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香港大營救」中的文人鄒濤爲什麼遭受國民黨特務追殺

鄒濤的歷史原型是近代中國著名記者和出版家、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的鄒韜奮。鄒韜奮出生於江西餘江縣潢溪鄉渡口村委會沙塘村,1921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26年擔任《生活》週刊編輯。

由於《生活》週刊經常用犀利的語言抨擊國名黨內部貪汙受賄的罪證,因而鄒韜奮為黑暗勢力所不容,經常受到國民黨當局的威逼、利誘和恐嚇。1931年《生活》週刊披露了交通部長兼上海大廈大學校長王伯群的重大貪汙行為,王伯群想要用10萬元鉅款收買他(當時的中國部長月工資大概1000元,大學教授300元,玩命的軍官30元左右),鄒韜奮依然拒絕並公開發表了王想要賄賂他的書信。

電影“香港大營救”中的文人鄒濤為什麼遭受國民黨特務追殺

1933年鄒韜奮參加了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發起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並當選為執行委員。由於他以報刊的形式堅決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積極促進聯合抗日。蔣介石想要收買他,讓同在上海的杜月笙陪同(實則看押)他一起來南京會面,杜月笙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平安送達,不料鄒韜奮憤然拒絕,選擇流亡海外。

電影“香港大營救”中的文人鄒濤為什麼遭受國民黨特務追殺

1935年8月回國後,鄒韜奮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11月,因積極宣傳抗日,他同救國會的其他領袖沈鈞儒等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成為著名的救國會七君子之一。1937年國民黨礙於輿論壓力釋放出獄。

電影“香港大營救”中的文人鄒濤為什麼遭受國民黨特務追殺

被救出獄的“七君子”(右起 李公樸、王造時、沈鈞儒、鄒韜奮、史良、章乃器、沙千里)馬相伯 杜重遠

出獄後先後出版了《全民抗戰》戰地版五日刊和《全民抗戰》通俗版週刊,這些刊物均以宣傳抗戰救國,爭取民主權利為中心內容,波及範圍之廣,影響力之大。《全民抗戰》銷售量突破30萬份,居全國刊物發行量之冠,有力地推動了愛國民主運動的發展。這些惹怒了國民黨當局,再次對報刊書店進行查封。1941年2月23日,在第二屆國民參政會第一次會議行將開幕之際,鄒韜奮憤然辭去國民參政員之職,隻身一人,前往香港。

鄒韜奮先生不畏權勢、淡泊名利,敢於同黑暗勢力作鬥爭,以愛國的情懷致力於民族統一大業而多徑奔波,破壞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利益。於是在1941年香港淪陷後將電令各地國民黨當局,一旦發現鄒韜奮,立即就地正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