫁,還是以無房一群承擔最多。

要記得一個最簡單的基本事實,如果國家要開啟徵收房地產稅,並不是想著讓房地產市場低迷,更不是要為了所謂的大降房價,唯一的作用是為了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這一部分稅最終會以滿足當地長久的收入為前提。

畢竟,地總有要賣完的一天。

而稅,可以生生不息地收取。

對於房地產稅的擔憂,越是沒有房的人越起勁,他們總是很擔心別人買了豪車加不起油,總以為住了豪宅的人會困惑於物業費,這種錯位的錯誤思考讓他們有時候很糾結,有時候又很寬心。

總說一張床而已,總講一輛車不同,還總能情真意切,過日子的24個小時不會因為誰而改變,生老病死沒有一個人不經歷,卻不知道這個過程中不同階層面臨的變化是多麼的大,差距是多麼的遠。

對於房地產稅的到來,沒有房的人表現最為歡迎,也討論得最激烈。他們的觀點是房地產稅總算來了,均衡的服務器全新上線,看你們買房的人這下害怕了吧,一定要顫抖!收取的稅一定會讓你們難以承受,到時候看你還敢不敢買房!

依舊還是忍不住要提醒一句,如果你一套房也沒有買,不管是在大城市還是在小縣城,這些都不應該是你考慮的點,要做的是趁還有機會趕緊去買一套居住的房,尤其是在大城市的朋友們。

在現實面前,房租不會表達意見,也不需要去講話。

其次是有一套房的,他們的理論是反正我們只有一套房,國家肯定會給我們減免,不會給我們添加壓力,那些買了更多的想要改善生活和部分投資的群體,應該要多付一些成本,要為投資收益做風險預告。

對於目前還高槓杆超負荷買房投資的人來說,真會有一定的風險存在。但如果是那些很早之前就買了房的人來講,他們想的更多的應該是這個房租該怎麼優化,才能適度地分擔這部分壓力。

再者是幾套房的群體,他們可能會在意房地產稅這一塊的收取方式,畢竟他們有些是各地房產聚集的那種,有較多的分散投資,他們想知道的是政府到底會以哪一種形式做這個延伸。

以城市劃分,以面積累加,還是以總價,或政府會出具更多的細節指導,找到合適的角度不痛不癢地拔毛,一下子又想起了那拔毛的文章,高手都是那麼幹的。

擁有更多套房的群體,他們是怎麼面對這個話題的呢?

他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基本不聊房地產稅。

而最終,誰最喜歡房地產稅,不是你們、不是我們、不是他們,是制定房地產稅的政府。

且這一次制定的稅種可能是從未料到的順利,民心所向,淳樸無私,居然還有廣大人民熱烈歡迎的稅種。

前所未聞,絕無僅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